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綜合知識>

日本茶道表演過程中什麼的行爲很重要

綜合知識 閱讀(6.53K)

日本茶道表演過程中什麼的行爲很重要

日本茶道表演之中,行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行爲:

1. 手勢:日本茶道表演中,手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能表達出主持人的心意,還能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身體姿勢:身體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持人必須保持端正的姿勢,以顯示出他們的嚴謹和專業。

3. 空間控制:日本茶道表演通常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內進行,因此主持人必須掌握好空間控制技巧,如如何移動和轉身,以及如何處理道具等。

4. 語言表達:主持人在表演中必須使用正確的語言和詞彙,以確保觀衆能夠理解和欣賞他們的表演。

5. 禮儀:禮儀是日本茶道表演中的重要一環。主持人必須遵循一定的禮儀規範,如如何向觀衆致意,如何排隊等等。這能夠展現出他們的敬意和謙虛。

總之,日本茶道表演中的行爲全部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們能夠展現出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精神風範。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茶道表演過程中什麼的行爲很重要

見下圖:

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爲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爲"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爲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現在日本的煎茶道、中國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 ,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爲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爲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爲一爐,成爲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透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日本茶道禮儀是什麼(日本茶道的禮法)

1、參加茶事的客人根據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閒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2、沏茶時主人要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擦拭後,用茶勺從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於茶碗中,然後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爲止。

3、客人飲茶時口中要發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完後將茶碗遞迴給主人。客人飲茶也可分爲輪飲或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於欣賞以茶碗爲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4、整個茶會,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飲茶、觀看茶具,以至於擦碗、放置物件和說話,都有特定禮儀。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左右內。結束後,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讚頌。

誰能告訴我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發揚並深化了唐宋時"茶宴"、"鬥茶"之文化涵養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深層內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按照茶道傳統,賓客應邀入茶室時,由主人跪坐門前表示歡迎,從推門、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規定禮儀。

步驟/方法

參加茶事的客人根據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閒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沏茶時主人要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茶巾的摺疊方法也有特別規定)擦拭後,用茶勺從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於茶碗中,然後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爲止。

客人飲茶時口中要發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完後將茶碗遞迴給主人。客人飲茶也可分爲"輪飲"或"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於欣賞以茶碗爲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整個茶會,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飲茶、觀看茶具,以至於擦碗、放置物件和說話,都有特定禮儀。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左右內。結束後,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讚頌。

日本茶道強調透過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強調賓主間有一種高尚精神、典雅儀式和雙方間的融洽關係。日本茶道的禮法分爲三種:炭禮法、濃茶禮和淡茶禮法。

炭禮法:炭禮法即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和後炭禮法。它包括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佔香等。

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況下,主人先將少許呈粉末狀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後加點水,用特製的竹筅把茶末攪成糊狀,再加水至碗四分之三即可。喝時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撐上,再把茶碗從對面向身前轉,經細品、慢啜後奉還主人。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頭一位進茶室的必須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爲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人室。

來賓人室後,賓主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爲真、行、草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日本茶道全過程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爲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遊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佈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主人與客人透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嫺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爲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爲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澱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製茶。爲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爲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複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儘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爲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準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爲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鑑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爲茶具,後者是作爲雜器爲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菸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爲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鉢,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鉢(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爲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準師範、師範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啓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曆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爲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閒寂茶的風格。裏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裏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爲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爲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樸",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爲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爲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爲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爲主的豪華菜餚 。

日本茶道過程和含義。

日本茶道

茶道是室內傳統藝術、這種茶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隔絕的特殊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行的藝術儀式,必須透過極其繁瑣的手續,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講究特殊的手法以外,茶道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茶道的茶不是個人的茶,而是集體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會。所有參加茶會的與會者透過茶通的途徑,都可以擺脫現實社會的制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內心深處變得融洽起來。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爲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遊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佈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主人與客人透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嫺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爲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爲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澱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製茶。爲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爲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複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儘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爲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準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爲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鑑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爲茶具,後者是作爲雜器爲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菸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爲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鉢,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鉢(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爲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準師範、師範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啓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曆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爲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閒寂茶的風格。裏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裏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爲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爲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樸",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爲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爲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爲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爲主的豪華菜餚 。

日本茶道

茶道是什麼?茶道就是爲客人準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闢蹊徑,這或許是日本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着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阪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衆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進階僧侶纔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侷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鎌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爲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爲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爲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quot;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爲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爲許多人品嚐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爲主角的‘鬥茶‘成爲茶文化的主流,遊藝性爲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藉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嚐各地茶葉來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爲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準備了條件。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爲後世所借鑑,形成了各式各樣?quot;茶室‘。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爲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爲‘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日本茶道的祖師首先創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紀奈良稱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歲的村田珠光來到京都修禪。當時奈良地區盛行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的‘汗淋茶會‘(一種以夏天洗澡爲主題的茶會),這種茶會首創的採用了具有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的茶室--草菴。這種古樸的風格對後來的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爲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參禪中將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從佛偈中領悟出‘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村田珠光以此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菴茶風。由於將軍義政的推崇,‘草菴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開來。珠光主張茶人要擺脫的糾纏,透過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開闢了茶禪一味的道路。據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記載,標準規格的四張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確定的,而且專門用於茶道活動的壁龕和地爐也是他引進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還對點茶的臺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藝術與宗教哲學被引入喝茶這一日常活動的內容之中並得到不斷髮展。

繼村田珠光之後的一位傑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紹鷗(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對村田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還把和歌理論輸入了茶道,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於茶道,使日本茶道進一步的民族化了。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藝術水平上的則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爲千宗易,後來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舉辦茶會之後獲得秀吉的賜名才改爲千利休。他和藪內流派的始祖藪內儉仲均爲武野紹鷗的弟子。千利休將標準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爲三張甚至兩張,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使得茶道更易於爲話憒籩謁�郵埽�喲私崾�巳氈局惺啦璧瀾綈偌藝��木置妗M�保�Ю�蓴菇�璧來嶼�枰惶宓淖誚濤幕�乖���囪俺5謀糾疵婺俊K�瘓杏謔蘭涔�系拿�杈擼���鈑悶匪媸幟槔醋魑�璧烙鎂擼�康魈邐逗‘本心‘;並主張大大簡化茶道的規定動作,拋開外界的形式操縱,以專心體會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規七則‘就是由他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的。所謂‘四規‘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現爲主客之間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現爲上下關係分明,有禮儀;‘清‘就是純潔、清靜,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淨;‘寂‘就是凝神、摒棄,表現爲茶室中的氣氛恬靜、茶人們表情莊重,凝神靜氣。所?quot;七則‘就是:茶要濃、淡適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相適應;插花要新鮮;時間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鐘到達;不下雨也要準備雨具;要照顧好所有的顧客,包括客人的客人。從這些規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蘊含着很多來自藝術、哲學和道德倫理的因素。茶道將精神修養融於生活情趣之中,透過茶會的形式,賓主配合,在幽雅恬靜的環境中,以用餐、點茶、鑑賞茶具、談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養樸實無華、自然大方、潔身自好的完美意識和品格;同時,它也使人們在審慎的茶道禮法中養成循規蹈矩和認真的、無條件的履行社會職責,服從社會公德的習慣。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視爲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茶道在日本會有着如此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基礎,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關係,其中以裏千家最爲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纔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爲‘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最終成三大流派,這就?quot;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爲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

裏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裏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爲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爲裏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quot;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爲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爲‘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爲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着客人的面準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quot;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爲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爲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爲珍視,彼此懷着‘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爲朝會(早茶)、書會(午茶)、夜會(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相當於佛寺的開光大典)、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爲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爲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係。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準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爲準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爲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爲‘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爲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淨淨,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quot;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爲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所以這次就稱爲‘初炭‘。之後主人送上茶食,日語爲‘懷石料理‘(據說和尚們坐禪飢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裏以減少飢餓感,故稱)。用完茶食之後,客人到茶庭休息,此爲‘中立‘。之後再次入茶室,這纔是‘後座‘。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爲客人點濃茶,然後添炭(後炭)之後再點薄茶。稍後,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茶會到此結束。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衆、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衆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爲現代珍貴的資料,如《鬆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爲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茶具

說起日本的茶道離不開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之一,強調同季節時令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佈置協調統一,有助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茶具的種類繁多,陶瓷器、漆器、鐵器、銅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陳設架、茶爐,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稱爲茶具,但我們常說的茶具則專指飲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壺、茶入、花入(插花的壺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觀賞與使用的器具,分爲客廳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專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泡濃茶用的陶瓷小壺,叫?quot;茶入‘,根據形狀不同分爲‘肩衝‘、‘茄子‘、‘海壺‘、‘文琳‘等;另一類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在所有的茶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爲考究的當屬茶碗。茶碗一般爲陶瓷製品,也有石製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茶碗可算作整個茶具類的代名詞。戰國時代由千利休設計指導,著名陶工長次郎製作?quot;樂‘茶碗可算是當時的日本產茶碗的頂級作品,可惜的是在歷代日本戰國遊戲中,樂茶碗的價值總是不高。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比較有名的茶器: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爲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藥。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阪取來,故名爲早船。屬於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爲‘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爲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爲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衝:名稱來自於足利義政的《金葉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ざくら初花よりもめづらしきかな」。

茶藝表演禮儀

茶藝表演禮儀

  茶藝表演透過各種茶葉沖泡技藝的形象演示,科學地、藝術地、生活化地展示茶葉的泡飲過程,使人們在精心營造的優雅環境氛圍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薰陶。以下是我整理的茶藝表演禮儀,歡迎參考閱讀!

  容貌

  每個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選擇,天生麗質是靠父母的遺傳之福,但並不一定能做到藝美。正如俗話說:聰明面孔笨肚腸,有的人由於動作的協調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給人的感覺是緊張,並不覺得美。而有的人雖相貌平平,但因爲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靠自己的勤奮,以神、情、技動人,顯得非常自信,靈氣人。

  茶藝更看重的.是氣質,所以表演者應適當修飾儀表。如果真正的天生麗質,則整潔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妝,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以恬靜素雅爲基調,切忌濃妝豔抹,有失分寸。來自內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站姿

  茶藝表演中在單人負責一種花色品種沖泡時,因要多次離席,讓客人觀看茶樣、奉茶、奉點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採用站式表演。另外,無論用哪種姿態,出場後,都得先站立後再過渡到坐或跪等姿態,因此,站姿好比是舞臺上的亮相,十分重要。

  站姿應該雙腳併攏,身體挺直,頭上頂下頜微收,眼平視,雙肩放鬆。女性雙手虎叉(右手在左手上),置於胸前。男性雙腳呈外八字微分開,身體挺直,頭上頂上頜微收,眼平視,雙肩放鬆,雙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於小腹部。

  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須端坐,使身體重心居中,否則會因坐在邊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態;雙腿膝蓋至腳踝併攏,上身挺直,雙肩放鬆;頭上頂下頜微斂,舌抵下顎,鼻尖對肚臍;女性雙手搭放在雙腿中間,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雙手可分搭於左右兩腿側上方。全身放鬆,思想安定、集中,姿態自然、美觀,切忌兩腿分開或翹二郎腿還不停抖動、雙手搓動或交叉放於胸前、彎腰弓背、低頭等。

  如果是作爲客人,也應採取上述坐姿。若被讓坐在沙發上,由於沙發離地較低,端坐使人不適,則女性可正坐,兩腿併攏偏向一側斜伸(坐一段時間累了可換另一側),雙手仍搭在兩退中間;男性可將雙手搭在扶手上,兩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動,且雙腳下垂,不能將一腿橫擱在另一腿上。

  跪姿

  在進行茶道表演的國際交流時,日本和韓國習慣採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舉行無我茶會時也用此種座席。對於中國人來說,特別是南方人極不習慣,因此特別要進行鍼對性訓練,以免動作失誤,有傷大雅。

  1、跪坐:日本人稱之爲“正坐”。即雙膝跪於座墊上,雙腳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雙腳上,腰挺直,雙肩放鬆,向下微收,舌抵上顎,雙手搭放於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2、盤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盤腿坐,將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於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

  3、單腿跪蹲:右膝與着地的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蓋着地,腳尖點地,其餘姿勢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較矮或跪坐、盤腿坐時,主人奉茶則用此姿勢。也可視桌椅的高度,採用單腿半蹲式,即左腳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於左腳小腿肚上。

  行姿

  女性爲顯得溫文爾雅,可以將雙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於胸前,以站姿作爲準備。行走時移動雙腿,跨步腳印爲一直線,上身不可扭動搖擺,保持平穩,雙肩放鬆,頭上頂下頜微收,兩眼平視。男性以站姿爲準備,行走時雙臂隨腿的移動可以身體兩側自由擺動,餘同女性姿勢。

  轉彎時,向右轉則右腳先行,反之亦然。出腳不對時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調整好後再直角轉彎。如果到達客人面前爲側身狀態,需轉身,正面與客人相對,跨前兩步進行各種茶道動作,當要回身走時,應面對客人先退後兩步,再側身轉彎,以示對客人尊敬。

  風度

  泛指美好的舉止姿態。在茶藝活動中,各種動作均要求有美好的舉止,評判一位茶表藝演者的風度良莠,主要看其動作的協調性。在“姿態”一節中所述的各種姿態,實際都是採用靜氣功和太級拳的準備姿勢,目的是爲人體吐納自如,真氣執行,經絡貫通,氣血內調,勢動於外,心、眼、手、身相隨,意氣相合,泡茶才能進入“修身養性”的境地。

  茶藝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圓活、柔和、連貫,而動作之間又要有起伏、虛實、節奏,使觀者深深體會其中的韻味。養成自己美好的舉止姿態,可參加各種形體訓練、打太極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練靜氣功等等。

  寓意禮

  茶藝活動中,自古以來在民間逐步形成了不少帶有寓意的禮節。如最常見的爲沖泡時的“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歡迎。茶壺放置時壺嘴不能正對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

  迴轉斟水、斟茶、燙壺等動作,右手必須逆時針方向迴轉,左手則以順時針方向迴轉,表示招手“來!來!來!”的意思,歡迎客人來觀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則表示揮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時請客人選點茶,有“主隨客願”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點要考慮取食方便。總之,應處處從方便別人考慮,這一方面的禮儀有待於進一步地發掘和提高。

;

茶藝禮儀有哪些

茶藝禮儀有哪些

  中國人都習慣以茶代客,並且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那麼茶藝禮儀都包括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爲大家整理的茶藝禮儀有哪些,歡迎閱讀與收藏。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1

  茶藝禮儀,主要體現在泡茶者的容貌、姿態、風度禮節等細節上。

  茶藝禮儀之茶人的儀容

  泡茶者着裝必須得體、髮型要整理整齊、舉止要優雅。茶人的站姿、坐姿和行姿都要自然、優美。

  茶藝禮儀之茶人的禮儀

  1、鞠躬禮

  鞠躬禮通常用在茶藝人員迎賓、茶藝表演及送客的時候,鞠躬禮分爲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禮的時候,站式雙手要自然下垂,微彎,坐式和跪式需將雙手放在雙膝前面。

  2、伸手禮

  伸手禮是茶事活動中常見的禮節,主要用於介紹茶具、茶葉、賞茶和請客人傳遞茶杯等。行伸手禮的時候,手指要織染併攏,大拇指往內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時講:請、請觀賞、謝謝等。

  3、寓意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壺嘴不能整對着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泡茶最常用的方法爲: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歡迎。

  4、叩手禮

  叩手禮意指手指輕輕叩擊茶桌來行禮,單指叩擊茶桌兩三下,表示謝謝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輩給晚輩倒茶時,晚輩必須雙手指叩擊茶桌以示謝謝。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2

  【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爲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着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爲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裏;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爲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蔘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佈置,並請客人點評,作爲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後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淨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淨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後主,主客也需淨手。古代人認爲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淨手無疑已等於淨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一放於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於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繫交流。

  展示茶具——然後茶師將茶具放於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飲茶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爲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爲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爲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爲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爲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爲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着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擡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着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3

  禮儀的原則

  禮儀時對禮貌、理解的統稱。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爲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爲,時一個表現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茶事禮儀概括了一下原則:

  1、遵守於自律的原則

  在茶事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

  2、敬人於寬容的原則

  不可失敬於人,不可上海他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反人格,敬人之心長存;在茶事後動中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更逗地容忍他人,不要求全責備。

  茶藝禮儀基本姿態

  做爲茶藝師,應該具備有交割哦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儀容儀態

  1、得體的着裝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師的關裝以整潔大方爲好,不宜太鮮豔,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總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與環境、茶具相匹配,言談得體,彬彬有禮,體現出內在文化素養來。

  2、整齊的髮型

  要求髮型原則上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適合自己的氣質,給人一種很舒適、整潔、大方的感覺,不認長短,都要按泡茶時的要求進行梳理。

  3、優美的手型

  作爲茶藝人員,首先要有一雙纖細、柔嫩的手,平時注意適時的保養,隨着保持清潔、乾淨。

  4、嬌好的面部

  茶藝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臉部的化妝不要太濃,也不要噴味道強烈的香水,否則茶香被壞,破壞了品茶時的感覺。

  5、優雅的舉止

  一個人的個性很容易從泡茶的過程中表露出來。可以藉着姿態動作的修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情。做茶時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將各項動作組合的韻律感表現出來,二是將泡茶的動作融進與客人的交流中。

  二、服務姿態

  行茶禮目和在於自省修身、追求完美、提升生活品味。

  行茶禮儀動作:多采用含蓄、溫文、謙遜、誠摯的動作。

  基本要求:站勢筆直,走相自如,坐姿端正,挺胸收腹,腰身和勁部須挺直,雙肩平正,筋脈肉放鬆,調息靜氣,目光祥和,表情自信,侍人謙和,行禮輕柔而又表達清晰,面帶微笑。

  1、站姿:優美而雅觀的站姿,是體現茶藝人員儀表的起點和基礎。男性站姿,身體直立站好,正面看,腳跟相靠,腳尖分開,呈50—60度雙手指自然伸直。併攏,左手放在右手上,貼於腹部,雙目平視前方;女性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服併攏,雙手手指自然伸直後,右手張開虎口略爲握在左手上貼於腰部。

  2、行姿:人的正確行姿是一種動態美,男性行姿雙手自然垂,呈半握拳狀,頭部微微擡起,目光平視,肩部放鬆,手臂自然前後擺動,身體重心稍向前傾,腹部和臂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帶動小腿身前邁進,一般每一步後服之間的距離20—30CM,行走路線爲直線。女性行姿,雙手放於腰部不動,或雙手放下,手臂自然前後擺動,勁直,肩平正,腳尖身正前方,自然邁步。

  步帶和步幅也是行走姿態的重要方面,由於茶藝人員的工作性質決定,在行走時,要求保持一定要步速,不要過急,步幅不可以過大,否則,會給客人帶來不安靜和舒服的感覺。

  3、坐姿:茶藝人員在客人沏泡各種茶時大多需要坐着進行,因此,良好的從姿態,顯得十分重要。國性坐姿,雙腿自然相靠,腳尖朝正前方,雙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指尖朝正前方,盤腿坐姿態爲右腿在前,左腿在後,曲膝放鬆,雙手自如地放於雙膝上。女性坐姿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手微微相握,貼於腰部。

  做茶時,要求頭正肩平,肩部不能因爲操作動作的改變而左右傾斜,雙腿併攏,雙手不操作時,平入在操作檯上,而部表情輕鬆愉悅。

  4、跪姿:男性雙腿併攏,跪下後,左腳尖放在右腳尖上。自然坐落,胳膊肘略彎,雙手放在大腿上,頭部微微向上擡,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是,雙手稍握,入於腰部,頸項挺直。

;

【茶道表演步驟】茶道步驟演示視頻

茶道表演是透過各種茶葉沖泡技藝的形象演示泡飲過程,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道表演步驟,一起來看看。

茶道表演步驟

  1、神入茶境

  茶者在沏茶前用清水淨手,茶者要端正儀容,以平靜、愉悅的心情進入茶境,備好茶具,聆聽中國傳統音樂,以古箏、簫的樂聲幫助自己安靜心靈。

  2、展示茶具

  茶具有民間傳統茶具茶匙、茶鬥、茶夾、茶通,以及號稱“茶房四寶”的爐、壺、甌杯以及托盤。

  3、烹煮泉水

  適度的水溫,這樣最能體現茶葉獨特的香韻。

  4、淋霖甌杯

  淋霖甌杯也稱“熱壺燙杯”,就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

  5、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鬥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裝入甌杯。

  6、懸壺高衝

  提起水壺,對準甌杯,先低後高衝入,使茶葉隨着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7、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颳起,然後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衝淨。

  8、甌裏醞香

  茶葉下甌沖泡,須等待一至兩分鐘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韻。

  9、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杯的邊沿,食指按在甌蓋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個指稱爲三條龍,蓋甌稱爲鼎,稱“三龍護鼎”。

  10、行雲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11、觀音出海

  俗稱“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地斟入各茶杯裏,斟茶時應低行。

  12、點水流香

  俗稱“韓信點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後,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裏,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雙手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茶友敬奉香茗。

  14、鑑賞湯色

  品飲茶湯,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

  15、細聞幽香

  聞聞茶葉的香氣,那天然的茶香,清氣四溢,使人心曠神怡。

  16、品啜甘霖

  品茶味,品啜茶葉的韻味,有萬般特殊的感受。

  茶道表演的要求

  條件

  茶藝表演的基本條件有許多,如服裝、場地、音響、茶器具、茶、輔助器物、水等。

  服裝

  表演服裝的式樣、款式多種多樣,但應與所表演的主題相符合,服裝應得體、衣着端莊、大方,符合審美要求。如“唐代宮廷茶禮表演”,表演者的服飾應該是唐代宮庭服飾;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裝;“禪茶”表演則以禪衣爲宜等。

  環境

  茶藝表演的環境選擇與佈置是重要的環節、表演環境應無嘈雜之聲,乾淨、清潔,窗明几淨,室外也須潔淨,環境宜茶或氣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還須預備觀看者的場所以及坐椅,奉茶處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會前要灑掃庭院,室內懸掛簡單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畫、插花以及佈置小型花薈等,以利茶藝表演的進行,使各位進入茶藝表演的藝術創造之中。

  音樂

  所配音樂與茶藝表演的主題應該相符合。正如服裝與茶藝表演主題相符合是一樣的,均有助於人們對錶演效果的肯定與認同。如“西湖茶禮”用江南絲竹的音樂;“禪茶”用佛教音樂;“公劉子朱權茶道”用古箏音樂等。

  禮儀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素有客來敬茶的習俗。茶是禮儀的使者,可融洽人際關係。在種種茶藝表演裏,均有禮儀的規範。如“唐代宮庭茶禮”就有唐代宮庭的禮儀;“禪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後,僧侶向客人的禮儀;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對客人的禮儀;客人對客人的禮儀;人對器物的禮儀。在“臺灣烏龍茶茶藝表演”中,表演者對客人光臨的禮,感謝觀看的禮,助泡敬茶後向客人鞠躬致意的禮等。

  在行禮時,行禮者應該懷着對對方的真誠敬意進行行禮。行禮應保持適度、廉合,是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敬意體現到這一禮儀中,包括眼睛的視角、動作的柔和、連貫、擺動的幅度等。

日本茶道的道具以及流程

日本的茶道又有着繁瑣的程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來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在現在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佔用大量的時間,因此會更加顯得莊重和珍貴。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爲、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爲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關於最重要的茶道具,網上的各種介紹也比較混亂,我竭盡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懸掛的軸字、軸畫、吸 煙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爲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爲茶道具。

涼爐:主要用於煮沏茶用的水,對水的要求便是滾沸。

茶碗:陶製,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鑑賞道具,也是在日本數量最多、品種最繁雜的茶具之一。爲了同茶道的“無”之心保持一致,並不提倡用華麗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裏,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韓國人吃飯用的陶製大飯碗(高麗茶碗)……

茶釜:剛纔說的涼爐是用來燒水的,這次的茶釜就是用來盛水的小鍋。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態而聞名。

茶入(茶瓶):根據網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來盛茶葉的粉末的小罐。據傳最早是中國用來盛放火 藥或者頭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會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稱爲抹茶,然後將水注入。濃茶的濃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濃度也和咖啡彷彿,一想起來我就覺得難以下嚥……

茶勺:舀茶粉用的長柄小勺,標準一茶勺=4.68克。

茶杯:網上的介紹把我弄糊塗了,茶碗既是接待用的道具,也是喝茶用的道具,那麼茶杯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而且戰國以前的資料都沒有關於茶杯的任何記載,難道是後期逐漸取代茶碗的方便茶器?或者是不同茶道流派使用的茶器不同?

茶壺:用來裝茶葉的容器。

茶藝禮儀

茶藝禮儀

  喝茶是我們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喝茶的種類。而茶藝又是我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你對於茶藝的相關知識瞭解多少呢?你知道什麼是茶藝表演嗎?又有哪些茶藝的禮儀需要遵守的呢?下面我就一一爲大家介紹吧!

  茶藝知識

  茶藝是茶道文化的一部分,發展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現在的人們雖然喜歡喝茶,但是對於茶藝的瞭解卻是極少的,下面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茶藝的知識吧!

   一、關於茶藝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爲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着一種高雅的情致。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漢族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臺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閒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臺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爲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二、涵義

  陳香白說茶道有‘七義一心’,茶藝是其七義理之一。

  茶藝是茶道這一普遍概念下屬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動中的以茶葉爲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總稱。可以把茶藝概括爲“茶道的表現方法;可以把茶藝爲“工夫茶藝”或是“綠茶茶藝”等等。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

  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着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着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三、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透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衝、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臺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臺、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透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淨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漢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3] ,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髮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臺,進入千家萬戶,成爲當代民衆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茶藝表演

  無論你是否喝茶了或是對於茶藝有多少的瞭解,那麼茶藝表演你一定是聽說過的,但是大部分人即使看過茶藝表演對它也是一知半解的,下面我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茶藝表演的分類以及表演知識。

  自從20世紀70年代,臺灣茶人提出“茶藝”概念後,茶文化事業隨之興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藝館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會則爲茶藝表演的出現提供了平臺。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茶藝表演作爲茶文化精神的載體之載體,已經發展成爲非同一般表演的藝術形式,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

  表演分類

  縱觀各種茶藝表演,大體可分爲三類。

  民俗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民風、民俗、飲茶習慣,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爲主的,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的,以茶爲主體的。如“西湖茶禮”、“臺灣烏龍茶茶藝表演”、“贛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仿古茶藝表演

  取材於歷史資料,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大致反映歷史原貌爲主體的。如“公劉子朱權茶道表演”、“唐代宮廷茶禮”、“韓國仿古茶藝表演”。

  其他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文化內容,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以反映該特定文化內涵爲主體,以茶爲載體的,如“禪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表演知識

  表演的條件

  茶藝表演的基本條件有許多,如服裝、場地、音響、茶器具、茶、輔助器物、水等。

  表演的服裝

  表演服裝的式樣、款式多種多樣,但應與所表演的主題相符合,服裝應得體、衣着端莊、大方,符合審美要求。如“唐代宮廷茶禮表演”,表演者的服飾應該是唐代宮庭服飾;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裝;“禪茶”表演則以禪衣爲宜等。

  表演的環境

  茶藝表演的環境選擇與佈置是重要的環節、表演環境應無嘈雜之聲,乾淨、清潔,窗明几淨,室外也須潔淨,環境宜茶或氣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還須預備觀看者的場所以及坐椅,奉茶處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會前要灑掃庭院,室內懸掛簡單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畫、插花以及佈置小型花薈等,以利茶藝表演的進行,使各位進入茶藝表演的藝術創造之中。

  表演的音樂

  所配音樂與茶藝表演的主題應該相符合。正如服裝與茶藝表演主題相符合

  韓國茶藝表演是一樣的,均有助於人們對錶演效果的肯定與認同。如“西湖茶禮”用江南絲竹的音樂;“禪茶”用佛教音樂;“公劉子朱權茶道”用古箏音樂等。

   茶藝禮儀

  茶藝禮儀顧名思義就是在進行茶藝時的一種要求、規範,茶藝之所以那麼吸引人,與茶藝禮儀是分不開的,下面我就爲大家介紹茶藝禮儀的原則以及基本姿態吧!

   禮儀的`原則

  禮儀時對禮貌、理解的統稱。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爲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爲,時一個表現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茶事禮儀概括了一下原則。

  1、遵守於自律的原則

  在茶事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

  2、敬人於寬容的原則

  不可失敬於人,不可上海他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反人格,敬人之心長存;在茶事後動中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更逗地容忍他人,不要求全責備。

   茶藝禮儀基本姿態

  做爲茶藝師,應該具備有交割哦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1、得體的着裝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師的關裝以整潔大方爲好,不宜太鮮豔,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總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與環境、茶具相匹配,言談得體,彬彬有禮,體現出內在文化素養來。

  2、整齊的髮型

  要求髮型原則上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適合自己的氣質,給人一種很舒適、整潔、大方的感覺,不認長短,都要按泡茶時的要求進行梳理。

  3、優美的手型

  作爲茶藝人員,首先要有一雙纖細、柔嫩的手,平時注意適時的保養,隨着保持清潔、乾淨。

  4、嬌好的面部

  茶藝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臉部的化妝不要太濃,也不要噴味道強烈的香水,否則茶香被壞,破壞了品茶時的感覺。

  5、優雅的舉止

  一個人的個性很容易從泡茶的過程中表露出來.可以藉着姿態動作的修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情。做茶時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將各項動作組合的韻律感表現出來,二是將泡茶的動作融進與客人的交流中。

  喝茶好處

  1、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2、有助於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着重要作用。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3、有助於預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斷亞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的功效。據有關資料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裨益。

  結語:儘管喝茶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對於各種茶飲也是比較瞭解的,但是對於茶藝的瞭解卻是有限的。它是我國茶道文化的而一部分,也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本文則爲大家介紹了茶藝的相關知識,包括茶藝表演以及茶藝禮儀,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