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綜合知識>

公道杯揭祕

綜合知識 閱讀(1.75W)

公道杯揭祕

公道杯是一個由華語知名主持人張小燕和著名歌手林志炫共同主持的音樂綜藝節目。節目每期邀請多位歌手參與比賽,通過公正評分,最終決出冠亞季軍,併發放獎金和獎盃。

公道杯的評審團由5名專業評審和1名觀眾評審組成,他們會對歌手的演唱技巧、颱風氣場、舞臺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分,最後通過計算得出總分並排名。觀眾評審則由現場觀眾進行投票,票數會佔總分的10%。

公道杯的比賽形式包括“自選曲”、“主題曲”、“對唱曲”等多種形式,讓歌手有更多的展示機會和挑戰。此外,節目還有許多特別環節,如“淘汰賽”、“復活賽”等,增加了比賽的緊張感和看點。

公道杯自開播以來備受觀眾喜愛,不僅展示了華語樂壇眾多實力歌手的風采,也為觀眾帶來了極高的音樂娛樂價值。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分類大揭祕

各位茶友,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茶杯、茶漏、蓋碗、茶盤、茶則、茶挾、茶巾、茶針、煮水器、茶葉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四種常見茶具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一、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可是喝茶最常用的了。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近年來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二、茶漏的使用方法

用茶漏則於置茶時,把茶漏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三、蓋碗的使用方法

蓋碗,也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到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四、茶盤的使用方法

茶盤是用來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膠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五、茶則的使用方法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六、茶挾的使用方法

茶挾又稱“茶筷”,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七、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的使用方法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還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的使用方法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裡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

十二、茶海的使用方法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十三、茶匙的使用方法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十四、茶荷的使用方法

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功夫茶具介紹——挑選技巧

看了茶具的實用方法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好掌握呢,想要購買茶具的朋友注意了,我下面就說說功夫茶具的挑選技巧。

1、茶壺:選用紫砂或朱泥的製作的茶壺,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幹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

2 、茶盤:最好用寬,平,竹製茶盤,木製茶盤皆可,最好不用塑膠的,有異味。茶盤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

3 、茶匙和茶荷: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準確,泡多了就會知道一粒幹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4、爐和水壺: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這是必備的,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定的恆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會讓水質受到影響。

5、茶杯:白瓷薄壁的最佳,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 、茶罐:用來儲藏茶葉的罐子。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溼。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

簡單介紹以上各類茶具的使用方法,希望對各位茶友有些許幫助。

茶挾又稱“茶筷”,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七、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的使用方法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還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的使用方法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裡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

十二、茶海的使用方法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十三、茶匙的使用方法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十四、茶荷的使用方法

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功夫茶具介紹——挑選技巧

看了茶具的實用方法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好掌握呢,想要購買茶具的朋友注意了,我下面就說說功夫茶具的挑選技巧。

1、茶壺:選用紫砂或朱泥的製作的茶壺,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幹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

2 、茶盤:最好用寬,平,竹製茶盤,木製茶盤皆可,最好不用塑膠的,有異味。茶盤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

3 、茶匙和茶荷: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準確,泡多了就會知道一粒幹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4、爐和水壺: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這是必備的,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定的恆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會讓水質受到影響。

5、茶杯:白瓷薄壁的最佳,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 、茶罐:用來儲藏茶葉的罐子。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溼。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

簡單介紹以上各類茶具的使用方法,希望對各位茶友有些許幫助。

怎樣鑑別老瓷器

【鑑別老瓷器方法】

一要看胎質;二要看施釉;三要看彩料;四要看有沒有真正的老舊之氣。

1,中國瓷器的胎質構成,可以說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識別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較厚,釉面有堆脂感;彩料使用“蘇麻離青”,色澤濃翠,有鐵斑等等的特點外,在胎質上也有一些明顯的特點。一般元青花瓷胎體都較為厚重,大器燒成後底部常有開裂。胎質細白堅緻,胎釉結合處常有淡紅色火石紅形成,這種火石紅,在器身的白釉較薄之處也會泛出一種肉紅色來。

2,是看釉面。瓷器的施釉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變化著。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這種釉與胎面的粘著力不強,因此,施釉較薄,有流淌,還易剝落,這也是鑑識的一個要點。像鑑識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與色之間是否有因為流淌而產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會出現的釉面的剝落和開裂。

3,是看彩料。不同的時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礦物料,而現代仿品則常用化工料來替代,因此,凡見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鑑識時加以剔除。而礦物料在各個時期也都是不一樣的。

4,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氣。傳世品上應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跡,應有因歲月而留下的痕跡;出土器上應有土氣侵入的痕跡。這些痕跡,表現在器物上,一個就是因為空氣的氧化和長期存放在空間而形成的包漿。有包漿的器物上面,就會有一層類似塗了薄油一樣的溫潤的油光。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強。如果是青花器,那麼,包漿下的青花,應是下沉的,猶如上面有一層水一樣,俗稱“水頭”。

武夷大紅袍的傳說

關於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為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採茶時,寺僧以果為餌,馴猴子採之,所以有人稱之為“猴採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吹葉墜,寺僧拾製為茶,能治百病。

3、大紅袍茶樹為神仙所栽,寺僧每於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為神仙所栽,凡人不能品嚐也。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地縣令於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後頂禮朝拜,在香菸繚繞中眾人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芽!茶芽紅豔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巖住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災年間,有一天遇見一位病危的白髮老人……急忙扶著老人進屋,把自己當飯吃的野菜湯送到老人手裡……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龍頭柺杖給老婆婆,又從口袋摸出二粒種子,交代用柺杖在地裡挖個坑,種下種子蓋好土,落些水……而後老人飄然騰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話,把種子種好,不久果真長出了茶樹,人們驚歎為神仙所賜的神茶。

後來卻被當官的知道,可因沒能採到、喝到神仙茶惱羞成怒,把茶樹連根剷除……老婆婆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著柺杖剛出門,就看見幾個男人正扛著·樹根走過來,老婆婆把柺杖放在樹根上,誰知龍頭柺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雲,載著那樹根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冉冉飛去,飛進了九龍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長出了茶樹……以後茶樹發了,長成三株。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紅袍的來歷。

6、御封貢茶: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間尋找仙草祕方,途中遇一老漢跌倒樹下險遭猛虎之類,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敘述原由,老漢為報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龍窠採下茶樹葉子用布包好飛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馬直奔京城,將採來的茶葉煮湯給母后喝下,病情日見好轉,連喝幾天,母后病痊癒,皇帝大喜,連下二道聖旨:一是賜大紅袍一件,每年寒冬為茶樹禦寒,二是封老人為護樹將軍,世代襲職,每年採製進貢,自此武夷山就把這三株茶樹稱為大紅袍。

7、貢茶珍品:說某年有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見他臉色蒼白,體瘦腹脹,就將九龍窠採製的茶葉用沸水沖泡給秀才喝,連喝幾碗,就覺得腹脹減退,如此幾天基本康復,秀才便拜別方丈說:“方丈見義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謝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狀元,並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見方丈道:“本官特地來報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說:“這不是什麼靈丹仙草,而是九龍窠的茶葉,狀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帶些回京進貢皇上,此時正值春茶開採季節,老方丈幫助狀元了卻心願,帶領大小和尚採茶製茶,並用錫罐裝好茶葉由狀元帶回京師,此後狀元派人把天心寺廟整修一新。誰知狀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醫無效,狀元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同時派入看營,年年採製,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這三株大紅袍就成為貢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紅袍的人從未間斷過。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飲用法:

投茶量約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茶壺及茶杯用90度之沸水沖洗後,將茶葉放入壺中,再衝入90度之沸水,將茶葉沖洗一次。

用85度開水注入壺內,焗泡5秒,然後注入茶杯享用。

第二泡用85度開水,焗泡10秒後享用。

第三泡用85度開水,焗泡20秒後享用。

效能:清熱去暑,去脂肪,去火清肝,防衰老。 大紅袍(巖茶)的沖泡

備器:對於大多數烏龍茶來說,基本上都適合蓋碗和紫砂壺沖泡。

潔具

這一環節對於大紅袍來說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須把沖泡器(蓋碗或紫砂壺)內外沖洗乾淨,而且必須熱透,經過幾次用心的試驗,這都很好完成。

賞茶

無論是沖泡者還是品飲者此時都應該認真地看看這個茶的外形,色澤,包括幹茶的香氣。當然,此時香氣尚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那麼通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聞到大紅袍的迷人香氣了。

置茶

置茶時,動作要快,儘可能地保持沖泡器的溫度。

洗茶

大紅袍的外形不像鐵觀音那麼緊結,所以這個洗茶過程可以簡單一些。入水之後,就可以馬上把洗茶水倒出來。還是不建議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分入品茗杯的做法。

沖泡

在巖茶的沖泡中,高衝顯得非常重要。高衝時,最好讓茶葉在蓋碗中能翻滾起來。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出湯

大紅袍的沖泡其實簡單,先是放鬆,然而抱著愉快,喜悅,與老友重逢似的感覺去感受茶。行雲流水似地拿起蓋碗,出湯,OK。完成了,感覺自己像個藝術家一樣的完成一幅作品的酣暢淋漓。這泡茶湯肯定會讓你的五臟六腑都服貼了。

分杯

把茶湯均勻地倒入各聞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

因為大紅袍的香高,在沖泡過程中,都會有滿室生香的效果,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起放置在客人面前,把聞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雙手搓動聞香杯,微微閉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左)

品茶

因為大紅袍名聲在外,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時候都會有點迫不及待的。這時候其實還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賞,玩味之感,緩緩吸入茶湯,慢慢體味,徐徐嚥下。稍靜,感受喉頭及下腹的感受。

名茶揭祕

大紅袍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不僅因為神話有趣,更因為始終十分神祕。它的神祕,首先在於它的稀貴。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如今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滿打滿算,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自古物以稀為貴。這麼少的東西,自然也就身價百倍。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這麼稀貴的茶葉,尋常百姓哪得一見,更不用說品賞了。

事實上,大紅袍自從它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貢茶“的身份而蒙著一層光環。可是,大紅袍究竟是否做過”貢茶“?歷史上武夷茶曾經被列為貢茶,是有據可查的是位於九曲溪畔的御茶園之茶,從未有過位於九龍窠的貢茶。確認大紅袍的時間,最早不過1927年。1925年前是孫中山,1927年後是蔣介石;49年以後,便是毛了。孫中山蔣介石是否受過大紅袍不得而知。解放後崇安地方倒是給毛送過。可惜的是,毛並不喜歡,據說還下了專門指示,今後不要再送。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固執地認為它是受過御封的”貢茶“。既然是貢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據武夷山的一些人說,早在時代,大紅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軍人看守過,最多時曾有一個排的兵看守。前不久,還有一篇文章,記述當年一位看守過大紅袍的老兵,從北方來武夷山故地重遊的動人故事。幾棵小小的茶樹,竟要派兵看守。這在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就連名氣比大紅袍大的多的西湖龍井御封十八棵母樹,還沒有這種殊遇呢。

何時何地派兵守大紅袍,未見任何史料。倒是蔣介石到過武夷山,至今天遊頂上留有遺墨牌坊,也許是為了保護蔣介石安全,在九龍窠設過崗哨?解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景區包括大紅袍在內的原寺產,統統劃歸附近的農場管理。於是便常有在九龍窠走動。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來。不過,是否有兵看守,並不重要。許多年來,大紅袍的的確確一直有人守著。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長住在那裡專門看管。平時有人不用說,採摘製作時,茶葉局的領導必定親自到場監督;制好的茶葉,必須專人保管,使用時,每一片茶葉都必須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回憶,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學來要大紅袍茶苗,是拿了省領導的批條才准許剪走5根穗條的。

印象大紅袍印象大紅袍門票

1、《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2、印象大紅袍3、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4、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5、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6、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

晚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大紅袍》,場內360度旋轉式座椅還是第一次呢,之前在雲南有看他導演的《印象麗江》還以為不會引起內心多大的漣漪,觀後內心還是很感動的。《印象大紅袍》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的工藝,述說著大紅包的來歷,說現代人的煩惱,說一杯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借茶說山、說文化、說生活:“茶說,你是否能把人情事故放下;茶說,你是否能把朝九晚五放下;

手乾淨了,

眼乾淨了,

心乾淨了,

你幸福了

印象大紅袍

今晚看了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聯手打造的第五部作品《印象·大紅袍》。作為“印象系列”的精粹和集大成者,這部實景演出帶來的不僅是炫麗華彩的舞臺效果,實景演出的視覺體驗,還有生活狀態的深入思考。

除了“印象系列”一貫的巨集大背景,大場的面聲,光,樂,形精良的製作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印象大紅袍》還創新地使用360度旋轉舞臺,依山傍水,藉助自然風景延伸了舞臺空間,故事場景在自然的山水中切換,整場表演舞臺和風景銜接極為流暢,“轉著看演出”的感受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融合當地的傳統民俗,傳說故事,以及武夷山的茶事,為我們介紹了這片美麗土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淵源。整場設計以“茶”為線索,以“放下”為主題,講述了武夷山的前世今生,富貴與繁華,喧囂與寧靜,在山水之間,用一杯茶幫我們滌去心上的浮塵,享受此刻的清風明月

《印象大紅袍》運用了大面積的色彩對比,光影效果,舞臺服裝,人物造型,背景設計都很有特色。時空穿越在魏晉的竹林,唐朝輕歌曼舞的茶樓,現在的茶山民宿最喜歡竹林中喝茶聽風,談玄問道的隱士,清雅飄逸,自在灑脫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名段“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用在此處真是絕妙。

夢幻竹林中大王和玉女的愛情橋段,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美麗的幻境,“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認得出你,五百年又五百年,只為一瞬間。我走了,去等下一次相見;你走了,我再等五百年。海枯我再挖一個海,石爛我重塑一個山!我讓天地顛倒!我讓星移斗轉!只為等著與你相見!”山高水長,總有一處能夠容下真摯的情感,見與不見都是你

聽過神仙故事迴歸到真實的人生中,以茶聞名的武夷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用心的茶人。所有的繁華,最終讓人心安的不過是簡單從容,一飯一茶。茶人們擁有的儀式感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學會放下,珍惜眼前的這一杯好茶。忙碌的採茶季節過後,捧上的香茗是自然對生活最好的饋贈。擁有過的那一刻,便在口中留下了記憶,心裡生出了滿足

演出充滿濃濃的書卷氣,坐在旋轉的舞臺上看風景,圓月在天空雲朵裡忽隱忽現,遠處的山峰,腳下的溪水,飛鳥蟲鳴難得在這樣的夜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都市人忙忙碌碌,在追求目標和理想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恬淡的時光。其實幸福挺簡單,陪親人出來看看,走走,喝喝茶,安之若素,歲月靜好。

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

(煙兒現在拍的印象大紅袍之周華健的《紅》

放下煩惱,放下塵囂,放下塵世間的愛恨悲喜,靜靜地,泡一盞茶。這片茶,經朝露沐夕陽,繞雲霧浴風雨,不染塵埃,只聞清香。

這一杯茶,敬天地,敬四季,敬父母,敬茶農,敬奔波忙碌塵世裡的你我。

這一程山水,一路歌,這一盞茶裡,話春秋。

那年的這位趕考書生,是誰,何方人氏,沒有人追問。書生高中,賜紅袍加身;書生感恩,是茶葉救了他的性命,追根溯源,這紅袍該是茶葉應得的榮耀。從此,“紅袍加身”的故事讓一片茶葉成為經典。到底是茶葉救了書生,還是書生成就了茶葉,我們且放下,只知道,你可以不知道武夷山,

在歌聲裡,一群嫋嫋娜娜的茶女,手捧玻璃茶盞,茶盞下有搖曳的燭光,款款而至,深情敬茶。有幸,小姐姐給了我,她手中的一杯茶。這一杯茶,機緣巧合,我剛好來,你恰好在,你誠心捧茶,我虔誠入喉,茶雖淡而意猶綿,水雖溫卻餘韻長

後來孩子問我,是什麼滋味?

淡淡的茶,溫溫的水

只知道一心虔誠,兩人相視微笑。

她道一聲:請品茶。

我回一句:謝謝。

小小一杯茶,沏開了慢時光

你拿起,我接過;我入喉,你放下。

放下,讓時光慢走;拿起,讓茶香入喉。

你演過千場,方與我相遇,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觀眾

我走過千里,方與你相見,此處只是旅程中的一個景點

在此之前,我從未知道你

相遇之後,你也會忘記我

可是這一杯茶,這一場演出,這捧茶的片刻,我喝茶的瞬間

山在,水在,草木在,茶在,你在,我在。

一開始我被主持人的深情所引,演出結束我讓一杯茶感恩。

70分鐘很快結束,但茶與我卻是一輩子的緣。

我們回到住處,拿出巖茶,慢慢品味,細細回味。

先生常年在外也學著外面的泡茶方式,先倒入公道杯,再一杯杯分出。

孩子喝了一杯,微微皺眉說,我夠了。

我想著一路上都是我在泡茶,我也來享受一下喝茶。

卻發現,茶的香沉了,澀味略浮。看了先生的泡茶方式,知道問題所在。

可是他不服,說是所有的茶藝專家,包括民宿那位賣茶的女掌櫃也是這樣泡茶。

甚至你到外面,所有的茶館,茶藝師教人泡茶的視訊皆是如此。

我知道,茶湯倒入公道杯是為了茶色均勻,不分彼此,公道自在茶中。

但是巖茶入骨香,需要高溫方能衝出深藏於骨的巖韻,稍稍放涼的茶裡,便少了熱烈的韻味。

茶入公道杯,已經分去一分香,幾分燙,再倒出來,香與溫度皆減半。

那些茶藝表演,茶道視訊,他們的茶不是為了喝,是為了擺拍。

忽然發現,一切都是多餘。

我坐上泡茶的座位,燙杯,高衝入水,低篩出湯,每一杯就算不經過公道杯也是茶色均勻,湯色無二。然後我讓他與孩子一起試試。

孩子笑:好喝。

先生道:好茶。

我得意,笑而不

泡茶,不講技藝,不為好看,不是表演,而是講心,講意,講對茶的知音。

我未曾傳承名師,更不曾觀摩名技,只是自孃胎裡帶來對茶的痴,自成一派。

那些花俏的表演,曼妙的步驟,就如你在茶裡新增庸脂俗粉。

工夫茶的要點是燙,如何保持水的溫度,如何激發並且保留茶的原味,才是一杯茶該有的態度。

每一種茶,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脾性。

有的茶需要用蓋甌來衝,給它伸展的空間;有的茶需要紫砂壺,凝聚歲月的餘韻。

有的茶需要放多一點,才能喝出飽喉醇厚的特點;有的茶需要放少一些,才可以品嚐到回甘與津

不管哪一種茶,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快衝快出湯,千萬別悶著,至於多快或者精確到幾秒這種冷冰冰的數字與模式,不適合靈性的茶。幾衝過後,需要先沖水,再燙杯洗懷,利用這個時間,讓茶充滿釋放其深藏其中的個性。再到後來,悶的時候更長一些,磨合過後,需要纏綿,促膝談心,往後餘生,每分每秒都分外珍惜。那些平時不願對人言的心事,如今茶與水盡情傾訴

沒有一種沖茶的技藝可以應對所有的茶,茶的分類,繁複得很,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傾聽,才能把茶發揮到極致,如果你愛它,敬它,痴它,自然願意用心。無心,就算技術嫻熟,茶藝超群,你永遠也無法成為茶的知音。

非知音,如何傾聽茶這一生的經歷?無真心,茶又如何肯對你敞開心扉?

靠資料,經驗,培訓,或者模仿,只是流於形式的表演。所有真情的付出不屑於只為為人知的表

也曾喝過專業賣茶者沖泡的茶,儘管技術嫻熟,動作流暢,但泡出來的茶卻依舊差強人意。

喝茶者不講泡茶者的不好處,一般我都會微笑點頭,好茶。

先生常常誤會我之意,熱心地問茶之價格,並且毫不猶豫的買下,說我喜歡的,他願意。

後來我只能暗底裡直言,我說好茶,就是不想買;如果我喜歡的茶,我一定會指出哪裡好,哪裡又存在缺憾。難道你不懂,我們潮汕有句俗話“嫌貨才是買貨人”我都不買的茶,我幹嘛要說它不好呢

啊,原來你也會騙人?先生恍然大悟。

我這不叫騙人,我這叫觀棋不語真君子。與其傷人心莫如說好話。傷人心的話是需要用生意去化解,既然我不想與之談成生意我又何必傷人心呢?

果然,是愛茶人。先生忍不住微笑讚賞。

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

《印象·大紅袍》是以茶為主線,融歷史、民俗、山水、茶文化於一體的實景演出。分為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遊五個篇章,每個篇章是篇,但又遙相呼應。

其中神話傳說篇章講述了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姑娘甘願變成山峰,500年相守。上百隻仙鶴為了姑娘飛轉,那匹俊朗的大白馬在山間奔騰。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工藝,還述說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說大紅袍的來歷,說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說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擴充套件資料

劇場的表演區域由環繞在旋轉觀眾席周圍的仿古民居表演區、高地表演區、沙洲地表演區與河道表演區等共同組成。仿古民居表演區借鑑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建築元素,使得演出現場更像是有著一千九百八十八個座位的巨型茶館。

坐席的視覺半徑超過二公里,四面舞臺相連,可綿延出萬米長卷的壯闊景象。置身其中,不僅可以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而且還會有穿著民俗服飾的侍女,遞上一杯中國“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

內容如下:

演出內容方面,該知情人士透露,在70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內容將分為9個篇章,有戲劇、亮光人(演員身上有電子光亮)、唐舞等內容。“有沒有演出的主角,還真不知道,不過會有演員說臺詞,我記得有一句是,‘你把煩惱放下了嗎?’還會有一些武夷山方言的民歌表演。360°旋轉舞臺,每旋轉一次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燈光效果強,給人隻身山林的感覺”。

印象大紅袍簡介:

《印象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傾力打造的重點文化旅遊專案,採用山水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打造,是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後,“印象鐵三角”創作的第五個作品,其表演陣容強大,舞臺視覺總長度達一萬兩千米,給觀眾以“人在畫中游”的奇妙體驗。《印象大紅袍》用高水平的創意策劃,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將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使之成為真正可觸控、可感受的文化旅遊專案。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如下:

採摘、倒青(也叫晒青,雨天則烘)、晾青、做青(搖青與做手,反覆多次)、炒青、揉捻(雙炒雙揉)、初焙(即毛火,俗稱“走水焙”)、揚簸、晾索(攤放)、揀剔、復焙(足火)、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製分篩、歸堆等近二十道工序。

茶的沖泡方法有哪些

新手喝茶必備系列,這是最後一篇,前三篇分別是基礎茶知識、科學選茶、泡茶用水和茶器的選擇。

課代表喝茶十幾年,對茶知識一直不求甚解,前十年隨緣,遇到什麼喝什麼,從沒在茶事上投資過,唯獨買過一個同心杯……也沒了解過一點與茶相關的知識。

五年前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正式入坑,又摸爬滾打好久,才像井底蛙一般勉強扒到了井沿,算是看到了真正的風景。

回頭再看周圍的茶友,還在抱著奸商傳授的一鱗半爪盲人摸象。課代表痛心疾首,就此發願,一定要把自己的經歷和所學所知分享出來,讓更多愛茶的朋友少走彎路少花錢。

茶文化博大精深,課代表不想耽誤大家太多時間,便化繁為簡整理了四篇文章,送給新人做見面禮。

簡單易懂的茶知識是基礎也是健康喝茶的保障,科學選茶是因人而異的結合茶知識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茶,適當瞭解水和茶器的選用才能對得起好茶,最後,是茶的沖泡方法,這是發揮茶之美的最重要一步。

泡出一杯好茶有三個關鍵點:投茶量、水溫和浸泡時間。

投茶量要參考茶器容量和個人口味,很多老茶客也是靠約摸,只說適口而珍。

課代表不能這麼含糊,得明確說出茶水比例。經認真查詢資料和親身實踐,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

劃重點。各種茶的最佳茶水比例。

紅茶、黃茶和花茶1:75,綠茶1:50,普洱1:30,白茶1:20~25,烏龍1:15,再依個人口味適當增減。

這不是瞎編的,是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在人民網上的權威釋出,各位朋友可以放心用。

泡茶的水溫多少最合適?這個話題有爭議,課代表對此不以為然,感覺爭的毫無意義。

因為大家默認了燒開沸騰的水就是100度,這個前提就不對,各地海拔不同,氣壓不同,水沸點也不同,沸點不同於水溫,物理怎麼學的?

雖然茶葉怕悶不怕燙,但發酵程度低的茶確實不適合用沸水泡,比如綠茶、黃茶和花茶,建議水開後靜置一會再衝泡,或者倒入公道杯稍冷卻,以85—90度為佳。

紅茶90—95度為佳,烏龍茶和黑茶沸水沖泡無壓力,白茶煮著喝最好。

相信課代表,沒錯的。

最後是浸泡時間。

綠茶、黃茶和花茶本身要求水溫就低,自然不能浸泡太久,快進快出即可。

紅茶要浸泡3秒左右再出湯,課代表見過一種喝法,找個大點的同心杯內膽或茶漏,放到小點的公道杯上面,水過茶直下毫不停留。這種喝法只適合發酵程度低的茶,紅茶不適合。

烏龍茶用沸水浸泡3秒,即可出湯。上面的喝法也不適合烏龍茶,是因為烏龍茶多有高香,直衝而下敞口沖泡,會讓香氣過早揮發。

黑茶用沸水,洗茶醒茶次數可以適當增加(去雜質同時潤茶),浸泡時間也要加長,緊壓的茶餅,浸泡時間要超過30秒。

白茶用煮的就不重複了。

以上是概括的介紹,不一定適合所有茶,舉個例子,太平猴魁是綠茶,它對水溫的要求就比同類高,沸水無壓力。

OK!新手必備系列到此全部結束,看完的朋友可以戴上象徵茶國小榮譽的紅領巾高高興興去選茶喝茶了。

至於蓋碗怎麼用不燙手,聞香杯是啥,對普洱茶餅怎麼下刀,誰家的茶才算是正宗口糧茶,正宗口糧茶到底好在哪……課代表會在後面的課程一一揭祕。

當年的九龍杯被盜事件是怎麼回事?有人瞭解這方面的歷史嗎?

說到這個九龍杯其實大家也知道還是非常非常給力的,也有很多的故事和傳說,傳說啊這個九龍杯以前還沒盜過,但是很快就找回來了,過程當然也是非常的驚心動魄的,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祕看看吧!

起因

記得這件事,曾讀過當年九龍杯失竊找回整個事件,過程有點扣人心絃,那是1971年3月25日,羅馬尼亞的外賓來中國訪問,在上海衡山賓館下榻,期間我方為顯示尊重,拿出九龍杯招待外賓,供餐具使用,羅馬尼亞的一位隨行祕書見九龍杯精美,起了貪念,途中趁人不注意,偷偷藏進自己公文包帶走了,發現九龍杯失竊,衡山賓館保衛科和警方全力稽查,在我們敬愛的總理指導下,順利取回了九龍杯,從失竊到找回整個過程不到24小時。

經過

九龍杯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明朝,當年的景德鎮為朱元璋燒製了一種精製的杯子,9條龍盤踞在杯子上,活靈活現,朱元璋為這種杯子取名“九龍杯”,康熙時期,有人進獻了一塊上好的玉石,康熙皇帝令人照著九龍杯的樣式,打造了一個玉製的九龍杯,康熙愛不釋手,據說曾經還失竊了被找回,戲曲《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就是講這個故事,康熙死後九龍杯隨康熙葬入景陵,時期景陵被土匪盜掘,九龍杯流入社會多次出現,最後銷聲匿跡。

1958年景德鎮的幾位古瓷專家,根據見過康熙九龍杯的描述和史料記載,經過多次實驗,成功燒製了非常接近於康熙真品的九龍杯瓷器,於是上海衡山賓館訂製了一套共36只九龍杯,用於招待尊貴的來賓,開篇所講的失竊的九龍杯就是這套中的其中一隻,當時招待羅馬尼亞來賓時,上海電視臺進行了全程的錄影,在排除內部人員所為後,調取錄影發現是羅馬尼亞外交部一位隨行人員。

結果

這種小偷行為,如果直接找人索回,勢必傷了和氣,又正值兩國外交特殊時期,正好總理也在衡山賓館招待越南的來賓,在得知九龍杯失竊的前因後果,指示不可直接索回,要智取,於是當天為羅馬尼亞來賓安排了一場由上海劇團舉辦的演出,期間有個節目是變魔術,桌上的擺放的正是3只九龍杯,魔術師在眼絢中藏了1只,桌上只剩下2只,魔術師說還有一隻在觀眾中,徑直走向那位羅馬尼亞人員身邊,開啟公文包取回了九龍杯,這位人員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只能裝糊塗,隨即場上響起熱烈掌聲,一場完美的魔術表演結束。

揭祕普洱茶生茶怎麼喝

這款茶在沖泡的時候要注意哪些點,才能有更好的品飲體驗,因此現將沖泡方法作如下分享:

1、備具:180ML白瓷蓋碗1個、公道杯1個、品茗杯1個,茶濾、隨手泡各1個、電子秤以及茶道六君子等。(白瓷蓋碗的包容性是很強的,可用於任何茶類的沖泡,而白瓷公道杯和品茗杯不僅看著清爽,更有利於欣賞茶湯的顏色。)

/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dbaa9c1d032442a7d8330e6d"target="_blank"title="點選檢視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dbaa9c1d032442a7d8330e6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dbaa9c1d032442a7d8330e6d"/>

2、備茶:用茶針撬7克幹茶

/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c3ba9f9d8b44ebf81b4ca34d"target="_blank"title="點選檢視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c3ba9f9d8b44ebf81b4ca34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c3ba9f9d8b44ebf81b4ca34d"/>

3、賞茶:餅型圓正,條索肥壯,金毫隱伏,香氣清新

4、沖泡

/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dae06bb78a18367adbb4e1a4"target="_blank"title="點選檢視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dae06bb78a18367adbb4e1a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8da9773912b31bdae06bb78a18367adbb4e1a4"/>

水溫:95-98℃

①溫杯:用熱水把蓋碗、品茗杯、公道杯潤洗一遍,起到清潔和提高杯溫的作用,同時保證茶湯的香氣和口感;

②洗茶:把撬好的7克茶樣投入蓋碗中,注入沸水,即入即出,洗茶1遍。

③沖泡:1-5泡,水溫為95℃,高揚旋轉註水,即入即出;

6-8泡,水溫為96℃,低衝環圈注水,每泡悶15S後出湯;

9-12泡,水溫為98℃,低衝定點注水,每泡悶20-30S後出湯;

13泡開始,水溫98℃,低衝定點注水,可悶泡30-40S後出湯,15泡後,悶泡時間依次遞增10秒。如15泡時,悶泡40S出湯,那16泡悶泡50S出湯,之後幾泡依次類推,合理沖泡加上尾水,這款2016年的中茶幹倉布朗古樹普洱生茶餅耐泡度可高達18泡以上。

拓展資料 

注意事項:

①水溫保持在不低於95℃為宜,後期水溫適當提高;

②泡茶之前一定要溫杯;

③注水時沿蓋碗邊緣緩緩注入,以此保證茶湯質感、香氣的協調性;

④根據選用的蓋碗或紫砂壺容量和個人口味喜好決定投茶量。

印象大紅袍印象大紅袍門票

1、《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2、印象大紅袍3、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4、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5、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6、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

晚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大紅袍》,場內360度旋轉式座椅還是第一次呢,之前在雲南有看他導演的《印象麗江》還以為不會引起內心多大的漣漪,觀後內心還是很感動的。《印象大紅袍》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的工藝,述說著大紅包的來歷,說現代人的煩惱,說一杯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借茶說山、說文化、說生活:“茶說,你是否能把人情事故放下;茶說,你是否能把朝九晚五放下;

手乾淨了,

眼乾淨了,

心乾淨了,

你幸福了

印象大紅袍

今晚看了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聯手打造的第五部作品《印象·大紅袍》。作為“印象系列”的精粹和集大成者,這部實景演出帶來的不僅是炫麗華彩的舞臺效果,實景演出的視覺體驗,還有生活狀態的深入思考。

除了“印象系列”一貫的巨集大背景,大場的面聲,光,樂,形精良的製作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印象大紅袍》還創新地使用360度旋轉舞臺,依山傍水,藉助自然風景延伸了舞臺空間,故事場景在自然的山水中切換,整場表演舞臺和風景銜接極為流暢,“轉著看演出”的感受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融合當地的傳統民俗,傳說故事,以及武夷山的茶事,為我們介紹了這片美麗土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淵源。整場設計以“茶”為線索,以“放下”為主題,講述了武夷山的前世今生,富貴與繁華,喧囂與寧靜,在山水之間,用一杯茶幫我們滌去心上的浮塵,享受此刻的清風明月

《印象大紅袍》運用了大面積的色彩對比,光影效果,舞臺服裝,人物造型,背景設計都很有特色。時空穿越在魏晉的竹林,唐朝輕歌曼舞的茶樓,現在的茶山民宿最喜歡竹林中喝茶聽風,談玄問道的隱士,清雅飄逸,自在灑脫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名段“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用在此處真是絕妙。

夢幻竹林中大王和玉女的愛情橋段,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美麗的幻境,“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認得出你,五百年又五百年,只為一瞬間。我走了,去等下一次相見;你走了,我再等五百年。海枯我再挖一個海,石爛我重塑一個山!我讓天地顛倒!我讓星移斗轉!只為等著與你相見!”山高水長,總有一處能夠容下真摯的情感,見與不見都是你

聽過神仙故事迴歸到真實的人生中,以茶聞名的武夷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用心的茶人。所有的繁華,最終讓人心安的不過是簡單從容,一飯一茶。茶人們擁有的儀式感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學會放下,珍惜眼前的這一杯好茶。忙碌的採茶季節過後,捧上的香茗是自然對生活最好的饋贈。擁有過的那一刻,便在口中留下了記憶,心裡生出了滿足

演出充滿濃濃的書卷氣,坐在旋轉的舞臺上看風景,圓月在天空雲朵裡忽隱忽現,遠處的山峰,腳下的溪水,飛鳥蟲鳴難得在這樣的夜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都市人忙忙碌碌,在追求目標和理想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恬淡的時光。其實幸福挺簡單,陪親人出來看看,走走,喝喝茶,安之若素,歲月靜好。

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

(煙兒現在拍的印象大紅袍之周華健的《紅》

放下煩惱,放下塵囂,放下塵世間的愛恨悲喜,靜靜地,泡一盞茶。這片茶,經朝露沐夕陽,繞雲霧浴風雨,不染塵埃,只聞清香。

這一杯茶,敬天地,敬四季,敬父母,敬茶農,敬奔波忙碌塵世裡的你我。

這一程山水,一路歌,這一盞茶裡,話春秋。

那年的這位趕考書生,是誰,何方人氏,沒有人追問。書生高中,賜紅袍加身;書生感恩,是茶葉救了他的性命,追根溯源,這紅袍該是茶葉應得的榮耀。從此,“紅袍加身”的故事讓一片茶葉成為經典。到底是茶葉救了書生,還是書生成就了茶葉,我們且放下,只知道,你可以不知道武夷山,

在歌聲裡,一群嫋嫋娜娜的茶女,手捧玻璃茶盞,茶盞下有搖曳的燭光,款款而至,深情敬茶。有幸,小姐姐給了我,她手中的一杯茶。這一杯茶,機緣巧合,我剛好來,你恰好在,你誠心捧茶,我虔誠入喉,茶雖淡而意猶綿,水雖溫卻餘韻長

後來孩子問我,是什麼滋味?

淡淡的茶,溫溫的水

只知道一心虔誠,兩人相視微笑。

她道一聲:請品茶。

我回一句:謝謝。

小小一杯茶,沏開了慢時光

你拿起,我接過;我入喉,你放下。

放下,讓時光慢走;拿起,讓茶香入喉。

你演過千場,方與我相遇,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觀眾

我走過千里,方與你相見,此處只是旅程中的一個景點

在此之前,我從未知道你

相遇之後,你也會忘記我

可是這一杯茶,這一場演出,這捧茶的片刻,我喝茶的瞬間

山在,水在,草木在,茶在,你在,我在。

一開始我被主持人的深情所引,演出結束我讓一杯茶感恩。

70分鐘很快結束,但茶與我卻是一輩子的緣。

我們回到住處,拿出巖茶,慢慢品味,細細回味。

先生常年在外也學著外面的泡茶方式,先倒入公道杯,再一杯杯分出。

孩子喝了一杯,微微皺眉說,我夠了。

我想著一路上都是我在泡茶,我也來享受一下喝茶。

卻發現,茶的香沉了,澀味略浮。看了先生的泡茶方式,知道問題所在。

可是他不服,說是所有的茶藝專家,包括民宿那位賣茶的女掌櫃也是這樣泡茶。

甚至你到外面,所有的茶館,茶藝師教人泡茶的視訊皆是如此。

我知道,茶湯倒入公道杯是為了茶色均勻,不分彼此,公道自在茶中。

但是巖茶入骨香,需要高溫方能衝出深藏於骨的巖韻,稍稍放涼的茶裡,便少了熱烈的韻味。

茶入公道杯,已經分去一分香,幾分燙,再倒出來,香與溫度皆減半。

那些茶藝表演,茶道視訊,他們的茶不是為了喝,是為了擺拍。

忽然發現,一切都是多餘。

我坐上泡茶的座位,燙杯,高衝入水,低篩出湯,每一杯就算不經過公道杯也是茶色均勻,湯色無二。然後我讓他與孩子一起試試。

孩子笑:好喝。

先生道:好茶。

我得意,笑而不

泡茶,不講技藝,不為好看,不是表演,而是講心,講意,講對茶的知音。

我未曾傳承名師,更不曾觀摩名技,只是自孃胎裡帶來對茶的痴,自成一派。

那些花俏的表演,曼妙的步驟,就如你在茶裡新增庸脂俗粉。

工夫茶的要點是燙,如何保持水的溫度,如何激發並且保留茶的原味,才是一杯茶該有的態度。

每一種茶,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脾性。

有的茶需要用蓋甌來衝,給它伸展的空間;有的茶需要紫砂壺,凝聚歲月的餘韻。

有的茶需要放多一點,才能喝出飽喉醇厚的特點;有的茶需要放少一些,才可以品嚐到回甘與津

不管哪一種茶,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快衝快出湯,千萬別悶著,至於多快或者精確到幾秒這種冷冰冰的數字與模式,不適合靈性的茶。幾衝過後,需要先沖水,再燙杯洗懷,利用這個時間,讓茶充滿釋放其深藏其中的個性。再到後來,悶的時候更長一些,磨合過後,需要纏綿,促膝談心,往後餘生,每分每秒都分外珍惜。那些平時不願對人言的心事,如今茶與水盡情傾訴

沒有一種沖茶的技藝可以應對所有的茶,茶的分類,繁複得很,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傾聽,才能把茶發揮到極致,如果你愛它,敬它,痴它,自然願意用心。無心,就算技術嫻熟,茶藝超群,你永遠也無法成為茶的知音。

非知音,如何傾聽茶這一生的經歷?無真心,茶又如何肯對你敞開心扉?

靠資料,經驗,培訓,或者模仿,只是流於形式的表演。所有真情的付出不屑於只為為人知的表

也曾喝過專業賣茶者沖泡的茶,儘管技術嫻熟,動作流暢,但泡出來的茶卻依舊差強人意。

喝茶者不講泡茶者的不好處,一般我都會微笑點頭,好茶。

先生常常誤會我之意,熱心地問茶之價格,並且毫不猶豫的買下,說我喜歡的,他願意。

後來我只能暗底裡直言,我說好茶,就是不想買;如果我喜歡的茶,我一定會指出哪裡好,哪裡又存在缺憾。難道你不懂,我們潮汕有句俗話“嫌貨才是買貨人”我都不買的茶,我幹嘛要說它不好呢

啊,原來你也會騙人?先生恍然大悟。

我這不叫騙人,我這叫觀棋不語真君子。與其傷人心莫如說好話。傷人心的話是需要用生意去化解,既然我不想與之談成生意我又何必傷人心呢?

果然,是愛茶人。先生忍不住微笑讚賞。

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

《印象·大紅袍》是以茶為主線,融歷史、民俗、山水、茶文化於一體的實景演出。分為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遊五個篇章,每個篇章是篇,但又遙相呼應。

其中神話傳說篇章講述了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姑娘甘願變成山峰,500年相守。上百隻仙鶴為了姑娘飛轉,那匹俊朗的大白馬在山間奔騰。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工藝,還述說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說大紅袍的來歷,說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說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擴充套件資料

劇場的表演區域由環繞在旋轉觀眾席周圍的仿古民居表演區、高地表演區、沙洲地表演區與河道表演區等共同組成。仿古民居表演區借鑑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建築元素,使得演出現場更像是有著一千九百八十八個座位的巨型茶館。

坐席的視覺半徑超過二公里,四面舞臺相連,可綿延出萬米長卷的壯闊景象。置身其中,不僅可以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而且還會有穿著民俗服飾的侍女,遞上一杯中國“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

內容如下:

演出內容方面,該知情人士透露,在70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內容將分為9個篇章,有戲劇、亮光人(演員身上有電子光亮)、唐舞等內容。“有沒有演出的主角,還真不知道,不過會有演員說臺詞,我記得有一句是,‘你把煩惱放下了嗎?’還會有一些武夷山方言的民歌表演。360°旋轉舞臺,每旋轉一次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燈光效果強,給人隻身山林的感覺”。

印象大紅袍簡介:

《印象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傾力打造的重點文化旅遊專案,採用山水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打造,是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後,“印象鐵三角”創作的第五個作品,其表演陣容強大,舞臺視覺總長度達一萬兩千米,給觀眾以“人在畫中游”的奇妙體驗。《印象大紅袍》用高水平的創意策劃,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將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使之成為真正可觸控、可感受的文化旅遊專案。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如下:

採摘、倒青(也叫晒青,雨天則烘)、晾青、做青(搖青與做手,反覆多次)、炒青、揉捻(雙炒雙揉)、初焙(即毛火,俗稱“走水焙”)、揚簸、晾索(攤放)、揀剔、復焙(足火)、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製分篩、歸堆等近二十道工序。

印象大紅袍印象大紅袍門票

1、《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2、印象大紅袍3、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4、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5、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6、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

晚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大紅袍》,場內360度旋轉式座椅還是第一次呢,之前在雲南有看他導演的《印象麗江》還以為不會引起內心多大的漣漪,觀後內心還是很感動的。《印象大紅袍》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的工藝,述說著大紅包的來歷,說現代人的煩惱,說一杯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借茶說山、說文化、說生活:“茶說,你是否能把人情事故放下;茶說,你是否能把朝九晚五放下;

手乾淨了,

眼乾淨了,

心乾淨了,

你幸福了

印象大紅袍

今晚看了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聯手打造的第五部作品《印象·大紅袍》。作為“印象系列”的精粹和集大成者,這部實景演出帶來的不僅是炫麗華彩的舞臺效果,實景演出的視覺體驗,還有生活狀態的深入思考。

除了“印象系列”一貫的巨集大背景,大場的面聲,光,樂,形精良的製作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印象大紅袍》還創新地使用360度旋轉舞臺,依山傍水,藉助自然風景延伸了舞臺空間,故事場景在自然的山水中切換,整場表演舞臺和風景銜接極為流暢,“轉著看演出”的感受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融合當地的傳統民俗,傳說故事,以及武夷山的茶事,為我們介紹了這片美麗土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淵源。整場設計以“茶”為線索,以“放下”為主題,講述了武夷山的前世今生,富貴與繁華,喧囂與寧靜,在山水之間,用一杯茶幫我們滌去心上的浮塵,享受此刻的清風明月

《印象大紅袍》運用了大面積的色彩對比,光影效果,舞臺服裝,人物造型,背景設計都很有特色。時空穿越在魏晉的竹林,唐朝輕歌曼舞的茶樓,現在的茶山民宿最喜歡竹林中喝茶聽風,談玄問道的隱士,清雅飄逸,自在灑脫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名段“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用在此處真是絕妙。

夢幻竹林中大王和玉女的愛情橋段,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美麗的幻境,“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認得出你,五百年又五百年,只為一瞬間。我走了,去等下一次相見;你走了,我再等五百年。海枯我再挖一個海,石爛我重塑一個山!我讓天地顛倒!我讓星移斗轉!只為等著與你相見!”山高水長,總有一處能夠容下真摯的情感,見與不見都是你

聽過神仙故事迴歸到真實的人生中,以茶聞名的武夷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用心的茶人。所有的繁華,最終讓人心安的不過是簡單從容,一飯一茶。茶人們擁有的儀式感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學會放下,珍惜眼前的這一杯好茶。忙碌的採茶季節過後,捧上的香茗是自然對生活最好的饋贈。擁有過的那一刻,便在口中留下了記憶,心裡生出了滿足

演出充滿濃濃的書卷氣,坐在旋轉的舞臺上看風景,圓月在天空雲朵裡忽隱忽現,遠處的山峰,腳下的溪水,飛鳥蟲鳴難得在這樣的夜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都市人忙忙碌碌,在追求目標和理想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恬淡的時光。其實幸福挺簡單,陪親人出來看看,走走,喝喝茶,安之若素,歲月靜好。

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

(煙兒現在拍的印象大紅袍之周華健的《紅》

放下煩惱,放下塵囂,放下塵世間的愛恨悲喜,靜靜地,泡一盞茶。這片茶,經朝露沐夕陽,繞雲霧浴風雨,不染塵埃,只聞清香。

這一杯茶,敬天地,敬四季,敬父母,敬茶農,敬奔波忙碌塵世裡的你我。

這一程山水,一路歌,這一盞茶裡,話春秋。

那年的這位趕考書生,是誰,何方人氏,沒有人追問。書生高中,賜紅袍加身;書生感恩,是茶葉救了他的性命,追根溯源,這紅袍該是茶葉應得的榮耀。從此,“紅袍加身”的故事讓一片茶葉成為經典。到底是茶葉救了書生,還是書生成就了茶葉,我們且放下,只知道,你可以不知道武夷山,

在歌聲裡,一群嫋嫋娜娜的茶女,手捧玻璃茶盞,茶盞下有搖曳的燭光,款款而至,深情敬茶。有幸,小姐姐給了我,她手中的一杯茶。這一杯茶,機緣巧合,我剛好來,你恰好在,你誠心捧茶,我虔誠入喉,茶雖淡而意猶綿,水雖溫卻餘韻長

後來孩子問我,是什麼滋味?

淡淡的茶,溫溫的水

只知道一心虔誠,兩人相視微笑。

她道一聲:請品茶。

我回一句:謝謝。

小小一杯茶,沏開了慢時光

你拿起,我接過;我入喉,你放下。

放下,讓時光慢走;拿起,讓茶香入喉。

你演過千場,方與我相遇,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觀眾

我走過千里,方與你相見,此處只是旅程中的一個景點

在此之前,我從未知道你

相遇之後,你也會忘記我

可是這一杯茶,這一場演出,這捧茶的片刻,我喝茶的瞬間

山在,水在,草木在,茶在,你在,我在。

一開始我被主持人的深情所引,演出結束我讓一杯茶感恩。

70分鐘很快結束,但茶與我卻是一輩子的緣。

我們回到住處,拿出巖茶,慢慢品味,細細回味。

先生常年在外也學著外面的泡茶方式,先倒入公道杯,再一杯杯分出。

孩子喝了一杯,微微皺眉說,我夠了。

我想著一路上都是我在泡茶,我也來享受一下喝茶。

卻發現,茶的香沉了,澀味略浮。看了先生的泡茶方式,知道問題所在。

可是他不服,說是所有的茶藝專家,包括民宿那位賣茶的女掌櫃也是這樣泡茶。

甚至你到外面,所有的茶館,茶藝師教人泡茶的視訊皆是如此。

我知道,茶湯倒入公道杯是為了茶色均勻,不分彼此,公道自在茶中。

但是巖茶入骨香,需要高溫方能衝出深藏於骨的巖韻,稍稍放涼的茶裡,便少了熱烈的韻味。

茶入公道杯,已經分去一分香,幾分燙,再倒出來,香與溫度皆減半。

那些茶藝表演,茶道視訊,他們的茶不是為了喝,是為了擺拍。

忽然發現,一切都是多餘。

我坐上泡茶的座位,燙杯,高衝入水,低篩出湯,每一杯就算不經過公道杯也是茶色均勻,湯色無二。然後我讓他與孩子一起試試。

孩子笑:好喝。

先生道:好茶。

我得意,笑而不

泡茶,不講技藝,不為好看,不是表演,而是講心,講意,講對茶的知音。

我未曾傳承名師,更不曾觀摩名技,只是自孃胎裡帶來對茶的痴,自成一派。

那些花俏的表演,曼妙的步驟,就如你在茶裡新增庸脂俗粉。

工夫茶的要點是燙,如何保持水的溫度,如何激發並且保留茶的原味,才是一杯茶該有的態度。

每一種茶,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脾性。

有的茶需要用蓋甌來衝,給它伸展的空間;有的茶需要紫砂壺,凝聚歲月的餘韻。

有的茶需要放多一點,才能喝出飽喉醇厚的特點;有的茶需要放少一些,才可以品嚐到回甘與津

不管哪一種茶,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快衝快出湯,千萬別悶著,至於多快或者精確到幾秒這種冷冰冰的數字與模式,不適合靈性的茶。幾衝過後,需要先沖水,再燙杯洗懷,利用這個時間,讓茶充滿釋放其深藏其中的個性。再到後來,悶的時候更長一些,磨合過後,需要纏綿,促膝談心,往後餘生,每分每秒都分外珍惜。那些平時不願對人言的心事,如今茶與水盡情傾訴

沒有一種沖茶的技藝可以應對所有的茶,茶的分類,繁複得很,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傾聽,才能把茶發揮到極致,如果你愛它,敬它,痴它,自然願意用心。無心,就算技術嫻熟,茶藝超群,你永遠也無法成為茶的知音。

非知音,如何傾聽茶這一生的經歷?無真心,茶又如何肯對你敞開心扉?

靠資料,經驗,培訓,或者模仿,只是流於形式的表演。所有真情的付出不屑於只為為人知的表

也曾喝過專業賣茶者沖泡的茶,儘管技術嫻熟,動作流暢,但泡出來的茶卻依舊差強人意。

喝茶者不講泡茶者的不好處,一般我都會微笑點頭,好茶。

先生常常誤會我之意,熱心地問茶之價格,並且毫不猶豫的買下,說我喜歡的,他願意。

後來我只能暗底裡直言,我說好茶,就是不想買;如果我喜歡的茶,我一定會指出哪裡好,哪裡又存在缺憾。難道你不懂,我們潮汕有句俗話“嫌貨才是買貨人”我都不買的茶,我幹嘛要說它不好呢

啊,原來你也會騙人?先生恍然大悟。

我這不叫騙人,我這叫觀棋不語真君子。與其傷人心莫如說好話。傷人心的話是需要用生意去化解,既然我不想與之談成生意我又何必傷人心呢?

果然,是愛茶人。先生忍不住微笑讚賞。

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

《印象·大紅袍》是以茶為主線,融歷史、民俗、山水、茶文化於一體的實景演出。分為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遊五個篇章,每個篇章是篇,但又遙相呼應。

其中神話傳說篇章講述了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姑娘甘願變成山峰,500年相守。上百隻仙鶴為了姑娘飛轉,那匹俊朗的大白馬在山間奔騰。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工藝,還述說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說大紅袍的來歷,說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說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擴充套件資料

劇場的表演區域由環繞在旋轉觀眾席周圍的仿古民居表演區、高地表演區、沙洲地表演區與河道表演區等共同組成。仿古民居表演區借鑑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建築元素,使得演出現場更像是有著一千九百八十八個座位的巨型茶館。

坐席的視覺半徑超過二公里,四面舞臺相連,可綿延出萬米長卷的壯闊景象。置身其中,不僅可以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而且還會有穿著民俗服飾的侍女,遞上一杯中國“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

內容如下:

演出內容方面,該知情人士透露,在70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內容將分為9個篇章,有戲劇、亮光人(演員身上有電子光亮)、唐舞等內容。“有沒有演出的主角,還真不知道,不過會有演員說臺詞,我記得有一句是,‘你把煩惱放下了嗎?’還會有一些武夷山方言的民歌表演。360°旋轉舞臺,每旋轉一次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燈光效果強,給人隻身山林的感覺”。

印象大紅袍簡介:

《印象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傾力打造的重點文化旅遊專案,採用山水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打造,是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後,“印象鐵三角”創作的第五個作品,其表演陣容強大,舞臺視覺總長度達一萬兩千米,給觀眾以“人在畫中游”的奇妙體驗。《印象大紅袍》用高水平的創意策劃,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將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使之成為真正可觸控、可感受的文化旅遊專案。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如下:

採摘、倒青(也叫晒青,雨天則烘)、晾青、做青(搖青與做手,反覆多次)、炒青、揉捻(雙炒雙揉)、初焙(即毛火,俗稱“走水焙”)、揚簸、晾索(攤放)、揀剔、復焙(足火)、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製分篩、歸堆等近二十道工序。

印象大紅袍印象大紅袍門票

1、《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2、印象大紅袍3、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4、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5、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6、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之觀後感

晚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大紅袍》,場內360度旋轉式座椅還是第一次呢,之前在雲南有看他導演的《印象麗江》還以為不會引起內心多大的漣漪,觀後內心還是很感動的。《印象大紅袍》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的工藝,述說著大紅包的來歷,說現代人的煩惱,說一杯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借茶說山、說文化、說生活:“茶說,你是否能把人情事故放下;茶說,你是否能把朝九晚五放下;

手乾淨了,

眼乾淨了,

心乾淨了,

你幸福了

印象大紅袍

今晚看了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聯手打造的第五部作品《印象·大紅袍》。作為“印象系列”的精粹和集大成者,這部實景演出帶來的不僅是炫麗華彩的舞臺效果,實景演出的視覺體驗,還有生活狀態的深入思考。

除了“印象系列”一貫的巨集大背景,大場的面聲,光,樂,形精良的製作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印象大紅袍》還創新地使用360度旋轉舞臺,依山傍水,藉助自然風景延伸了舞臺空間,故事場景在自然的山水中切換,整場表演舞臺和風景銜接極為流暢,“轉著看演出”的感受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融合當地的傳統民俗,傳說故事,以及武夷山的茶事,為我們介紹了這片美麗土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淵源。整場設計以“茶”為線索,以“放下”為主題,講述了武夷山的前世今生,富貴與繁華,喧囂與寧靜,在山水之間,用一杯茶幫我們滌去心上的浮塵,享受此刻的清風明月

《印象大紅袍》運用了大面積的色彩對比,光影效果,舞臺服裝,人物造型,背景設計都很有特色。時空穿越在魏晉的竹林,唐朝輕歌曼舞的茶樓,現在的茶山民宿最喜歡竹林中喝茶聽風,談玄問道的隱士,清雅飄逸,自在灑脫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名段“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用在此處真是絕妙。

夢幻竹林中大王和玉女的愛情橋段,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美麗的幻境,“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認得出你,五百年又五百年,只為一瞬間。我走了,去等下一次相見;你走了,我再等五百年。海枯我再挖一個海,石爛我重塑一個山!我讓天地顛倒!我讓星移斗轉!只為等著與你相見!”山高水長,總有一處能夠容下真摯的情感,見與不見都是你

聽過神仙故事迴歸到真實的人生中,以茶聞名的武夷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用心的茶人。所有的繁華,最終讓人心安的不過是簡單從容,一飯一茶。茶人們擁有的儀式感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學會放下,珍惜眼前的這一杯好茶。忙碌的採茶季節過後,捧上的香茗是自然對生活最好的饋贈。擁有過的那一刻,便在口中留下了記憶,心裡生出了滿足

演出充滿濃濃的書卷氣,坐在旋轉的舞臺上看風景,圓月在天空雲朵裡忽隱忽現,遠處的山峰,腳下的溪水,飛鳥蟲鳴難得在這樣的夜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都市人忙忙碌碌,在追求目標和理想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恬淡的時光。其實幸福挺簡單,陪親人出來看看,走走,喝喝茶,安之若素,歲月靜好。

印象大紅袍六杯茶分別敬誰

(煙兒現在拍的印象大紅袍之周華健的《紅》

放下煩惱,放下塵囂,放下塵世間的愛恨悲喜,靜靜地,泡一盞茶。這片茶,經朝露沐夕陽,繞雲霧浴風雨,不染塵埃,只聞清香。

這一杯茶,敬天地,敬四季,敬父母,敬茶農,敬奔波忙碌塵世裡的你我。

這一程山水,一路歌,這一盞茶裡,話春秋。

那年的這位趕考書生,是誰,何方人氏,沒有人追問。書生高中,賜紅袍加身;書生感恩,是茶葉救了他的性命,追根溯源,這紅袍該是茶葉應得的榮耀。從此,“紅袍加身”的故事讓一片茶葉成為經典。到底是茶葉救了書生,還是書生成就了茶葉,我們且放下,只知道,你可以不知道武夷山,

在歌聲裡,一群嫋嫋娜娜的茶女,手捧玻璃茶盞,茶盞下有搖曳的燭光,款款而至,深情敬茶。有幸,小姐姐給了我,她手中的一杯茶。這一杯茶,機緣巧合,我剛好來,你恰好在,你誠心捧茶,我虔誠入喉,茶雖淡而意猶綿,水雖溫卻餘韻長

後來孩子問我,是什麼滋味?

淡淡的茶,溫溫的水

只知道一心虔誠,兩人相視微笑。

她道一聲:請品茶。

我回一句:謝謝。

小小一杯茶,沏開了慢時光

你拿起,我接過;我入喉,你放下。

放下,讓時光慢走;拿起,讓茶香入喉。

你演過千場,方與我相遇,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觀眾

我走過千里,方與你相見,此處只是旅程中的一個景點

在此之前,我從未知道你

相遇之後,你也會忘記我

可是這一杯茶,這一場演出,這捧茶的片刻,我喝茶的瞬間

山在,水在,草木在,茶在,你在,我在。

一開始我被主持人的深情所引,演出結束我讓一杯茶感恩。

70分鐘很快結束,但茶與我卻是一輩子的緣。

我們回到住處,拿出巖茶,慢慢品味,細細回味。

先生常年在外也學著外面的泡茶方式,先倒入公道杯,再一杯杯分出。

孩子喝了一杯,微微皺眉說,我夠了。

我想著一路上都是我在泡茶,我也來享受一下喝茶。

卻發現,茶的香沉了,澀味略浮。看了先生的泡茶方式,知道問題所在。

可是他不服,說是所有的茶藝專家,包括民宿那位賣茶的女掌櫃也是這樣泡茶。

甚至你到外面,所有的茶館,茶藝師教人泡茶的視訊皆是如此。

我知道,茶湯倒入公道杯是為了茶色均勻,不分彼此,公道自在茶中。

但是巖茶入骨香,需要高溫方能衝出深藏於骨的巖韻,稍稍放涼的茶裡,便少了熱烈的韻味。

茶入公道杯,已經分去一分香,幾分燙,再倒出來,香與溫度皆減半。

那些茶藝表演,茶道視訊,他們的茶不是為了喝,是為了擺拍。

忽然發現,一切都是多餘。

我坐上泡茶的座位,燙杯,高衝入水,低篩出湯,每一杯就算不經過公道杯也是茶色均勻,湯色無二。然後我讓他與孩子一起試試。

孩子笑:好喝。

先生道:好茶。

我得意,笑而不

泡茶,不講技藝,不為好看,不是表演,而是講心,講意,講對茶的知音。

我未曾傳承名師,更不曾觀摩名技,只是自孃胎裡帶來對茶的痴,自成一派。

那些花俏的表演,曼妙的步驟,就如你在茶裡新增庸脂俗粉。

工夫茶的要點是燙,如何保持水的溫度,如何激發並且保留茶的原味,才是一杯茶該有的態度。

每一種茶,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脾性。

有的茶需要用蓋甌來衝,給它伸展的空間;有的茶需要紫砂壺,凝聚歲月的餘韻。

有的茶需要放多一點,才能喝出飽喉醇厚的特點;有的茶需要放少一些,才可以品嚐到回甘與津

不管哪一種茶,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快衝快出湯,千萬別悶著,至於多快或者精確到幾秒這種冷冰冰的數字與模式,不適合靈性的茶。幾衝過後,需要先沖水,再燙杯洗懷,利用這個時間,讓茶充滿釋放其深藏其中的個性。再到後來,悶的時候更長一些,磨合過後,需要纏綿,促膝談心,往後餘生,每分每秒都分外珍惜。那些平時不願對人言的心事,如今茶與水盡情傾訴

沒有一種沖茶的技藝可以應對所有的茶,茶的分類,繁複得很,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傾聽,才能把茶發揮到極致,如果你愛它,敬它,痴它,自然願意用心。無心,就算技術嫻熟,茶藝超群,你永遠也無法成為茶的知音。

非知音,如何傾聽茶這一生的經歷?無真心,茶又如何肯對你敞開心扉?

靠資料,經驗,培訓,或者模仿,只是流於形式的表演。所有真情的付出不屑於只為為人知的表

也曾喝過專業賣茶者沖泡的茶,儘管技術嫻熟,動作流暢,但泡出來的茶卻依舊差強人意。

喝茶者不講泡茶者的不好處,一般我都會微笑點頭,好茶。

先生常常誤會我之意,熱心地問茶之價格,並且毫不猶豫的買下,說我喜歡的,他願意。

後來我只能暗底裡直言,我說好茶,就是不想買;如果我喜歡的茶,我一定會指出哪裡好,哪裡又存在缺憾。難道你不懂,我們潮汕有句俗話“嫌貨才是買貨人”我都不買的茶,我幹嘛要說它不好呢

啊,原來你也會騙人?先生恍然大悟。

我這不叫騙人,我這叫觀棋不語真君子。與其傷人心莫如說好話。傷人心的話是需要用生意去化解,既然我不想與之談成生意我又何必傷人心呢?

果然,是愛茶人。先生忍不住微笑讚賞。

印象大紅袍主要講了那些故事?

《印象·大紅袍》是以茶為主線,融歷史、民俗、山水、茶文化於一體的實景演出。分為盛唐笙歌、竹林群舞、神話傳說、炒茶表演、竹筏漫遊五個篇章,每個篇章是篇,但又遙相呼應。

其中神話傳說篇章講述了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了心中的白馬王子,姑娘甘願變成山峰,500年相守。上百隻仙鶴為了姑娘飛轉,那匹俊朗的大白馬在山間奔騰。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工藝,還述說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說大紅袍的來歷,說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說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擴充套件資料

劇場的表演區域由環繞在旋轉觀眾席周圍的仿古民居表演區、高地表演區、沙洲地表演區與河道表演區等共同組成。仿古民居表演區借鑑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建築元素,使得演出現場更像是有著一千九百八十八個座位的巨型茶館。

坐席的視覺半徑超過二公里,四面舞臺相連,可綿延出萬米長卷的壯闊景象。置身其中,不僅可以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而且還會有穿著民俗服飾的侍女,遞上一杯中國“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的大揭祕是什麼?

內容如下:

演出內容方面,該知情人士透露,在70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內容將分為9個篇章,有戲劇、亮光人(演員身上有電子光亮)、唐舞等內容。“有沒有演出的主角,還真不知道,不過會有演員說臺詞,我記得有一句是,‘你把煩惱放下了嗎?’還會有一些武夷山方言的民歌表演。360°旋轉舞臺,每旋轉一次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景。燈光效果強,給人隻身山林的感覺”。

印象大紅袍簡介:

《印象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傾力打造的重點文化旅遊專案,採用山水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打造,是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後,“印象鐵三角”創作的第五個作品,其表演陣容強大,舞臺視覺總長度達一萬兩千米,給觀眾以“人在畫中游”的奇妙體驗。《印象大紅袍》用高水平的創意策劃,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將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使之成為真正可觸控、可感受的文化旅遊專案。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

印象大紅袍的結構順序如下:

採摘、倒青(也叫晒青,雨天則烘)、晾青、做青(搖青與做手,反覆多次)、炒青、揉捻(雙炒雙揉)、初焙(即毛火,俗稱“走水焙”)、揚簸、晾索(攤放)、揀剔、復焙(足火)、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製分篩、歸堆等近二十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