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綜合知識>

日本茶道簡介

綜合知識 閱讀(3.15W)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以泡製和飲用綠茶爲主要內容,融合了哲學、文學、繪畫、花道、陶藝等多種文化元素。其強調的是心境與禮儀,注重的是茶道過程中的精神修養和與他人的交流。

茶道源於中國,由日本僧人根據中國唐代茶文化而形成。其後,茶道成爲日本貴族和武士階層的文化活動,並逐漸流傳到普通民衆中。茶道不只是泡茶,它包含了一系列儀式和禮節,需要精心的準備和練習,更需要強調心靈的平靜與內心的修養。

現在,在日常生活中,茶道的應用廣泛,包括茶道館、茶道宴會、茶道展覽和茶道教室等。在日本,茶道已成爲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吸引了許多人,包括海外遊客前往參與和體驗。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簡介茶道也叫作茶湯,自古以來就作爲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簡介,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簡介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爲: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爲“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的表現形式,如茶室建築、點茶、道具、茶點等。

  一期一會,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爲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爲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隻,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裏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爲“主體的無”。茶事成了佛事,茶人成了僧人,茶室成了佛堂。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十五代傳人、裏千家流派家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著《“茶經”於日本茶道史上的意義》一書中指出:“中國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被後世尊爲‘茶聖’的唐代陸羽的《茶經》,是中日兩國人所共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經典著作。不僅日本的茶種、種茶、製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於中國,而且中國的文人、僧侶於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的意境’,那種對幽潔、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觀有深刻影響。

  日本茶道的程序

  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則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序之中。進入茶道部,有身穿樸素和服,舉止文雅的女茶師禮貌地迎上前來,簡短地解說:進入茶室前,必須經過一小段自然景觀區。這是爲了使茶客在進入茶室前,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開宗明義的一番話,就能領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後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裏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後將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將體內外的凡塵洗淨,然後,把一個乾淨的手絹,放入前胸衣襟內,再取一把小摺扇,插在身後的腰帶上,稍靜下心後,便進入茶室。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爲度,小巧雅緻,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爲牀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域。室內設定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右側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牀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時令相配。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雖然進入茶室後,強調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爲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入室。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散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嚐一下甜點心,大概是爲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而且抹茶可能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嚐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

  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裏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自然的話題。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爲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

  裏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裏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爲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爲裏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爲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爲“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爲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

  新石流派:石州流屬於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後世影響頗大,並曾佔據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日本茶道的簡介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爲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爲“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爲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爲分享茶食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爲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chanoyu或chado)是一個涉及非常特別的地方,程序和設備飲用綠茶的文化傳統。起源於中國佛教僧侶幫助他們冥想的習慣,在日本和東亞其他地區喝茶成爲一種精緻的活動,以至於從公元 13 世紀開始,貴族們將其作爲展示文化的手段。特別設計的房間、園林和精美的瓷器都成爲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喝茶成爲一種藝術形式。

起源與發展

飲茶始於中國,它的發現是記入印度聖人達摩(又名達磨),禪宗的創始人佛教。從公元前 2 世紀開始,佛教僧侶開始在冥想時喝茶來養活自己,並防止睡眠。然而,直到唐朝(公元 618-907 年),飲茶才傳到貴族,唯一能買得起如此昂貴飲料的人。從中國開始,這種習慣透過商人、外交官和來訪的僧侶與其他思想一起傳播,最終在公元 8 世紀到達日本,從公元 13 世紀開始演變爲一種完整的文化體驗。

整個體驗旨在包含一種精神元素,爲參與者帶來平靜和更新的共享時刻。

在日語中,茶道被稱爲chanoyu,意思是“茶的熱水”,或chado或sado,意思是“茶道”,茶在日語中是cha。“儀式”這個詞在英語中的翻譯很糟糕,因爲它暗示了某種形式,而茶行家希望避免這種形式。事實上,至少在最初,世俗的茶會與佛教寺院的平靜開端相去甚遠,而且往往是相當吵鬧的事情,猜猜喝的是什麼茶的遊戲是一種流行元素。當公元 15 世紀的幕府將軍足利吉政(公元 1449-1473 年在位)使整件事變得更加清醒和柔和時,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 - 茶道已成爲謹慎展示所涉及程序複雜知識的終極場所,也是展示自己對儀式中涉及的瓷器和其他裝飾物的鑑賞力的時刻。它還爲敏感話題的離散對話提供了優雅的環境。整個體驗旨在包含一種精神元素,爲參與者帶來平靜和更新的共享時刻。正如日本古語所說,cha-Zen ichimi或“禪與茶同味”。

茶道演變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是公元 16 世紀的僧侶和茶大師千利休(公元 1522-1591 年)。Rikyu 使整個事情變得更加優雅,縮小了茶室的大小以使其更加私密,並添加了諸如完美佈置的鮮花等現在必不可少的附加元素。利休是中世紀日本茶藝大師的典型代表,他們擔任統治者的重要顧問——不僅在禮儀方面而且在方面——並且經常擔任官方大使、外交官和談判代表。統治者和軍閥將茶道用於自己的交鋒,並贈予寵愛的部下,贈送精美的中國瓷器和韓國瓷器茶碗等無價之寶。

到了公元 17 世紀,茶道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而不僅僅是上層階級。儀式現已在日本文化中牢固確立,並體現了日本日常生活的四種基本品質,正如歷史學家 WE Deal 在此總結的那樣:

wa(和諧) - 對互惠的渴望,無論是在茶會還是在外面的世界

kei(尊重) - 意識到個人的角色和責任以及適當的禮儀

sei(純潔) - 維護社會和精神完整性的承諾

jaku(優雅和寧靜)- 品味短暫的瞬間,獲得新生 (305)

茶室和花園

中世紀茶道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是在家中進行茶道的專用空間。這是茶室或茶室,也被稱爲sukiya或“不完美之屋”,暗指該結構原始的簡單建築和基本材料。這些用竹子或茅草製成的屋頂、未經加工的木柱和土牆的質樸建築與主要住宅分開;整個儀式之所以成爲貴族的專屬消遣之一,是因爲只有他們才能負擔得起這樣的地方。透過擁有一個專門的房間,喝茶的人可以更輕鬆地將自己從日常事務中抽離出來。

一間茶館並不大,大概只有三平方米,幾乎空無一人。可能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裏有一個廁所,光線從窗戶和紙屏風射進來。地板由榻榻米墊組成。一個人透過一扇只有 90 釐米(3 英尺)高的小門進入,需要彎腰,因此就茶道而言,所有進入的人都是平等的。在進入之前,必須在爲此目的提供的石盆(chozu-bachi)中洗手。另一個典型的特徵是一個石頭,的燈籠,也在外面。

中世紀極簡主義茶室/房子的內部將在私人住宅中複製到今天。在裏面,一個人可能有鮮花,(wwW.Lishixin.Com)這些將根據日本插花中盛行的美學原則展示,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被稱爲花道。花或草是根據季節選擇的,並放置在由青銅、銅、瓷或竹製成的花瓶(hanaire)中。絲綢上也應該有一幅畫(jiku)幛。同樣,選擇合適的主題將反映茶主對風景或書法的青睞的鑑賞力。最後一點可能是香罐。所有這些裝飾元素一起應該提供一個和諧和平靜的氛圍。

爲茶室提供正確的視野對於實現理想的寧靜氛圍有很大幫助。首選的全景是精心照料的景觀花園。另一種類型是禪宗岩石花園,它是一個超極簡主義的乾燥景觀花園 ( karesansui ),僅由一塵不染的沙子或礫石和一些精選的石頭組成。最後,第三種類型的花園不是爲了觀賞而設計的,而是爲了讓客人在前往中世紀茶館的路上平靜下來(或者對於那些有戶外空間的人來說是現代的)。這個小花園或cha-niwa,通常有一個踏腳石路徑(tobi-ishi) 從主屋引出。所需的綠色植物是常綠植物而不是花朵,然後是苔蘚或腳下柔軟的草,以在儀式開始之前開始平靜的效果。

瓷器和器具

花園和茶室可能很難獲得和維護,但簡單地將所有喝茶所需的正確工具放在一起,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世紀的日本,茶的製作方法通常是將葉子搗碎,然後用甜菜(一種來自葡萄的甜味劑)或生薑製成一個球,然後將其放在熱水中沖泡,熱水通常在鐵壺中用木炭煮沸。茶濃、綠、苦,但可以透過爲飲用者提供小糖果來達到口味平衡。今天用的綠茶是抹茶並且是最高質量的。葉子通常是乾燥的,磨成非常細的粉末,然後灑在熱水中。然而,隨着專業茶學校的開設,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許多人今天仍然遵循這些方法,因此準備的比例和方法各不相同。大多數飲酒者都同意的一件事是主人應該自己泡茶,有助於營造更親密的氛圍。

茶道中使用的所有設備都應該是最高質量的。不僅是精美的瓷器,甚至是古董收藏家的作品,過去和現在都被用於飲用茶的器皿或茶碗。人們可能會使用精美的漆器或雕刻精美的竹器或製作精美的金屬水壺——所有這些細節都會被客人注意到。對象應該是美麗的,但也應該是簡單的,從而表現出日本重要的侘寂美學原則。另一個值得培養的品質是sabi,即在備受喜愛和使用良好的物品中看到的褪色美感,這些物品獲得了只有時間才能賦予的獨特光澤。

茶道中使用的必備器具(chadogu)有:

便攜式火盆( furo ) - 用於較小的水壺以及在沒有火的情況下,例如在夏季。火盆可以由任何東西製成,可以放在地板上的特殊鐵瓦上,即式河原。

水壺(kama) - 僅用於燒水,本身不接受任何茶水。鐵是最常見的材料,雖然有些是用金或銀製成的。除了遵循已經提到的美學原則之外,形狀並不是特別重要。

爲水壺蓋和水勺(futaoki)休息- 有多種形式,但通常是一個簡單的竹蓆。

Fresh Water Jar ( mizusashi ) - 由木頭、瓷器或金屬製成,用於冷卻水壺中的水或清洗器皿和器皿。

茶布(chakin) - 一塊亞麻布或絲綢,用於擦拭沖洗過的碗和器皿。

Water Ladle ( hishaku ) - 根據其手柄的切割有各種類型。

廢水碗(kensui)- 接收清洗碗和餐具後的廢水。

Tea Caddy ( chaire / natsume ) - 有兩種類型的球童;一種用於濃茶或濃茶(chaire),通常儲存在小絲綢袋(shifuku)中,另一種用於淡茶或較淡的茶(夏目)。帶有象牙蓋的瓷器是最受歡迎的材料。

茶勺(chashaku) - 用於從球童中取茶,它可以由任何材料製成。

Bamboo Whisk ( chasen ) - 用於攪拌茶和水的混合物。

茶碗(茶碗) - 有各種形狀、大小、裝飾和材料,這些展示了主人的個人品味,但可能反映了季節或客人的喜好,甚至主人希望達到的正式程度。

程序

如上所述,在設定和用具方面一切都正確之後,人們必須做所有這一切導致的事情:泡茶。主人的確切動作至關重要,但取決於您喜歡哪一所茶道學校。重要的是隻做最少的動作,動作要精確、優雅、剋制。此外,在實際準備茶時應該保持沉默。所有必要的設備應該已經擺在客人面前,只有水壺隱藏在他們的視線之外。茶壺和竹勺先用布擦乾淨。準備好後,將熱水倒入茶碗中,但僅足以加熱它們。然後將茶粉加入碗中,然後倒入熱水,攪拌混合物製成泡沫飲料。茶應該小口喝。當每個人都完成後,工具和碗被清洗並從視線中移開,只留下水壺在希望現在非常滿意的客人面前。最後,一些更精緻的工具可能會被退回,以便客人討論他們對它們的欣賞。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開來的,把日常生活行爲和宗教、哲學、倫理等相結合,是一種綜合性文化藝術。日本茶道原稱“茶湯”,是日本的一種儀式化的特殊品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的品茶非常講究場所,通常是在茶室進行的。接待賓客的時候,由專業的茶師按照規定的程序依次點炭火、煮開水、沖茶、獻茶。這些茶道禮儀是日本茶道的主要部分,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

  日本茶道的飲茶程序

  日本茶道的精神,蘊含在繁瑣的`喝茶程序中,日本茶道必須按照規則來進行喝茶。進入茶室前,會有舉止文雅的女茶藝師禮貌爲賓客解說,先在茶室外的一個水缸裏,用水瓢盛水,洗手,然後漱口。賓客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面對而坐。敬茶前,一般都會先邀請賓客品嚐甜點心,由此可以避免飲茶的苦澀。然後由專門的茶藝師進行沖茶、獻茶。

  日本茶道的飲茶道具

  日本茶道煮水的道具包括有:地爐、風爐、柄杓、蓋置、水指和建水。茶罐的道具有:棗、茶入、仕覆和茶杓。茶碗道具包含有:茶碗、樂茶碗和茶筅。

  喝茶的基本禮儀

  (1)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後,先讓座,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適量

  放置的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溼。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爲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添茶要及時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請你寫一篇短文,介紹一下茶的歷史,並簡要說明如何沏茶。字數:80左右。

茶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爲(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爲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爲“茶湯”(茶湯、茶の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

日本茶道

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爲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爲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爲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和果子)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日本鎌倉時代的臨濟宗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爲日本茶道的起源。18

日本茶道歷史

世紀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4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裏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爲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裏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裏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爲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爲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爲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以下流派都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間消失或者幾乎消失,僅在竹貓神社的《竹間十日談》有詳後隨着戰後日本經濟復甦有些留言逐漸又出現世人眼前。流派記載下面做簡單敘述藪內流派:始祖爲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爲“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藪內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之一,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藪內紹智開創。紹智先隨其養父藪內宗巴學習茶湯,後成爲紹鷗弟子。該流代代均受到西本願寺的庇護,保留着書院茶點前的古法。因家元居於京都下京,又稱“下流”(笑),代表茶室“燕庵”。

遠州流派:始祖爲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安樂庵流:安樂庵流,創始人安樂庵策傳,在江戶時代流行於伊勢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個古典分派。安樂庵策傳,1554年-1642年),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僧侶、茶人及作家。 安樂庵策傳非常擅長說笑話,他寫於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話集的先驅,對於後來的日本文學有非常大的影響。

怡溪派:[1644~1714]江戸中期的茶道禪僧。江戸品川東海寺高源院的鼻祖。茶道學習石州流。開創了怡渓派。之後成爲大徳寺住持。法忍大定禪師。

上田宗個流:又稱爲“上田宗箇流”,是宗箇發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戶時代透過淺野家向外傳播,就成了“上田宗個流”這個茶派,這一茶道流派以廣島縣爲中心,至今仍有許多門人學習此道。活躍在京都一帶,是由武家茶發展而來。

有樂流:是由利休的高徒織田長益所創。

江戸千家流:創始人川上不白,受表千家流七世如心齋宗左命,於江戶時代開設的分派。不白去世後,又形成了新的分派。

織部流:由一族豐後中川藩古田家繼承,該流派主要在九州存續。

細川三齋流:創始人細川三齋忠興,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謹守利休茶湯的正統,在武家大名間廣爲流傳。

肥後古流:江戶初期,肥後細川藩在三齋、忠利父子的影響下,茶道盛行,代表者爲以古市流爲首的肥後古流三家。

小堀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小堀長齋(與小堀遠州可不一回事)爲宗庵高徒。

萱野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萱野隠齋爲宗庵高徒。

宗和流: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日本江戶時代諸流派三齋系,創始人金森宗和,金森長近子,以織部流爲本,吸收道安流和遠州流精華,是江戶初期武家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

不白流:全稱爲“江戶千家流不白流”,是從其“江戶千家流”中分化出來的。但較之更爲風雅,樸實,更接近於日常生活。創始人川上宗順,是江戶千家流的分派。與鬆尾流、三谷流、久田流等同屬“表千家系”。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鬆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

藤林流:創始人藤林宗源,大和小泉藩家老。繼承了石州茶系的直系茶風。又稱石州流宗源派。與

鎮信流、清水流、新石州流、古石州流、不昧流和石州流同屬“石州流系”,又稱“道安系”。鎮信流:創始人松浦鎮信,肥前平戶藩主,師從繼承了石州高徒藤林宗源的茶法。在江戶時代初期建立分派。

奈良流;或稱珠光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村田珠光創始於室町中期的東山時代,是茶事日本化的開始,建立茶事禮法,透過進行茶事活動表達對心的珍視、追求“侘”的理念。開創了茶室採用草菴式建築的格局。

宗徧流,其實應是宗遍流,創始人山田宗遍,千宗旦的高徒,從宗旦流處傳承了千利休正風之稱的茶法。其實宗遍流所傳的思想,就是千利休的思想,就是日本茶人名家所要發揚的思想,同樣也是茶道發展千古不衰、使之走出誤區,不被世俗腐蝕並逐漸被大衆人士廣泛接納的原因之一。本派堅持沿用古法用御守塩和裙帶菜來煮新茶碗。

普齋流:隸屬江戶時代諸流派,宗旦流系(少庵系),創始人杉木普斎,千宗旦的門人,傳承了宗旦古淡的“侘”之茶風。

清水派:又稱清水流,創始人清水道閒,仙台藩茶頭。受主命向片桐石州學習茶道,歸藩後建立分派,家元世代以道閒爲名,世襲仙台藩茶頭。此派多用御守塩煮過的竹子製作茶道用具

宗旦流:千宗旦,利休之孫,江戶初期創始。宗旦有“乞食宗旦“的別稱,對“侘”之理解可謂透徹。

南坊流:或稱立花流,創立於江戶時代,創始人立花實山,筑前黒田家家臣。以《南坊錄》茶風爲代表,主張迴歸利休的茶風。

野村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常在夏日薄茶裏點一粒綠豆粒大的御守塩,靜置到茶水溫和後品嚐。因此派深信茶味的深邃和變化在加入御守塩後纔可以感覺到

速水流:創始人速水宗達,繼承了裏千家八世家又玄齋宗室的奧義開創的分派,是岡山池田藩的茶頭,以岡山爲中心,傳播甚廣。其古式的點前作法至今尚存。屬“江戶諸流派”“千家系”的“裏千家系”,全稱爲“裏千家系速水流”。所傳至今,法嗣七代。皆以速水冠名,第七代是速水宗樂。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鬆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

茶道·蒙漢良書

堺流:武野紹鷗繼承了奈良流的精華,於室町末期在界町創立,或稱紹鷗流。

藤林流:屬於“江戶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風格與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變化古市流:創始人古市宗庵,江戶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頭,開創的古市流是肥後古流三家之首。與小堀流、萱野流並稱爲肥後古流三家。

不昧流: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於日本江戶時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創始人鬆平不昧,出雲松江藩主。最初學習一尾流,後來向伊佐幸琢學習石州流,加入自己獨特的茶風開創的分派。

堀內流:創始人堀內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須是俱攞鉢,茶道風格更像是一種祭祀儀式,後因爲二戰爭造成俱攞鉢產量急劇減少所以此派消失

鬆尾流:遷玄哉(?至天正四年1576十一月十日)。京都德連歌師、茶人。屋號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吳服商人。師從紹鷗學習茶道二十年。被稱爲紹鷗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評價其“茶湯天下一之下手”,從紹鷗處得到《珠光一紙目錄》,曾指導利休臺子之古法,後來千家稱該技法爲“墨屋傳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樂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時,改姓鬆尾,稱鬆尾流茶道,玄哉被尊爲鬆尾流的始祖。

利休流:千利休師從紹鷗,集珠光流、紹鷗流之大成,於桃山時代建立。門徒遍佈天下,流派分支衆多。

壺月遠州流:全日本26%的陰陽師習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風格奇異多參雜祭祀內容 1:每個茶碗10克御守塩調和洗米用過的水煮。(日本古代用御守塩配合海帶一起煮)

2:鍋底需要放入毛巾墊着,以免茶碗底部加熱過快爆裂。

3:煮開之後微火再煮20-30分鐘,然後自然放涼使用即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開啟鍋不然茶碗會爆裂。分爲中日兩種中國鐵壺保養使用鐵壺原因:具有陶瓷不容易破碎,導熱速度快,保養目標是養壺如新。需要去掉鐵壺中的沉澱物和鐵鏽。操作方法:1:利用絲瓜瓤加水,將壺內的鏽斑剝落,反覆多次直到再無鐵鏽脫落。

2:發酵程度低的茶類爲主。例如:高山茶、綠茶、普洱新茶等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加水蒸煮約10分鐘。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繡;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後將壺內水倒掉,每天重複2-3次,持續15天左右直至水質清澈即可使用。

日本鐵壺保養使用鐵壺原因:雖然鐵壺很早傳入日本但是一直沒有廣泛傳播。到18世紀中期日本茶道開始形成統一的意識,他們發現煮茶最好的水源的河牀都有大量鐵砂成分,用鐵壺煮水可以提高茶味品質。因此18世紀開始大量仿造唐代鐵壺,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茶道

操作方法:1:10克御守塩調和200克醋(白醋爲佳),放入壺中小火煮,不能幹燒。(御守塩與醋混合加熱時產生次氯酸消除壺中細菌羣落,御守塩沒有海塩那樣的強腐蝕性所以日本茶道多用)

2: 5克御守塩配合200克清水與15克裙帶菜(或海帶),放入壺文火中煮。(在御守塩促進下海藻會釋放巖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塩鈉,這個本身可以在壺內形成包漿,而且巖藻多糖成分在現代醫學中發現是抑制和預防癌細胞生長的)

3: 放入竹節、竹根、竹葉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壺裏煮30分鐘。

4:擦乾後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飲用編輯本段茶道名器《東洋見聞錄》記載如下:

乙御前釜

茶湯釜的一種,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較豐滿之物。織田信長所持,贈於柴田勝家,此外也有一些相關的記載。[2]大井戶加賀

大井戶的朝鮮茶碗,加賀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同類中的最上品,別稱獅子,與喜左衛門、細川並稱天下三井戶。

紹鷗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紹鷗所有,因此得名。是飴色小茶器,被列爲天下四茄子之一。

鬆屋肩衝

漢作肩沖茶器,別名松本肩衝,奈良塗師鬆屋從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許多大名、富豪企圖得到這一名品,都未能如願。

一重切園城寺

竹製花器,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石,千利休取伊豆韮山竹製做,贈子少庵。據說此物妙處就在那略微漏水之處。

曜變稻葉天目

最有名的曜變天目茶碗,爲澱藩主稻葉家所有。茶碗內側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紋,因此得名,後從稻葉家轉賣於別家。

松花

中國南部所做的葉茶壺,與鬆島、三日月並稱天下三名壺,從村田珠光經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手,最後流傳至尾張德川家。

國司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原爲伊勢國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後爲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爲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茶[3]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正姿令人聯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經足利義輝、豐臣秀吉之手,最後爲加賀前田家所有。

大講堂釜

茶湯釜的一種,最初據說是由比睿山延歷寺的香爐轉用而來的,特徵是釜體上鑄有橫書“大講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碗體塗以純白色的漆粉,原爲三好長慶所有,因此得名。經豐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傳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價100貫,別名百貫茄子,與九十九發茄子得名的由來頗爲相似,因此得名。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簞

漢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簞之一,上杉景勝所有,取物主之名,別名也稱大內瓢簞、大友瓢簞,後流傳至紀州德川家。二重切夜長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同時所作其他二支分贈其子與秀吉,夜長爲利休自己愛用。

三日月葉

茶壺,有七枚大瘤,形似傾斜的蛋黃,因此得名。經由足利義政、三好義賢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燬。

九十九發茄子

綽號“流轉的茶器”,戰國時代第一名品茶器。村田珠光以99貫購入,因此得名,曾爲朝倉宗滴、鬆永久秀、織田信長等人所有。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聯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鬆永久秀拒絕轉讓於織田信長,裝滿火藥將其炸燬。

青磁千鳥

砧青磁香爐,豐臣秀吉所有。盜賊石川五右衛門打算將其從伏見城盜出之際,因蓋上千鳥的飾頭鳴起而事敗被捕。

黑樂大黑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體頗偉,因此得名。從千利休之手經歷諸家輾轉至鴻池家。

鬆島

葉茶壺,壺面多瘤,使人聯想起奧州的名勝鬆島,因此而得名。經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燬。

茶道[4]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據說織田信長家臣瀧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爲恩賞,未能如願後大爲感慨,本能寺之變中被燒燬。

青磁砧大內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內家所有,因此而得名。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貴。

赤樂早船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因千利休爲舉辦茶會派人從京都快船取來而得名,由利休轉讓於蒲生氏鄉。

四十石

葉茶壺,足利義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換來此物,因此而得名。豐臣秀吉時代被評爲“三日月、鬆島逝後,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衝

漢作肩沖茶器,天下三肩衝之一。從博多商人島井宗室轉入秋月種實之手,九州征伐之際,作爲投降的信物獻於豐臣秀吉,後消息不明。

新田肩衝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衝之一。村田珠光所有,曾流傳於三好政長、大友宗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之手,大阪落城後成爲德川家寶。

初花肩衝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衝之一。據說是楊貴妃的油壺,姿態的高貴不亞於初放的花朵,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後爲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所有。

灰被虹天目

屬於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紋理令人聯想起彩虹,因此而得名。原是東山御物,後流傳於東大寺、京三井家、若狹酒井家。

橋立

七斤重的葉茶壺,在丹後國被發現時,以名勝天之橋立而命名。外表華美,深受千利休喜愛。

朝倉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倉家所有,因此得名。由織田信長捐贈給本能寺,又稱本能寺文琳。

茶文化 速寫[5]

達磨堂釜

是茶湯釜的一種,轉用自京都高桐院清嚴和尚所建堂內的香爐,特徵是鑄有文字“達磨堂”。

雲鶴匹田筒

雲鶴手的朝鮮茶碗,有四尾鶴和四枚菊丸的紋理,爲京都豪商匹田宗觀所有,因此得名。後流傳到若狹酒井家。

遲櫻肩衝

漢作肩沖茶器,比初花發現得晚,足利義政便以金葉集中的詩句命名,經藤堂高虎、鬆平忠明之手,流傳入德川將軍家。

尺八

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獻於秀吉。據說利休自殺後,此物即爲秀吉所毀。

三島桶

三島手的朝鮮茶碗,樣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後經長男千道安之手流傳到尾張德川家。

打雲大海

漢作唐物茶器,柿紅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陰雲紋理,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經過足利義政、豐臣秀吉、京極家之手,後爲德川將軍家所有。

蘆屋真型釜

茶湯釜的一種,是筑前國遠賀川河口附近某蘆屋所制釜的總稱,是茶湯釜的基本形狀,直到桃山時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廣爲製作。

魚屋飯櫃高麗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形狀略象湯婆子,因其這一形狀,兼爲高麗茶碗,故而得名。經過龜田榮、古田織部之手流轉到芸州淺野家。

稻葉瓢簞

唐物茶器,澱藩主稻葉家所有,因此而得名。天下六瓢簞之一,明治時代從稻葉家轉爲巖崎彌之助所有。

貨狄

固定在地板間的舟型花器,以織田信長所持、燒燬於本能寺之變的和茜屋宗佐以600貫購入的二支爲名品。

雪姬

竹貓神社第一批燒造成功的俱攞鉢,鉢體外側如樹幹,表面比較粗糙。長期用可以出現少量如春藤一樣的生長現象。雖然品質不如後期製作但是在當時被認爲是神器。

寂月

竹貓神社燒造巔峯時期創燒的火鉢,基於俱攞鉢的燒造工藝的控制,可以讓特定位置出現碳粉生長並且隨着使用時間形成不同的花紋,這個火鉢不單獨基於雨漏茶碗原理。編輯本段茶道簡介中國的茶葉分爲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爲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茶道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爲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爲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爲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爲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

茶道

。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茶道之本質儒道佛教與茶文化發展密切相關,三家思想的統一形成了今天中國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來源、本質和規律。中國茶道是指飲茶過程中的技藝、美學觀點以及茶禮儀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則。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爲核心,結合茶葉栽制,飲用的變革和審美觀點的變化發展,規定和影響着我國茶文化的發展。中國茶道的內在本質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統一。編輯本段茶道形式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宋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唐代。

中國茶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工夫茶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

千家歷史

1.千家黑歷史

千家 編輯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簡介千家(せんけ)是以千利休爲流祖的茶道流派之家。

概要據說取千利休的祖父田中千阿彌(新田裏見系田中氏之一族)之名,改爲千姓。但是,此說初出自‘千利休由緒書’的著者江岑宗左(利休之曾孫),利休在命的時代未見可證明的史料,所以無確證性。

利休死後,本家的堺千家由長男千道安繼承,道安沒後斷絕。從利休的養子、女婿千少庵之子、千宗旦的系統分出三千家(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此三家存續至現在。

中文名千利休外文名千 利休/せん家紋獨樂本 名田中與四郎目錄1 利休▪ 死罪的原因▪ 利休七哲2 千家茶器分類▪ 一期:唐物茶碗▪ 二期:高麗茶碗▪ 三期:和物茶碗▪ 茶碗開壺方法3 茶道名器▪ 乙御前釜▪ 大井戶加賀▪ 紹鷗茄子▪ 鬆屋肩衝▪ 一重切園城寺▪ 曜變稻葉天目▪ 松花▪ 國司茄子▪ 富士茄子▪ 大講堂釜▪ 三好粉吹▪ 相似茄子▪ 上杉瓢簞▪ 三日月葉▪ 九十九發茄子▪ 平蜘蛛釜▪ 青磁千鳥▪ 黑樂大黑▪ 鬆島▪ 珠光小茄子▪ 青磁砧大內筒▪ 赤樂早船▪ 四十石▪ 楢柴肩衝▪ 新田肩衝▪ 初花肩衝▪ 灰被虹天目▪ 橋立▪ 朝倉文琳▪ 達磨堂釜▪ 雲鶴匹田筒▪ 遲櫻肩衝▪ 尺八▪ 三島桶▪ 打雲大海▪ 蘆屋真型釜▪ 魚屋飯櫃高麗▪ 稻葉瓢簞▪ 貨狄利休編輯千利休(日本語: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sup]Sen no Rikyu[/sup],生於1522年,卒於1591年4月21日。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著名的茶道宗師,人稱茶聖。

本名田中與四郎,家紋是“獨樂”。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爲“天下三宗匠”。

概要千利休的父親田中與兵衛在和泉國的堺經營魚鋪商家,名稱爲“魚屋(ととや)”,出身於平民階層的富裕家庭。幼名叫與四郎(與四郎),法名則爲宗易(そうえき)、拋筌齋(ほうせんさい)。

他從小就愛好茶道,17歲拜北向道陳爲師,不久向武野紹鷗學習寂茶。1540年19歲時父親與兵衛過世,同年改名爲宗易,號拋筌齋。

廣爲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豐臣秀吉在皇宮開設茶會,向正親町天皇獻茶,並準備於此時就任關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賜“豐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賜給“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對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他因擅長茶湯成爲織田信長的茶頭。信長死後,他轉而侍奉豐臣秀吉。

1587年起他獨自舉辦北野大茶會等,成爲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時間權勢大振,但在小田原之戰後,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殺,原因不明,通說是因爲大德寺三門上的木像。切腹時遺留辭世之句爲: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這寶剣 祖佛共殺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時ぞ天に拋意爲“人世七十,力圖命拙,吾這寶劍,祖佛共殺,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時才扔給上蒼”。

死罪的原因利休觸怒秀吉,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說是“大德寺三門(金毛閣)改修之際的增上慢,在樓門的二階設定自身的木像,讓秀吉從下方透過”,但是也有以下各種說法,原因仍不明。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蟄居,無意判處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釋、,更加怒觸怒秀吉,所以被命令切腹之說。

低價茶器類以高額賣出,有中飽私囊(賣僧行爲)之嫌。擅自攜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鉢、庭石等。

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對立。秀吉希望納利休女兒爲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認爲是靠女兒出世”而拒絕,秀吉因此事懷恨。

秀吉企圖獨佔交易,利休想保護堺的權益,因此被厭惡。被捲入豐臣秀長死後豐臣政權內的鬥爭。

[1] 利休七哲是千利休七位著名弟子的合稱,出自江岑宗左(逢源斎)所著的江岑夏書。細川忠興(三齋)古田重然(織部)芝山宗綱(監物)高山重友(右近/南坊)牧村利貞(兵部)蒲生氏鄉瀨田正忠(掃部)之後出現加上織田長益(有樂齋)、千道安、荒木村重(道薰)並稱十哲的說法,另有除去千道安 改列前田利長、有馬豐氏或金森長近的說法。

千家茶器分類編輯《東洋見聞錄》記載茶碗是茶道的靈魂,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也是第一的茶道具,同時也是種類最爲豐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並沒有中國的碗的種類那麼多和豐富,隨着歷史的發展,基本發展出三期的趨勢,即從中國進口的唐物茶碗,從朝鮮進口的高麗茶碗,日本本國生產的和物茶碗。

其中,高麗茶碗的種類最多。茶道入門即是從“識器”開始,然後纔是“修身”,“靜心”,所以雖然日本茶道講究禪寂,但是對於器物的要求和分別,卻是非常嚴格的。

因爲日本人認爲,茶之美,必須是透過器物展現出來的。日本茶碗的基本種類。

一共有三期,二十多種,近100個小類一期:唐物茶碗唐物是指從中國進口的東西的總稱,包括唐物茶碗,唐物茶入,唐物茶壺,唐物花入等等。其中最爲值錢的是唐物茶入,然後纔是唐物茶碗。

中國向日本出口瓷器,要追溯到唐代,所以叫做“唐物”,當時是以贈送和私人攜帶的方式,把大量中國的瓷器帶回日本,不過唐代的瓷器技術其實還不是很高明。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這個時候,唐物茶碗和中國茶道在日本流行開來,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時期。

德川幕府成立以後,日本茶道發生了重大轉型,這。

2.諸子百家是不是歷史事件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爲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

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髮展成學派。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爲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爲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幾經周折以孔子、孟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時期全面上位;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

3.中國歷史上有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嗎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族之間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爲輝煌燦爛、羣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爲著名的不過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髮展成學派。

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爲“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出自這裏。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爲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但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於是以孔子、孟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爲正統,統治中國思想、文化兩千餘年。

4.歷史中百家爭鳴是什麼時期提出的

歷史中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提出的。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漢書·藝文志》將戰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爲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西漢人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爲“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裏來的。

“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裏“百家爭鳴”的局面。

5.易烊千璽出道以來千家發生的所有大事件有哪些

思美人2016

飾演屈原(少年) 導演張孝正、丁仰國 主演馬可、喬振宇、杜淳、張馨予

青雲志2016

飾演小七 導演鄧細斌 主演李易峯、楊紫

小別離2016

飾演宋雲宏 導演汪俊 主演黃磊、海清

萬萬沒想到第二季2014

飾演自習室學霸;少年總裁 導演叫獸易小星 主演孔連順、劉循子墨

高科技少女喵2014

飾演李柯男的弟弟 導演劉循子墨 主演張本煜

雲居寺傳奇2013

飾演富貴 導演侯亮、于飛 主演于娜、屠夏巖、朱江迪

超裝備小子2011

飾演祥仔 導演常在啓 主演段旭宇

鐵梨花2010

飾演張吉安(少年) 導演郭靖宇 主演陳數、張少華

6.千家文是什麼

千家文是什麼:1.千字文。2.千家詩。

千字文,是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是由南北朝時期樑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爲“筆”,而非“文”)。

《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啓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啓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爲學習書法的範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徵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也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爲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爲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訂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併而成。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啓蒙性質的詩歌選本。因爲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較爲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代的社會現實,所以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全書共22 卷,錄詩1281 首,都是律詩和絕句。

雖然號稱千家,《千家詩》實際只錄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無從查考年代的無名氏作者2家。其中選詩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詩人只選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絕。

現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學讀物是“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其中,《千家詩》是明清兩朝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兒童普及讀物。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而“千家詩”這個書名更是廣被採用,例如清代有《國朝千家詩》、《續千家詩》,間有《醒世千家詩》,當代又出現《官廳湖畔千家詩》、《嶺南千家詩》、《當代江蘇千家詩》、《五朝千家詩》、《少兒現代千家詩》、《中國現代千家詩》、《中日友好千家詩》、《外國千家詩》等,不一而足,蔚爲大觀,足見“千家詩”的影響。

7.口子酒的歷史

口子酒是我國衆多醇酒中的名星,它以“清澈似玉露,濃馨勝芝蘭”甘美沁人心脾,入口味綿延”的獨特風格稱譽酒林,歷史上有中名馳冀北三千里,味佔江南第一家”之美譽。口子酒的釀造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春秋魯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獻血盟會諸侯,飲的就是當地酒。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產。

淮北市是蜚聲中外的酒鄉,素有“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之美稱的口子酒,揚名天下。我市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殷商時期、這裏不僅已有酒,而且有了以酒祭祖的習俗。春秋時期魯桓公15年(公元前697年)宋、魯、陳、衛各國國君在相城近郊襄歃血飲酒,結爲盟國,所飲之酒即爲灘溪酒。戰國時期,隨着交通的發展,釀酒業得到進--步興起。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子來此地周遊時,曾著有《宋人酪酒》篇,在我國古籍中最早記載了酒店,說明當時本地釀酒、飲酒普遍。漢代以後,魏晉、唐、宋、金、元年間,濉溪釀酒業綿延不斷,並有一定規模。明末清初酒坊已達10餘家。清嘉慶年間增至30餘家。1904年津浦鐵路通車,爲濉溪酒外銷創造了條件,釀酒業迅速發展,出現72家酒坊爭雄的局面。初期,本地酒產量倍增,銷路寬廣。三十年代至解放前,由於戰火頻仍,通貨膨脹及統治者的橫徵暴斂,、巧取豪奪,致使多半酒坊倒閉。

8.南宋歷史

提是提到過只是不全面而已 南宋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始於高宗趙構,終於衛王,共9帝。

南宋王朝極其懦弱,偏安一隅。從趙構開始,一朝皇帝全無作爲,奸臣當道,堪稱最軟弱的王朝。

南宋皇帝譜 高宗趙構(1107-1187)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於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1138年遷都杭州。

冤殺主戰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內,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只圖偏安。

徹頭徹尾的昏君。1162年,讓位給太子,自稱太上皇。

死於1187年,時年81歲。 孝宗(1127-1194)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趙伯宗,字永元。

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1162年即位,恢復岳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

1189年,禪位與其子,稱太上皇。1194年死,時年68歲。

光宗(1147-1194) (1189-1194)年在位,在位6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時已40多歲。

不僅昏聵,而且懼內,其皇后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1194年退位,死於1200年,時年54歲。

寧宗趙擴(1168-1224) 1194年即位,在位31年 寧宗趙擴,光宗第二子。1208年,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

死於1224年,時年57歲。 理宗趙昀(1205-1264)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趙昀,宋太祖十世孫。

寧宗無子,死後楊後力理宗爲帝。確立了朱熹道學的統治地位,1234年,聯合蒙古滅金。

此後,日壞。死於1264年時年60歲。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度宗趙祺,理宗侄,父趙與芮。即位後沉迷酒色,權臣賈似道,朝政日敗,南宋危在旦夕。

死於1274年,時年35歲。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趙顯,度宗嫡子。

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出家,成爲高僧。1323年,被賜死。

時年53歲。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

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衛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衛王趙丙,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9.知道千家洞有什麼傳說嗎

千家峒是瑤族先民的原始聚居地。在中國以及從中國遷徙到東南亞、歐美等世界各地的瑤族同胞中,都長期儲存並流傳一份記錄着本民族的重要文獻史料《千家峒》或《千家峒源流記》,按照這份歷代相傳的古文獻史料和流傳在瑤民中的故事,千家峒是瑤族歷史上的原始聚居地。瑤族先民曾在千家峒內過着自由自在、與世無爭、豐衣足食的生活。

近年來,陸陸續續發現了幾十本《千家峒》和《千家峒源流記》手抄本,它們記載着瑤族的歷史和千家峒的興衰過程,而且大同小異。據傳,千家峒是一處只有一個石洞通向外界的山間盆地。自古有12姓瑤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發展到一千人家,故取名千家峒。傳說中的千家峒“有一地,四面高山。有石洞一座入內,內有數十里豐原廣地,可到此地定居……日後人繁族廣,定名爲千家峒”。據史載,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5年),官兵攻打千家峒,從下峒一直打到上峒,瑤民首領自知不敵,於是吩咐瑤民從一個通往道縣的山洞裏逃走。瑤民在離開千家峒前,將一隻牛角鋸爲12截,每姓瑤族儲存一截,又將祖先偶像埋在平石巖下的山洞裏,洞有一座“石童子”爲標記,並立下盟約,囑咐500年後,瑤族子孫要返回千家峒,將12截牛角拼合吹響,洞門自開,將祖先偶像取出祭祀。出逃的瑤民大多散居在大山中,他們嚮往失落的家園。回到千家峒去,成爲一代又一代瑤民頑強生存的精神寄託。

1986年5月,有關方面的47位專家、學者聚會江永,經過實地考察和反覆論證,取得一致意見,瑤族先民故地千家峒在湖南江永。此後,先後有美國、日本等地的瑤胞來千家峒尋根祭祖。平靜多年的千家峒逐漸熱鬧起來!

《日本茶道文化概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日本茶道文化概論》(滕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UCkbjuXRiupNOph-IZo2kg

提取碼:h31b    

書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

作者:滕軍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11-01

頁數:358

內容簡介:

《日本茶道文化概論》第七章比較詳細地敘述了日本茶道的禮法。茶道的禮法是茶道作爲文化形式時最重要的外在表現。茶道禮法是怎樣形成的呢?茶道的禮法來源於禪宗的“清規”——這是一個不可否定的歷史事實。

有關日本茶道的句子 簡介有關日本茶道的句子

1、真正的安靜,來自於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於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

2、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爲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茶香中,一顆心慢慢沉靜下來。

3、浮躁世界紅塵滾滾,惟願內心清風朗月。

4、開始入門,覺得喝茶舒服、有品味、愛屋及烏喜歡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韻、滑等等,看出品種、產地、製程等;後來,從茶湯看見春天、看見人生。

5、月很圓,花更香,保重身體要健康;魚在遊,鳥在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手中書,杯中酒,祝你好運天天有!歡樂多,憂愁少,預祝中秋節快樂!

6、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峯,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雲,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茶之趣也。

7、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甜是它的饋贈。關於茶的句子。

8、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靜心,過得從容。奮鬥,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贏得坦蕩。愛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淨心,愛得真潔。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盡心,活得純粹。

9、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長。

10、佛能洗心,茶能滌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後甘,人生亦如是,如飲黑茶。生活禪,幸福茶,禪洱茯茶,一生幸福。

有茶道的簡介嗎?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着一種高雅的情致。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臺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閒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臺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爲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飲茶習慣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曆史。在唐朝中葉,一位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後,飲茶風氣很快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於中國附近的各民族,例如高麗、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學習了這個風尚。而在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更首次將中國的茶輸入歐洲,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在英國貴族社會中,「飲茶」已成爲一種時尚風範。在中國,「茶」因爲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兩種發音方式,在北方發音爲CHA,在南方發音爲TEE;因此由中國北方輸入茶的國家,如土耳其的發音是HAY,是CHAI,日本是CHA;而由中國南方經海線輸入茶的國家,其發音則不相同,如西班牙的發音是TE,德國的是TEE,而英國則是TEA。

剛經過陽光曝曬的茶葉茶葉是摘取茶樹嫩葉製造而成的,因爲製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和名稱。製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的結果,茶葉會從原來的碧綠色逐漸變紅,發酵愈多,顏色愈紅;而香氣也會因發酵的多寡,從葉香變爲花香、熟果香或麥芽糖香。不發酵茶稱爲綠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碧綠或綠中帶,具有新鮮蔬菜的香氣,例如龍井、碧螺春等;全發酵茶稱爲紅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硃紅色的,具有麥芽糖的香氣;而半發酵的茶,也就是烏龍茶。烏龍茶是中國的特點。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是中國臺灣省。烏龍茶又可分爲輕發酵、中發酵及重發酵叄類,輕發酵如包種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湯色金黃爲其特色;中發酵如鐵觀音、水仙、凍頂等,湯色爲褐色,飲來老成持重,較偏重「喉韻」;而重發酵如白毫烏龍,湯色呈橘紅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須注意水質、水溫、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100℃沖泡爲宜;但綠茶類及輕發酵茶類則不宜過高,通常不宜超過90℃;「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叄均有可能。泡後約一分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喝茶」,在臺灣已是一種普遍的休閒活動。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臺灣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臺灣的陶藝家們,不僅製作精美的紫砂陶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爲各方所喜愛,而「藏壺」或「養壺」在臺灣已成爲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爲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爲是天然的健康飲料。

在臺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的茶行、茶爲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臺灣已成爲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國傳統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溫馨。

【茶藝的形成原因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我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爲我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爲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爲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透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着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着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爲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爲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透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2.茶藝背景

廣義上是指整個茶文化背景;狹義上指的是品茶場所的佈景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物。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品茗作爲一門藝術,要求品茶技藝、禮節、環境等講究協調,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環境都要有和諧的美學意境。鬧市中吟詠自斟,不顯風雅;書齋中焚香啜飲,唱些俚俗之曲更不相宜。茶藝與茶藝背景風格的統一,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所以在茶藝背景的選擇創造中,應根據不同的茶藝風格,設計出適合要求的背景來。

【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透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衝、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臺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臺、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透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淨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爲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閒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衝突,建立和諧的關係等。這些都爲我們認識和理解茶藝,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學習茶藝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在開始學習茶的階段,我們所需要準備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壺(隨手泡)一隻、茶道組合一組、茶海(茶船)一個、無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壺一把、公道杯一隻、小品聞香飲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聞杯)、大蓋碗若干(陶瓷紫砂隨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條、還有就是對茶藝的好奇心一顆了。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從中組合出大部茶藝需要的用具,如‘綠茶茶藝’‘紅茶茶藝’‘烏龍茶藝’‘花茶茶藝’‘普洱茶藝’等。

茶道組合分別是什麼?

形狀如夾子的稱呼茶夾或者茶鑷;形狀如勺子的稱呼爲茶勺或者茶則;形狀是一個環形的鬥稱呼爲茶鬥或茶漏;形狀爲一根細頭針形狀的稱呼爲茶針或茶茶通;形象爲一扁平彎頭木棍稱呼爲茶刮;形狀爲花瓶造型的稱呼爲茶瓶。

水壺和這些用具的功能分別都是什麼呢

煮水壺是爲了方便我們在泡茶時容易掌握水溫而泡出可口的茶;茶道六件的作用:茶夾是爲了在洗滌、回收茶杯時候方便夾取,同時也可以夾取一些大塊的茶(如普洱等);茶勺是爲了在將茶葉放置入茶杯(茶壺)時候能方便、衛生;茶鬥(茶漏)是爲了在茶壺口較小的情況下擴大茶壺的壺口使得茶葉能幹淨的、容易的進入;茶針的作用是在壺嘴被堵時能疏通壺嘴;茶刮的作用是幫助清理出壺內的茶渣;茶瓶(茶筒)則是用來收納上述五件用具的。

【茶文化簡史】

一、漢魏兩晉南北朝——茶文化的醞釀

茶是因作爲飲料而馳名的,茶文化實質上是飲茶文化,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產生是在茶被用作飲用之後,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

(1)飲茶的起源和發展

茶最先是作爲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援。飲茶始於西漢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爲止是衆說紛壇,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

(2)茶與宗教結緣

漢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時期,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

(3)茶藝萌芽

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序和技藝。杜育的《荈賦》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用匏瓢酌分茶湯。荈賦》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於巴蜀。

二、隋唐五代時期——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峯

(1)飲茶習俗的形成

陸羽《茶經?六之飲》也稱:“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爲比屋之飲。”《茶經》認爲當時的飲茶之風擴散到民間,以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及湖北、山東一帶最爲盛行,把茶當作家常飲料,形成“比屋之飲。”陸羽《茶經》初稿約成於代宗永泰元年,定稿於德宗建中元年。《茶經》的流行,進一步推動了飲茶風俗的形成。中國人飲茶習俗形成於中唐。

(2)名茶初興

唐代名茶,首推蒙頂茶,其次爲湖、常二州的紫筍茶,其它則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碧澗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黃芽、祁門方茶、渠江薄片、蘄門團黃、丫山橫紋、天柱茶、小江團、鳩坑茶、騎火茶、婺州東白、茱萸寮等。

三、宋元時期——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峯

飲茶的普及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爲開門“七件事”之一。茶在社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編輯本段][茶藝分類]  祁門工夫紅茶茶藝

主要用具:瓷質茶壺、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爲好),賞茶盤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盤,熱水壺及風爐(電爐或酒精爐皆可)。茶具在表演臺上擺放好後,即可進行祁門工夫紅茶表演。

(一)“寶光”初現

祁門工夫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並非人們常說的紅色,而是烏黑潤澤。國際通用紅茶的名稱爲“Blacktea”,即因紅茶幹茶的烏黑色澤而來。請來賓欣賞其色被稱之爲“寶光”的祁門工夫紅茶。

(二)清泉初沸

熱水壺中用來沖泡的泉水經加熱,微沸,壺中上浮的水泡,彷彿“蟹眼”已生。

(三)溫熱壺盞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壺及杯中,爲壺、杯升溫。

(四)“王子”入宮

用茶匙將茶荷或賞茶盤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門工夫紅茶也被譽爲“王子茶”。

(五)懸壺高衝

這是沖泡紅茶的關鍵。沖泡紅茶的水溫要在100℃,剛纔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於沖泡。而高衝可以讓茶葉在水的激盪下,充分浸潤,以利於色、香、味的充分發揮。

(六)分杯敬客

用循環斟茶法,將壺中之茶均勻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聞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聞香。祁門工夫紅茶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濃郁高長,又有“茶中英豪”、“羣芳最”之譽。香氣甜潤中蘊藏着一股蘭花之香。

(八)觀賞湯色

紅茶的紅色,表現在沖泡好的茶湯中。祁門工夫紅茶的湯色紅豔,杯沿有一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明亮度和顏色,表明紅茶的發酵程度和茶湯的鮮爽度。再觀葉底,嫩軟紅亮。

(九)品味鮮爽

聞香觀色後即可緩啜品飲。祁門工夫紅茶以鮮爽、濃醇爲主,與紅碎茶濃強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綿長。

(十)再賞餘韻

一泡之後,可再衝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紅茶通常可沖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細飲慢品,徐徐體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謝客

紅茶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於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飲。祁門工夫紅茶同樣適於調飲。然清飲更難領略祁門工夫紅茶先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略其獨特的內質、雋永的回味、明豔的湯色。感謝來賓的光臨,願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一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臺式烏龍茶藝

主要茶具:紫砂茶壺、茶盅、品茗杯、聞香杯、茶盤、杯託、電茶壺、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着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爲1/2至2/3壺。

關於抹茶的簡介

  抹茶雖然好吃,但是除非骨灰級抹茶控,不然許多人都只是停留在吃上,對抹茶卻知之甚少。下面是我分享的關於抹茶的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抹茶的簡介

  1 基本資訊

  抹茶是以天然微分石磨碾磨成微分狀的、覆蓋的、蒸青的茶。(見抹茶標準;Q/TFPS 2007)

  注:

  抹茶

  遮陽: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

  抹茶的加工方法:中國和日本古代都是用石磨加工,到現在,日本還是採用天然石磨碾磨,幾百上千臺的電動天然石磨的工廠,非常的壯觀。這幾年,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爲了降低加工成本,也有采用球磨機來加工的,在中國,還有使用氣流粉碎機來加工的。由於碾磨抹茶的石磨在中國已經被宇治抹茶有限公司註冊專利,所以引來了一場口水大戰,衆多的茶粉加工者紛紛質疑: 抹茶到底是不是非得用石磨來碾磨。

  2 抹茶 歷史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 飲茶 ,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爲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爲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爲日本的國粹,引爲國賓之禮,譽爲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3 抹茶 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併成爲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爲茶宴,當時最爲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嚐色、香、味,佳者爲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爲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裏所指的抹茶衝飲之道即爲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透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 國學 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爲日本的國粹,引爲國賓之禮,譽爲日本之最。

  4 抹茶生產

  4.1 1.抹茶的栽培

  ――覆蓋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稱作碾茶,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 物品 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爲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爲 自然 光栽培的1.4倍,葉綠素爲自然光裁培的1.6倍。

  4.2 2.抹茶的加工

  ――蒸汽殺青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日本學者深津修和上美智子的研究分別表明,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併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爲類胡羅卜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表3光照對茶樹葉片的 化學 組分影響(ug%g)

  光照條件 葉綠素 全氮量 賴氨酸 精氨酸 簡單兒茶素

  自然光 0.28 4. 47 73 1756 3.01

  遮蔭 0.444 4. 90 136 4045 1.88

  《茶葉 生物 化學》 第三版 宛曉春 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

  4.3 3.抹茶的碾磨

  ――茶葉超細粉碎。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來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稱爲茶磨,北宋詩人黃庭堅最早記述茶磨∶

  “浸窮厥味臼始用,

  復計其初碾方出。

  計盡巧極至迂磨,

  信哉智者能創物。”

  茶磨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磨豆漿麪粉的石磨完全不同,製作極其複雜。現代中國茶磨已經瀕臨絕跡,據說在日本,目前能夠製作茶磨的工匠也少很多了。石磨運轉緩慢,一臺茶磨工作一個小時,生產的抹茶(Matcha)只有40克,還不到一握。抹茶在顯微鏡下呈現爲“不規則撕裂狀薄片”,其顆粒度爲2~20微米(680~6800目),這幾乎是現代所有的機械粉碎所不能攀登的高度。

  並且,茶葉超細粉機奇特的溫度是抹茶的最後一道提香工序,經過茶葉超細粉機碾磨的抹茶,帶有海苔和糉葉的香味,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國家調試出抹茶的香精來,它是純天然的。

  日本石磨專家、三輪教授用當代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電子設備對古老的石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得出的感嘆是:“對於抹茶(Matcha)來說,至少在目前,任何機械碾磨都不可能勝過石磨。”

  這幾年,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爲了降低加工成本,也有采用球磨機來加工的,在中國,還有使用氣流粉碎機來加工的。由於碾磨抹茶的石磨在中國已經被宇治抹茶有限公司註冊專利,所以引來了一場口水大戰,衆多的茶粉加工者紛紛質疑: 抹茶到底是不是非得用石磨來碾磨。

  孰是孰非,這個問題就有待喝過不同碾磨方式生產的抹茶的朋友來評說了。可能關鍵還是看

  1.其細度是否能夠使得點茶點出泡沫,

  2.是否能夠懸浮不沉澱。

  3.是否具有抹茶獨特的沉悶的海苔的香氣。

  飲用

  飲用抹茶通常按照日本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複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茶筅)。

  在日本茶道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5 營養 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瞭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裏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爲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裏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爲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日本的日中友好交流協會聯手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 大力推出“變喝茶爲吃茶”的 口號 ,積極向大衆提倡科學、經濟、簡便的飲茶方法。

  6 營養成分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 微量元素 ,其主要成分爲茶多酚、咖啡鹼、遊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抹茶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55.08g (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 便祕 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Β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 健康 和 美容 有很深的關係)

  維生素A2016μg (美容、美面板)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 神經 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係面板的健康、 美白 等)

  維生素K1350μg (幫助骨骼鈣質的沉着、防止骨酥鬆症、調整 血液 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爲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複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養)

  泛酸 0.9mg (維持面板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儘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面板和毛髮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7 抹茶研究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防衰老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 血糖 、 血脂 、 血壓 ,從而預防心腦血管 疾病 。日本昭和大學的 醫學 研究小組的在1毫升稀釋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濃度的茶多酚溶液裏放入10000個劇毒大腸桿菌0-157,五個小時後細菌全部死亡,一個都不剩。日本的婦女們喜歡在買來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爲加了抹茶後保鮮期可以延長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學校終年給孩子們免費提供綠茶,條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綠茶,來預防腸胃道疾病。抹茶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膩、 減肥 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當今愛美女性的青睞。

  邂逅真抹茶,提倡吃茶新概念

  吃茶與喝茶的成分比較 (100g含有量)------

  比較點 單位 吃抹茶 喝綠茶沖泡水

  鈉 mg 3 3

  鉀 mg 2200 27

  鈣 mg 450 3

  鎂 mg 200 2

  磷 mg 290 2

  鉄 mg 20 2

  亞鉛 mg 3.2 0

  銅 mg 1.3 0.01

  維生素A ug 13.00 0

  維生素B1 mg 0.36 0

  維生素B2 mg 1.43 0.03

  煙酸 mg 55 0.31

  維生素B6 mg 0.46 0.01

  葉酸 ug 1300 16

  泛酸 mg 3.1 0.04

  維生素C mg 260 6

  *選自∶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編[五訂日本食品標準成分]

  8 抹茶產業

  由於點茶非常繁瑣,並且花費錢財,所以日本點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於食品,卻是日本人經常乾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能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係。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爲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 保健 品和 化妝 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月餅、餅乾、瓜子等、冰淇淋、麪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 蛋糕 、抹茶麪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

  飲料類∶罐裝飲料、固體飲料、牛奶、酸奶、抹茶罐裝飲料等

   化妝品 類∶美容產品、抹茶 面膜 、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9 抹茶鑑別

  9.1 價差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2004年到2006年間日本的抹茶出口量翻了2番。隨着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 興趣 也越來越高。開啟阿里巴巴,可以看到有十幾家公司在銷售抹茶(Matcha),抹茶(Matcha)的資訊大約有20多個頁面,600條以上。但是深入調查以後,可以發現目前市場上所見的抹茶(Matcha)幾乎都非真正意義上的抹茶(Matcha),只能稱之爲綠茶粉,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屬粉碎機,無一例外的都是瞬間粉碎法。

  由於抹茶和綠茶粉本質的區別,形成自身的價值的截然不同,在 國際 市場上,一公斤的綠茶粉售價爲1200~1800日幣(人民幣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價爲1800~12000元日幣(人民幣105~700元),相差幾十上百倍。

  打泡

  抹茶和綠茶不是雙胞胎更不是同一個人,但確實是近親

  抹茶常常打泡喝,跟綠茶粉相比,抹茶顆粒極細,泡沫豐富,顏色鮮亮。綠茶粉由於顆粒大得多,打出的泡沫很少。

  曝曬

  正宗的抹茶粉在太陽底下暴曬半小時後,顏色明顯變淡,像泥土灰,而加了色素的綠茶粉,不論怎麼曬都不會褪色。[1]

  9.2 國際規則

  國際上嚴格禁止不當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凡不是石磨碾磨的不得稱作抹茶

  ★凡是沒有使用抹茶原料的產品絕對不允許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抹茶口味”,“抹茶風”之類的誤導消費者的廣告、說明詞語等要求謹慎使用,

  ★是綠茶粉末的要求在配方里明確註明使用的是(綠茶粉)。

  由於中國的抹茶(Matcha)文化早已斷代,不但國人對抹茶一知半解,國家對抹茶的生產也沒有一個標準,不但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雖然已經有個別地區有綠茶粉的地方標準,但那僅僅是普通的茶葉粉末的衛生指標。當前市場上茶粉類產品標識混亂,很多企業把綠茶粉叫做抹茶,有意無意之間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現有的抹茶標準見;Q/TFPS 2007

  在中國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外國企業大多比較規範,特別是日本的企業,他們絕對不會輕易使用“抹茶”(Matcha)二字。一些公司即使在產品名上使用了“抹茶”(Matcha),也必定在括號或者標籤原料欄裏註明“綠茶粉”三個字,比如某著名國際品牌的《清潤抹茶)》等。雖然說在國際市場上這樣的擦邊球標識也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在當前中國的如此混亂的市場背景下,能夠在標籤上註明自己的原料是綠茶粉就已經是相當值得稱讚的了。

  9.3 避免以訛傳訛

  在以誤傳誤之中,很多消費者都以爲綠茶磨成粉就是抹茶(Matcha),也有的人以爲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僅僅是粗細的不同,磨得細的是抹茶(Matcha),粗的就是綠茶粉。有的甚至把抹茶叫做“抹茶粉”。“抹茶粉”這個稱呼實在不好理解,就如同把旗袍叫做“旗袍裙”,把可口可樂叫做“可口可樂水”一樣。作爲抹茶的誕生地的中國居然把祖先的精華的東西叫錯,會貽笑大方。

  9.4 參數對比

  日本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 ====原料:覆蓋蒸青春茶==產量 40克/小時

  日本綠茶粉(用球磨機碾磨)====原料:覆蓋/或不覆蓋蒸青春茶==產量 約2~4KG/小時

  中國綠茶粉(用氣流粉碎機)====原料:覆蓋或不覆蓋或普通炒青茶====產量 約20~100KG/小時

  日本抹茶 /宇治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細度 2~20微米==翠綠==海苔香==微甜略澀===懸浮300秒以上==泡沫豐富均勻

  日本綠茶粉(用球磨機碾磨)==細度 20~40微米==翠綠==草香==微澀==沉澱==泡沫有

  中國綠茶粉(用氣流粉碎機打碎)==細度 180~75微米==黃綠==火香==苦澀==沉澱嚴重==無泡沫

  9.5 抹茶標準

  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鑑別中國和日本不同,日本是先有抹茶後有綠茶粉,日本人很清楚什麼是抹茶,什麼是綠茶粉,但是抹茶斷代後的中國近年,卻是先有綠茶粉,後有抹茶,市場上的抹茶和綠茶粉混淆,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真假,鑑別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顏色:抹茶因爲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爲草綠。

  抹茶2.味道:抹茶因爲採用進口樹種,所以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3.香味:抹茶因爲樹種,栽培,加工的特點,所以呈海苔、糉葉香氣,綠茶粉爲青草香。

  4.細度: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全部進入毛孔,一顆不剩。綠茶粉100---300目左右。

  ——參考宇治抹茶有限公司抹茶標準Q/TFPS 2007

  9.6 其他要求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爲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爲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爲原料加工而成的。

  在日本,因爲用天然石磨碾磨的加工成本太高,一般不會用品質差的茶葉來生產抹茶。普通的蒸青茶,甚至簡易覆蓋的蒸青茶,用來做綠茶粉,日本叫粉末綠茶。

  中國因爲缺少石磨碾磨技術(現有的石磨已經被宇治抹茶公司專利了),一些加工廠就採用氣流粉碎機來生產綠茶粉,這2年,一些茶農也開始用比較好的茶原料來製作綠茶粉,爲了給自己的產品賣一個好價錢,他們給自己的綠茶粉命名爲----抹茶。

  2.抹茶的生產關鍵:用天然石磨碾磨,綠茶粉都用金屬粉碎機粉碎。

  “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雖然日本蝴蝶谷株式會社、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抹茶標準,但是這畢竟不能替代國家標準,中國抹茶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大家競相自稱自己的產品是抹茶(Matcha),卻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抹茶(Matcha)。“茶粉現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其產品現基本按企業標準或出口合同要求進行生產” 的狀態不但鼓勵了中國市場的混亂,也阻礙了中國抹茶的走向世界。抹茶是否能夠在中國得到順利發展,是否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規範中國抹茶市場是關鍵,而規範市場的關鍵又懸繫於抹茶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抹茶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