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西湖龙井介绍文字

综合知识 阅读(2.07W)

西湖龙井介绍文字

西湖龙井茶,又称杭州龙井茶,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出产的一种名茶。龙井茶属于绿茶,采用一芯二叶的标准,制成的茶叶形态优美,色泽翠绿鲜艳,清香幽雅,滋味鲜爽甘醇,堪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西湖龙井茶产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山周围,是以中国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制作而成的。制茶过程包括杀青、揉捻、炒制和包装等,其中炒制技艺尤其重要。炒制过程需要掌握火候,让茶叶经过高温爆炒后,保持干燥和翠绿鲜艳的外观。

西湖龙井茶因其独特的制茶技艺和生长环境,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也是国家的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的品质也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受欢迎。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西湖龙井是杭州西湖地区所产的绿茶,西湖龙井村周围的群山之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芽不停萌发,全年可采茶30批左右。

龙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撰写的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寺、灵隐寺产茶的记载。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被列为贡品。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对西湖龙井大加赞赏,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2005年4月,众多茶文化专家向世人宣告,茶应该成为中国的国饮,并将杭州定为中国茶都。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在西湖龙井茶乡都会举办“开茶节”,开茶节的举办,对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龙井茶简介50字以内

龙井茶创制已有千年历史。茶品四绝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是由于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西湖龙井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二叶,叶扁形且细,宽度条形整齐,颜色为绿黄。

扩展资料:

茶史

晋代时葛洪曾在龙井处炼丹。龙井寺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离此五百米左右的落晖坞,又称为老龙井。

北宋,龙井寺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再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约于此时茶农开始产茶。但杭州产茶,吴自牧于《梦粱录》只载:“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

元朝,虞集游龙井,并题诗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此后,明清两代俱以龙井茶为绝品。

明代,龙井茶已有盛名。田艺蘅说:“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宝云、香林、白云诸茶,皆未若龙泓之清馥隽永也,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

清代,龙井茶名气日益提高,乾隆年间,皇帝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并留下龙井茶的诗词。此后名,西湖周围村落开始发展茶园。

初年,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龙井寺、虎跑寺等以及部分茶农成立,而有了龙井茶销售事业。

龙井茶介绍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编辑本段产品简介 龙井茶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高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采摘。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明前〕龙井,为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成的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雀舌〕等花色。 西湖山区各地所的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不同,自然品质和炒制技巧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品质风格。历史上按产地分为四个花色品目,即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最富盛誉。现在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目,仍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编辑本段产品产地 浙江省杭州市 编辑本段产品特性 扁平尖削,叶底细嫩,芽叶成朵,翠绿微黄,香味四溢。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是: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其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具体感受因人而异,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若将茶叶在玻璃杯中冲泡,则叶片嫩匀成朵,一旗一,交错相映,茶汤清碧,悦目动人。 编辑本段产品功效 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6、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超详细西湖龙井资料

西湖龙井

"茶中之美数龙井",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乡龙井村一带。龙井,原名龙泓,传说三国时就已发现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龙形大石,于是更名为“龙井”。龙井产茶唐代就有记载,宋代已经闻名。苏东坡品茗诗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这种茶的形如彩旗的特点。清代,龙井茶尤为乾隆皇帝所赞誉。向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龙井茶因有狮峰、龙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个不同产地而有“狮、龙、云、虎”的品种区别。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这四个特点被称为“四绝”。其叶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齐。特别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叶芽更为细嫩,冲泡以后,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形若,交相辉映,所以这种茶又叫“旗”。其汤色明亮,滋味甘美。鲜嫩的茶芽,在摄氏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使每片茶叶都能达到“直、平、扁、光”,堪称特种“工艺茶”。

西湖龙井

"茶中之美数龙井",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乡龙井村一带。龙井,原名龙泓,传说三国时就已发现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龙形大石,于是更名为“龙井”。龙井产茶唐代就有记载,宋代已经闻名。苏东坡品茗诗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这种茶的形如彩旗的特点。清代,龙井茶尤为乾隆皇帝所赞誉。向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龙井茶因有狮峰、龙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个不同产地而有“狮、龙、云、虎”的品种区别。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这四个特点被称为“四绝”。其叶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齐。特别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叶芽更为细嫩,冲泡以后,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形若,交相辉映,所以这种茶又叫“旗”。其汤色明亮,滋味甘美。鲜嫩的茶芽,在摄氏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使每片茶叶都能达到“直、平、扁、光”,堪称特种“工艺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后统称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诗全文为:

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 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 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禅。

辩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无象,法号辩才,1091年80岁圆寂于龙井。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许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

建国后,毛、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江总、委员长等多次到茶区视察,关心龙井茶的生产。毛写有“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朱德委员长写有《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的诗。周恩来总理曾五次到龙井茶区的梅家坞村视察指导龙井茶生产,两次亲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现梅家坞村建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已成为茶区的一个旅游点。

《采茶舞曲》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歌词中写道“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表达了西湖龙井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乘列车即将进入杭州站时,可以听到列车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优美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梅家坞,带到了当年的龙井寺,倾听周总理的教诲,共商共和国的建设大计;与爱新觉罗·弘历对饮西湖龙井茶,谈古说今论英雄

杭州市面西湖龙井 新茶多数是假货

汉网

2007-05-02 12:51:28 稿件来源:

武汉晚报

--------------------------------------------------------------------------------

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适逢新茶上市季节,但杭州市面所谓的西湖龙井新茶,大部分都是由外地龙井冒充。

据规定,只有在杭州西湖产区5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种植的茶叶,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茶,产区以外只能称为浙江龙井茶,价格便宜得多。

央视记者随机在11家店铺购买12份西湖龙井茶,售价从人民币90元到600元不等,包装精美、防伪标志齐全。经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发现茶叶全非出自西湖产区,其中有8份起码是3、4级以下的次等茶叶,有2份甚至不是龙井,而是其他绿茶假冒。

机器炒茶日渐风行 西湖龙井遭遇“人机之争”

中新浙江网4月23日电 春天,是茶事正浓的季节,近日,在一系列茶叶研讨会、评选会上,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农业部门负责人纷纷透露,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80%的茶叶将实现机器炒制。

前不久,西湖风景区管委会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将西湖龙井的传统炒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茶客们知道,所谓西湖龙井,是指产自杭州西湖边云龙狮虎梅等诸山峰的鲜叶,经由炒茶工细工慢活手工炒制而成。叶片和工艺,犹如琴不离瑟,缺一不可。

机炒茶的面世,是科技的进步?还是传统的丧失?机炒的茶叶还算不算西湖龙井?茶农家里那一台台绿色的庞然大物引出了我们的这次调查。

新闻现场

老茶农用上炒茶机

沿着龙坞茶村那条茶道,两边都是农家茶楼,熟悉的炒茶大锅就架在门口,而电茶锅的后面一般都有一台绿色的大家伙,那就是炒茶机,炒了40多年茶的茶农老杜家也有这么一台。

机器长大约两米,宽和高都在1米左右,敞口,分成三大格,每一格都有一块压板做360度旋转。压板上包着棉布,三格区分的差别就在于压板与机器槽之间的紧密度,越到后面越紧密。采摘来的青叶经过摊晾之后就可以直接倒入第一格,再依次往前,茶叶在每一格中定时停留2分钟左右,再从第三格旁的圆洞倒出,这样就完成了“杀青”过程,基本成为干茶,体型也已经成形了。

“炒龙井茶主要是杀青和挥锅两道工序,现在的机器都只能用来杀青的,挥锅还是要靠人工翻炒。”老杜告诉记者,“干茶要是用炒茶机再翻炒一回,茶叶肯定都碎了。”

老杜说,炒茶机的出现是近两年的事,2005年开始少量出现,从2006年开始到今年,炒茶机已经在茶农家里普及。镇里八成以上的茶农在家里添置了炒茶机,大概已有1000多台。

“新茶刚上市时,量不多,那时候的茶叶金贵,我们也舍不得用机器来炒。不过等到茶叶大量上市时,就非得要机器来帮忙不可了。”老杜说。

龙坞镇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原产地保护区,这里有茶园6300多亩,占西湖龙井茶叶总产量的60%,有“万担茶乡”之称。

事实上,不光是龙坞,今年西湖龙井茶核心保护区的机器炒茶风也已经开始蔓延开来,至少50—60%的茶农用起了炒茶机。

新闻纵深

机炒VS手炒——科技与传统的博弈

一台机器顶三名熟练工

尝到了机炒甜头的茶农们认为,用机器加工最明显的好处是省时,减轻劳动强度。“就拿5斤干茶来说,就是20多斤鲜叶,如果手工炒就要花上一天一夜,而用机器帮忙至少可以省掉四五个小时。”茶农们说,机器一次可以炒六七两左右,手工一次只能炒三四两,还比机器费时大约7分钟。”所以,大多数茶农在新茶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就选择了机器这个帮手。

大家都知道新茶上市那是一天一个价,今天的茶留到明天价钱可能就差上好几倍,请人来帮忙那是必需的。梅家坞的茶农老朱家里有六七亩茶园,今年40天的“抢茶期”,除了夫妻亲自上阵之外,还请了12个采茶工,1个炒茶工和1个帮工,光这笔人工费用就是2万。“今年茶工行情涨,其中炒茶工在80~100元/人/天,包吃包住包路费外,还不一定请得到呢。”而炒茶机的价格在三四千,便宜的两千多元,比请采茶工合算多了。

还有一个让茶农“爱”上机器炒茶的原因出于买茶人。茶农们说,“除了收购茶叶的茶商之外,来买茶叶的大多不懂茶,他们更看重茶叶的样子,而这一点机器做得要比手工的好。”在茶农和茶商的指点下,你就能看出,同一级别的茶叶,机器炒的色泽统一均匀,外型漂亮扁平,卖相确实要好一些。

机炒茶口感略逊一筹

那么机器炒的茶叶在口感上是否与手工炒茶一致呢?

“机器炒的茶叶在香味上是比不上手工炒的,这和炒制的手法关系密切。机器炒的时候茶汁很容易被压出来,所以颜色会鲜绿一些,但是茶叶中的内在微量元素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在机器抛散的过程中茶的香味也散光了;而手工炒茶是慢慢烘干的,虽然略黄,但是饱含着茶香。”经验丰富的茶农老朱说,懂茶的人一喝就能区别出来,口感明显略逊一筹。

杭州市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一级品茶师沈红说:“机器炒的茶叶在检验中香味的分数偏低,因此在茶叶企业和茶叶收购商上门来检验茶叶时,我们都会强调手工炒茶的重要,特别是精品茶、特级茶以及一些高档茶叶。”

传统炒茶工艺后继乏人

如果大多数茶叶都用机炒,传统炒茶工艺会不会面临失传的危险?对于不少不看好机器炒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担忧。

现在炒茶多是中年,35岁以下的属于凤毛麟角,年轻人都选择读书或是外出工作,很少愿意继承炒茶手艺的。“炒茶辛苦又乏味,不如出去做事赚钱呢。”有着20多年炒茶经验的茶农老林担忧地说,会炒茶的人越来越少,以后说不定就会是个机器炒茶的时代。

但全国一级品茶师沈红说:“炒龙井茶辛苦是因为它的工艺很复杂,机器靠那些程序是远远不够的。”沈红说,“龙井茶讲究的是看茶做茶,炒制当中很多都要靠手感来控制,而手势也是千变万化,不是机器简单的控制温度就能做到。”她担心,大量炒茶机的产生,会影响到传统手工艺的流失。

专家敲品牌警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专家和茶商对机炒茶的担忧在于它是否会影响到西湖龙井茶的品牌。

“茶叶是会说话的,一喝就知道是谁家的茶。”一位茶叶收购商告诉记者,每家茶农的炒品都不同,同一家每天炒出来的茶质都能看出来,“如果是机器炒,那么样子就完全没有区别了,根本没有了原来龙井茶香中所蕴涵的艺术感了。”

所幸的是,现在茶农们大多还只是将机器用于中低档茶叶炒制,好茶叶还是用手工的。

“我认为,西湖龙井茶就该是用手工炒制的。”全国一级品茶师沈红认真地对记者说,西湖龙井茶原产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就有传统手工工艺,包括炒制手法都有详细的说明,但是因为没有行政性规定,所以也不能强制执行。

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秘书长、高级茶艺师商建农说:“在机器化炒茶的趋势之下,如何处理保护和发展炒茶工艺的矛盾成为了一项新课题。”价格引导可能是种手段,比如说新茶上市前期,茶叶公司不收机器炒的茶,并提高纯手工炒的茶叶价格。“龙坞炒茶王亲手炒的茶叶就特别俏,而且价格要比一般的高上两三百元,他炒的样品茶则是普通茶价格的六倍。举办炒茶王比赛也是这个目的,同时吸引年轻人来学习炒茶手艺,保持传统工艺的发扬和继承。”

事实上,西湖龙井茶到底该用哪种炒法,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街道准备就此申请个课题,请专家来给两种炒法评评理。

风物长宜放眼量

云南丽江的一些古镇上,挂着“手工银铺”招牌的店家很多,聪明的店家摸透了游客心理,他们会安排一名匠人在店铺门口敲打银饰,以此表明店里的货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游客并不买账,因为无数的教训昭示了一个事实:老银已经极少;手工制作只是个幌子了。

编辑部担心,如果听任机器炒茶风蔓延,过了若干年,在西湖核心产茶区“翁龙满杨梅”等地,手工炒茶会像上面的手工制银一般,成为一种行为艺术,乃至是茶农招揽客源的一个“表演秀”。

手工炒茶好还是机器炒茶好,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你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你会考虑到节约人工,降低成本,而且机器炒制已成了一种趋势;如果你站在擦亮西湖龙井金字招牌的角度,你会想到好的工艺品,像宜兴紫砂壶、意大利皮鞋的精华都在手工制作上。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陪外宾来到梅家坞参观,客人曾经向茶农发问:“为什么不用机器炒呢?”还是周总理解了围,他告诉外宾:西湖龙井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艺术品。

单纯地看机器炒茶,可能只是个体行为——个别茶农、个别产茶地的选择,但是,龙井茶叶市场是相关联的,市场的一举一动信号都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产茶区,驱使茶农做出最经济的选择。现在,炒茶“杀青机”已经普及,假以时日,机器炒茶一条龙也会到来。笔者担心:手工炒茶这门技艺会日渐式微,进而影响到西湖龙井的品牌——茶农提高炒茶效率后,一旦茶农的炒茶机空下来,会成为其他外围龙井茶的加工点,顺便打上西湖龙井的商标。鱼龙混杂,滥竽充数,到最后损害了西湖龙井的金字招牌。

机器炒茶会领一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守住西湖龙井核心产茶区的艺术底线,莫让龙井茶叶成为普通的饮料,不仅是各村之福,亦是西湖龙井之福。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

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

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

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

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

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

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

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

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

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

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

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

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

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

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

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

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

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

,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

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

”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

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

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

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

,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参考资料:

西湖龙井茶怎么样

西湖龙井茶位居我国十大名茶之首,因产于西湖附近的“龙井村”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

西湖龙井茶的采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史料源于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宋朝时,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饮西湖龙井茶,并赞不绝口,“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西侧的群山之中,其中又以狮峰山、龙井村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造就了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

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该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约须三万六千颗嫩芽方可炒制成,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故又称“旗”。“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

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部采用手工炒制,温度约在八十度左右,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翠绿、香味醇高和外型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是: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其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具体感受因人而异,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若将茶叶在玻璃杯中冲泡,则叶片嫩匀成朵,一旗一,交错相映,茶汤清碧,悦目动人。

历史上西湖龙井有“狮(峰山)”、“龙(井村)”、“云(栖)”、“虎(跑)”四个品号,后,“梅(家坞)”也位列其中,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为了保护西湖龙井茶,国家质监总局已于2001年实施了原产地产品保护。根据西湖龙井茶的实际产生范围,杭州市划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凡是在这个区域之外的,都只能叫“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正宗的西湖龙井都贴有原产地保护和防伪标识。

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20多个,其中名气、信誉度和质量最好的应属“贡”牌,浙江警卫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年中南海采购的“贡”牌西湖龙井茶约为1000斤,主要用于国家领导人的日常用茶、国宴用茶和国家礼品,该品牌也是西湖龙井茶中唯一的中国名牌。

西湖龙井有什么特点?

茶中之美数龙井",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乡龙井村一带。龙井,原名龙泓,传说三国时就已发现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龙形大石,于是更名为“龙井”。龙井产茶唐代就有记载,宋代已经闻名。苏东坡品茗诗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这种茶的形如彩旗的特点。清代,龙井茶尤为乾隆皇帝所赞誉。向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龙井茶因有狮峰、龙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个不同产地而有“狮、龙、云、虎”的品种区别。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这四个特点被称为“四绝”。其叶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齐。特别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叶芽更为细嫩,冲泡以后,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形若,交相辉映,所以这种茶又叫“旗”。其汤色明亮,滋味甘美。鲜嫩的茶芽,在摄氏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使每片茶叶都能达到“直、平、扁、光”,堪称特种“工艺茶”。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凡真正品尝过西湖龙井茶的人都能体会到色、香、味、形四绝的独特品质。西湖龙井茶清代被指定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列为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那时按林洞山峰产地称茶名,叫“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型彻和诚笸吵莆骱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诗全文为:

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 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 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禅。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的双绝。好茶加好水,为美丽的西湖增添了光彩,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西湖龙井茶就产在杭州西湖的的群山之中,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述有天竺和灵隐两寺产茶。

西湖龙井茶集中产地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处处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一片片茶园就处在云雾缭绕、浓荫笼罩之中。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C,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尤其春茶季节,细雨蒙蒙,溪涧常流。土壤深厚,多为沙质壤土,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说的“砾者上”,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生于吵壤土相吻合。龙井茶区的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为龙井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称“旗”;采一芽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通常制造1公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7~8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龙井茶区的茶农,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身挎茶篓,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长期以来,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必采一次,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煇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煇,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筛去茶末即成。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向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狮字号为龙井村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四眼井一带所产。后来,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品质风格的实际差异性,调整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味不及龙井、梅坞所产,三个品类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品尝高级龙井茶时,多用玻璃茶杯,85°C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1分钟后揭开茶杯盖,以免产生闷熟味。冲泡后芽叶一旗一,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味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辩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无象,法号辩才,1091年80岁圆寂于龙井。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许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

建国后,毛、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江总、委员长等多次到茶区视察,关心龙井茶的生产。毛写有“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朱德委员长写有《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的诗。周恩来总理曾五次到龙井茶区的梅家坞村视察指导龙井茶生产,两次亲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现梅家坞村建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已成为茶区的一个旅游点。

《采茶舞曲》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歌词中写道“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表达了西湖龙井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乘列车即将进入杭州站时,可以听到列车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优美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梅家坞,带到了当年的龙井寺,倾听周总理的教诲,共商共和国的建设大计;与爱新觉罗·弘历对饮西湖龙井茶,谈古说今论英雄。

关于龙井茶的资料

龙井茶,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扩展资料:

产地环境

浙江属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

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关于西湖龙井的英语作文60字

West Lake Longjing Tea As a world-renowned green tea, Longjing Tea grows near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Longjing tea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200 years, which began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Ming Dynasty.  Longjing tea has won a high reputation and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ocess of picking and making Longjing tea is very fine. In the past, it was picked by hand to ensure its high quality.  Now it is machining.  Longjing tea is a delicious beverag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as the top ten famous teas in China, is extremely exquisite in tea planting, tea picking, tea drinking, etc.  Th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culture consists of many elements.

West Lake Longjing t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cal life and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


西湖龙井茶 龙井茶作为一种享誉世界的绿茶,生长在杭州西湖附近。龙井茶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始于宋朝,盛于明朝。龙井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中国很普遍,流行全世界。龙井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都很精细,过去以手工采摘,以确保其保持高品质。现在是机器加工。龙井茶是一种美味的饮料,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从种茶,采茶,饮茶等方面都极其讲究。由诸多要素构成了西湖龙井茶文化。

西湖龙井茶与当地生活密不可分,已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给写一篇关于龙井茶的文章,100字左右

西湖龙井让我陶醉: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真是闻名遐迩,人人皆知,我有幸能登入那天堂般的境地。

杭州是以西湖而著名,所以来到杭州首先要去欣赏一下西湖美景。白天的西湖是风平浪静的,静的如一面明镜;湖边的杨柳倒映在水中,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到了夜晚,走在西湖边上,则会有阵阵清风飘来,让神清气爽,远望西湖,道道波纹此起彼伏,在远处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好一副完美的“西湖夜景图”。

谈起西湖,很多人就会想到闻名天下的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产于杭州的几个村庄,来买西湖龙井的人络绎不绝,而且那里的龙井每年都要上交给,这足以说明西湖龙井的价值和它的丰富营养。

我们闻着龙井茶的香味来到了“龙井山庄”。那里的茶农们都很好客,我们一到那里,他们就拿出刚采来的新鲜的茶叶给我们泡真正的传说中的西湖龙井茶。透过玻璃杯,茶叶和开水融为一体,舒展开来的茶叶碧绿碧绿的,绿得如此的彻底,好象这才是他最后的归宿,这才是他最开心的事。此时茶香已弥漫了屋子的每个角落,一种想喝茶的油然而生,喝一口,甘甜而稍带苦涩,让人神情气爽回味无穷。听茶农介绍说茶渣可以咬一咬咽下去,因为它里面含有很多营养.我们边品茶,边听茶农介绍关于西湖龙井的来历等内容。啊!看着这茶色、闻着这茶香、品着这茶味,不尽让我们每一个游人深深的陶醉并进入了仙境┉┉

啊!美丽、风景怡人的西湖;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的西湖龙井,我爱你,我为你醉,我为你舞;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

西湖龙井为什么这么有名?西湖龙井茶为什么那么有名?

西湖龙井,十大名茶之首

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都这么有名?

你觉得只是因为茶?

还是因为推广、宣传、炒作?

还是因为被乾隆皇帝封为“御茶”?

首先,我想说的是,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

1、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

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

2、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故又称"旗”。

3、"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

4、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

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好茶皆是时位工巧五时俱的,由于龙井茶风格独特,品质要求高严,品质能不好吗?

如上所述龙井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品种极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分不开的。

采摘时间从清明前到谷雨

得卯辰之时,载少阳之气而生

江南水乡,震巽之地

得西湖一带山水滋养

制茶工艺纯熟

看起来工序少,每个工序的细节可都不少

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连这些只是最后你能看到的表象都这么好,这茶,能不好么?

其次,江南才子多,留下的诗词文字多

再加上乾隆皇帝的提携

广告效应极佳

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茶

(此处有点夸张)

当龙井成为一种标签、一种时尚

从上至下都喝龙井

各种礼尚往来送龙井

杭州官吏不错失时机的加大宣传

名气算是打出来了

最后,口碑传播

好茶一生推

宣传推广的好,茶喝着不好

也无法一直保持江湖茶主的地位

最最后一点,不太好的地方

因为名气大而被各种投机倒把,真真假假市场混乱,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便宜的又怕买到假的,真的便宜的又嫌不够漂亮

……

一会儿数着数着西湖龙井的缺点要比优点多了,哈哈!要选择喝上一杯温暖的普洱,抚慰一下冬天这颗冰凉的小心脏了!

谁知道龙井的来历?

西湖龙井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自古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梦中天堂,杭州美,美在西湖。素有天堂瑰宝之称的龙井茶就产在风景秀美的西子湖畔。这里土地肥沃,其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大自然特别的垂青和茶农精心的培育诞生了品质优异、名扬中外的龙井茶。

茶史追溯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茶诗为证

大文豪苏东坡的《白云茶》赞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元代茶人虞伯生在《游龙井》中写道"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诗人高应冕著有《龙井试茶》: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

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

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清代诗人龚翔麟有《虎跑泉》道:

旋买龙井茶,来试虎跑泉。

松下竹风炉,活火手自煎。

老谦三味法,可惜无人传。

坐龙井烹茶偶成-乾隆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名茶鉴赏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冲泡龙井茶时取一玻璃杯,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进杯中,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旗交相辉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茶汤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实乃茶之神品。

小贴士龙井茶与虎跑水是杭州双绝,初春时节,一游杭州,亲品一杯用虎跑水冲泡的龙井茶,是茶人的至高享受,有诗谓此曰"一漱如饮甘露液"。

茶导游著名的西湖十景中有两处是与茶叶有关的,即虎跑梦泉和龙井问茶。

虎跑梦泉

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晨醒来后,果然出现甘泉,此泉即被称为虎跑泉。今天的虎跑寺仍设有大型雕塑《梦虎》,使得虎跑这座名寺有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透而来,水色晶莹,清凉醇厚,味道甘冽。虎跑泉与龙井茶自古被称为"杭州双绝",用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茶别有一番真味。游人来到这里,品一杯虎跑泉冲泡的龙井茶,凭几临栏,小风徐徐,眼中不尽美景,手上袅袅香茶,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龙井问茶

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袁枚的《随园食单》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乾隆皇帝也来到此地,亲封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

后来,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这里的茶叶和风景更加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茶香飘溢,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美食评点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叫化鸡

民间传说

18棵御茶树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欣赏采茶女制茶,并不时抓起茶叶鉴赏。正在赏玩之际,忽然太监来报说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京。乾隆一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

原来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皇帝久出未归,上火所致。太后见皇儿归来,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乾隆身上阵阵香气,问是何物。乾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把龙井茶叶带回来了。于是亲自为太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只见茶汤清绿,清香扑鼻。太后连喝几口,觉得肝火顿消,病也好了,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见太后病好,也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这就是18棵御茶树的传说。

龙井虾仁的传说

据传,龙井虾仁这道名菜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有一次,乾隆便服遨游西湖时,下起了小雨,乾隆只得就近到一茶农家中避雨。龙井茶农热情好客,主人为他奉上香醇味鲜的龙井茶,乾隆品尝到如此好茶,喜出望外,心想要是带一些回宫里就好了,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茶农要。于是,趁主人不注意时,抓了一把茶叶,藏在便服内的龙袍口袋里。

雨过天晴,乾隆辞别了茶农,继续游览西湖。雨后的西湖分外美丽,乾隆流连于美景,直到黄昏时分才来到一家小酒馆用膳。点了几个小菜,其中有一道是清炒虾仁。点好菜后,乾隆口渴,想起口袋里的龙井茶,便撩起便服取茶给店小二。店小二看到龙袍一角,吓了一跳,拿了茶叶奔进厨房,正在炒虾仁的厨师听说皇帝到了,惊慌之中把小二拿的茶叶当做葱花撒进虾仁里,店小二又在慌乱之中将"茶叶炒虾仁"端给乾隆。饥肠辘辘的乾隆看到此菜虾仁洁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胃口大开,一尝之下,更是清香可口,连连称道:"好菜!好菜!"。

从此以后,这道慌乱之中炒出来的龙井虾仁,就成为杭州名菜。

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也是杭州名菜,这道菜为什么以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字做菜名呢?原来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曾带领数万民工治理西湖,把一度被荒草淤泥吞没大半的西湖治理得分外秀美,并将挖掘出来的湖中泥土筑成一道长堤--苏堤。苏东坡此举不仅为百姓带来很大的水利利益,还增添了西湖的美色,如今,苏堤春晓已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每逢过节时,都自动地送来苏东坡最爱吃的猪肉。爱民如子的苏东坡又让人把这些猪肉按照他的方法做熟了,回赠给乡民,这些肉烧得红亮软烂,百姓食之赞不绝口,遂向苏东坡请教他的做肉方法。苏东坡于是写了首有趣的《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炖肉歌在民间广为传颂,人们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肉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后来,就把这种肉称为"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