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旅行攻略>

內蒙古十大地標建築

旅行攻略 閱讀(1.4W)

內蒙古十大地標建築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1、成吉思汗陵文物保護單位

成吉思汗陵是鄂爾多斯市的標誌性建築,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這裡牧草騰碧浪,羊群卷雪花。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佇立,明黃的牆壁、硃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莊嚴。陵園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為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2、大召寺文物保護單位

大召寺於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也是呼和浩特市的地標歷史性建築。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祕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

3、內蒙古博物院

內蒙古博物院是慶祝自治區成立60週年獻禮工程,於2007年建成,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展廳面積1.55萬平方米。博物院由陳列展廳區、文物庫房區、觀眾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及多功能廳等各部分組成。博物院集合了強烈的現代元素、地域表徵與民族特色,是自治區與呼和浩特市標誌性建築精品之一,是濃縮了中國北方億萬年來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明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也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東街27號

4、鄂爾多斯大劇院

鄂爾多斯大劇院設計理念來源於鄂爾多斯地區蒙古族婦女的頭戴,共有2個圓形和一個飄帶組成,其中大圓為建築主體,主要模擬鄂爾多斯婦女頭戴,小圓模擬蒙古族男士帽子,由男士帽子的飄帶與大圓連線形成共享大廳,整體設計新穎,民族特點突出,是現代與民族的有效統一。大劇院作為鄂爾多斯市標誌性文化建築,有關部門對其內部設施也予以高水準的打造,劇場採用標準機械式舞臺設計,可演出歌舞劇等大型綜合劇目。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朝陽街

5、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

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是呼和浩特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文化部評定的“國家一級圖書館”。據圖書館主體六層,主樓四層,書庫九層,總佔地面積28311.90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5266.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508.04平方米。建築主體坐南向北,總藏書設計容量可達300萬冊。圖書館擁有7個外借服務視窗、20多個不同型別的閱覽室,近2000個閱覽席位。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烏蘭察布西街34號

內蒙古十大地標建築

6、內蒙古體育館

內蒙古體育館已經成為了當地的地標性建築,該館佔地面積66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255平方米,長170米,寬93米,高25米。體育館由比賽館和附屬館兩部分組成,比賽館擁有6000個座位,可進行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摔跤、拳擊等室內體育專案比賽,並可相容大型文藝演出、雜技表演和其他集會活動。它的建成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休閒娛樂活動提供了嶄新的場所,也極大地改善了體育基礎設施,並對推動自治區競技體育發展、豐富首府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以及對外進行大型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建立了更廣闊的平臺。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新華大街14號

7、三鹿騰飛雕塑

三鹿騰飛雕塑是1986年由包頭建築設計研究院(當時的包頭市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設計,總高20.6米,分上下兩部。下部約佔碑高6/7,狀如拔高的三足之鼎,呈現力與美的完滿結合,碑身上部有三個平行的圓,碑的中軸穿過圓心,取三圓同心之意;上部主體部分為三隻騰躍且互相追逐的鹿,凌利的鹿角直刺青天,剛健的鹿蹄騰展有力,其寓意象徵市三區爭先恐後的發展勢頭。“三鹿騰飛”也憑此成為了包頭的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8、成吉思汗廣場

成吉思汗廣場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分為歷史文化區、水上活動區、噴泉廣場區等七個功能區,是至今為止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較大的廣場。廣場上矗立著成吉思汗策馬揚鞭的造型雕像,十分引人注目,是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六二六小河環行全場,碧流九曲宛若玉帶;廊橋、曲橋、拱橋、虹橋、索橋飛虹凌波;芳草鋪綠,亭榭疊翠;噴泉飛瀑,虹柝七彩;畫舫笙歌有江南餘韻。巴彥額爾敦敖包,坐山帶水,禮奉“聖石”其上,刻像銘碑其下;南眺而收蘇杭山水之秀,北瞰則盡大漠長河之美。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勝利大街

9、赤峰市玉龍廣場

玉龍廣場總面積約12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北廣場是政務廣場,南廣場是下沉式演出廣場,可容納2萬人。北廣場主雕塑飛龍在天,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監製,形象為“C”型玉龍騰飛的瞬間疊加情景,以龍造型,遠觀如鳳,龍鳳一體,寓意龍飛鳳舞、龍鳳和鳴,昭示著赤峰百業興旺,蒸蒸日上。雕塑底座為象徵紅山文化的紅色花崗岩鋪裝,設有四塊以《紅山文化-文明曙光》為題的漢白玉浮雕,分別展現了農耕、陶器、居住和祭祀四大主題。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

10、西拉木倫公園

西拉木倫公園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內的較大的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是通遼市市民遊玩的最佳去處,在這裡經常看到一些家人帶著孩子在這裡玩耍。公園有遊樂場還有動物園,園內有類似於馬頭琴似的象徵性的建築,代表了蒙古族地區的地區特點。馬頭琴雕塑是由三架赭紅色的巨大的馬頭琴頂起一本“厚重”的青銅大書組成的,馬頭琴三個琴箱上雕刻著主題分別是漠野晨曦、草原麗日、牧歌唱晚的浮雕。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交通路與西拉木倫大街交匯處東北角

內蒙古十大地標建築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