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老北京茶馆

综合知识 阅读(3.06W)

老北京茶馆

老北京茶馆是一家传统的北京风味茶馆,位于北京市南城墙脚下的虎坊桥大街,始创于清朝末年,规模和历史悠久。茶馆既是一家咖啡馆,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场所,很受北京老百姓的喜爱。

老北京茶馆的内部环境非常古朴,大门口就有一个巨大的仿古炕,里面放有一些古老的家具,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茶馆的宣传口号是“守望北京,守望老文化”,茶馆的服务员也都穿着传统的装扮,是一个保留老北京文化传统的地方。

茶馆的饮品主要是茶类和咖啡,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老北京的花茶、麻辣烫等,有时还会有北京的小吃和甜点。茶馆内还有非常有气氛的表演,表演者们会穿着古装,在一旁吹奏唢呐、地笛等传统乐器,为来客们提供一种古典文化的体验。

总之,老北京茶馆是一个保留了北京传统文化的地方,无论是来品尝咖啡茶饮还是寻求一种文化体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颇有讲究的老北京茶文化

在北京文化中,京剧是国粹,茶文化亦是国粹。茶乃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又是茶的故乡,那种类自然是繁多的。各地的茶文化都是大同小异的,喝茶要讲究环境的清静淡雅,可是北京却是反其道而行,那是喧哗热闹的。那么,一起来看看北京茶文化吧。

老北京茶庄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早晨,开门后的头一件事,就是“喝样子”,由店内老师傅与负责质量的师傅。库房负责加工拼配的老师傅一起把进来的茶叶样品统沏一遍,尝一尝哪家的质量好,香气是否浓郁,看茶的鲜灵儿度,喝出来的口味是否纯正?

老北京的茶馆便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甚至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

京剧是国粹,茶文化同样也是国粹。老北京的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载体,这跟文人雅士的茶道稍有区别。茶道,说起来太高深了,仿佛必得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方能得其道。

明明是喝茶,偏偏雅称为“品茶”,似乎着意于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北京的茶馆便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甚至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或叫侃大山),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在清末民初,北京的茶馆遍及街头巷尾。而同时,在法国巴黎流行的则是咖啡馆,艺术家们甚至在咖啡馆里举办画展和沙龙。可见不管哪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休闲方式。

老舍是最关心茶馆的,因为茶馆里聚集的都是他感兴趣的人-不仅对他们的话题感兴趣,更对他们的命运感兴趣。他写过一部叫《茶馆》的话剧,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还是人艺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据说演员都已换到第五拨了。

只是看《茶馆》的人(包括演《茶馆》的人),都未曾身临其境过,也难以想像出茶馆昔日的辉煌。他们对于《茶馆》很熟悉(甚至背得出人物表),对于真正的茶馆却又很陌生。现代青年,似乎更偏爱去三里屯泡吧,更痴迷于欧风美雨。

清末的茶馆种类颇多,其中最高档的是清茶馆,早晨供纨绔子弟遛鸟后休憩(棚顶有挂鸟笼的位置),中午供商贩们谈生意。此外,还有书茶馆(有说评书、唱鼓词的艺人演唱助兴)、棋茶馆(茶桌上画有棋盘,供顾客对弈)、茶酒馆(兼而售酒)等。总之,三教九流皆能寻找到符合自己趣味的乐园。

《“批判”北京人》一书分析:茶馆在更深的意义上,已经从凡夫俗子、商贾富人的娱乐场所变成了处于困境、陷于迷惑的人的人生避难所。大多数人,从茶馆中觉的是一种极实际而又精神性的享乐。

说它‘实际’是因为不耽于幻想,将享乐落到了实处,这实处便是清茶与点心;而说它‘精神性’,是因为不溺于现实,将享乐远离大吃大喝,偏重于和谐宁静,自在自得的气度与风范。这里面包含着普通人在物质条件制约中的生活设计以至创造,是有限物质凭借下的有限满足。

它是以承认现实条件对于人的制约为前提的对快感的寻求与获得,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或休闲手段。在这种休闲方式中,北京人也为他们个性的被压抑、个体需求的被漠视,找到了有限的满足。

老北京人借助一杯清茶,怜惜着自己的影子。在茶馆的热闹气氛里,他们忘却了孤独;在泡茶馆的轻松感觉中,他们获得了瞬间的自由。在这远离琐事与俗务的时刻,他们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

北京老舍茶馆怎么消费

去北京的老舍茶馆打卡,最经典的玩法,就是一边看皮影戏边喝大碗茶。在北京的这家茶馆是在八十年代就留存的,这茶馆在吃的方面,我觉得是最适合打卡的。用餐的环境非常好,非常有古代茶楼的感觉,内部的装潢也是那种古色古香的。

老舍茶馆打卡美食

1、糕点

桂花糕属于老北京的糕点,味道是真心不错。这糕点是越吃越上瘾的那种,吃起来味道也不腻。吃上糕点,然后再搭配上茶,那简直不能再好。

2、脆皮鸭

老舍茶馆的脆皮鸭味道也很好,做得完全没有鸭子的腥味。不过就是价格有点贵,要不然我再点上一只。

3、酸辣汤

这个就在冬天非常的受欢迎,喝完之后全身都暖暖的,酸辣度正好。

演出

去茶馆,那怎么能够错过去看老舍茶馆的演出呢!一般在周六下午的时候就是评书。周一到周日晚上是《北京四季茶》的演出,

演出包括了北京特色的含灯大鼓,手影戏,杂技,京剧,变脸等等。

是不是非常有古代茶馆的感觉,去到老舍茶馆,一起体验穿越过去的感觉。

评书时间

14:30-17:00(¥38

四季茶时间:

19:50-21:20(¥168

去北京玩的话,这个地方也可以当做是一个景点啦!

2层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在里面有很多小模型,不少都是介绍老北京的。另一侧是卖小东西的,茶叶呀,茶杯茶壶。除了博物馆二层还有一个老舍四合院茶馆,里面环境非常雅致,都是包间、非常适合谈事情,人均200+

1层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可以去看皮影戏。在看演出的同时还可以吃饭,还能够吃上点茶点。楼下性价比就比较高了,一碗茶大概38-78不等,可以续杯。

北京出名的茶馆有哪些(北京哪些茶馆带演出)

北京是一处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这里走过的历史可谓是深渊流长了,我们喜欢历史,不是因为这些历史是我们看不见的,而是这里的文化是难得的,中国的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内涵丰富难以想象。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北京的茶馆文化,大家或许会感觉到奇怪,这个茶馆有什么文化,其实北京的茶馆历史悠久,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早就变作了北京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而且,北京的茶馆可以说是中外闻名,久负盛名了,即使是很多的外国人来北京也喜欢来这里坐一坐,感受一下北京的茶馆文化。

另外,北京的茶馆文化还集合着北京的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是集饮茶、饮食、娱乐、社会交往为一体的休闲之所。所以,这里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让人喜欢和好奇。

老舍茶馆

这是一处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历史悠久,始建于1988年。整个茶馆建筑环境古色古香、京味十足。在这里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

还有这里的天桥乐更是由建于1933年的天乐戏院改建而成,这里面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为一体,富有浓厚的传统京味文化,是老北京的缩影,深受着大家的欢迎。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

营业时间:上午10:00-晚上22:00

广茗阁

这处茶馆是集茶艺表演、旅游文化展示、民间艺术表演、文化讲座等为一体的大型老北京民俗茶馆,还是北京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61号广茗阁茶楼

开放时间:下午14:00-下午16:30每周六

(如遇法定节假日营业时间请咨询商家,13811280617咨询时间:每天10:00-21:00))

门票说明:30元起。

广德楼

这处茶馆兴建于清嘉元年(公园1796年),这里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院之一。而且这里还是当年戏曲祖师爷和名伶们施展才艺和迅速蹿红的宝地,也是当下京城场地最火、人气最旺、艺术最佳的娱乐场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大街39号

门票:30元、40元、50元。

好了,大家明白了吗?这已经是一种文化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那么就自己亲自来这里一次,感受这里的文化,感受北京的历史,感叹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我们来到这里旅游的时候,不能光是看见这里的辉煌和美丽,还要看见这里的悠久和沉静,历史是难以忘记了,人们用书籍记录下以前的故事流传给后人。

不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而是让后人记住这种文化,记住中国的发展,和历史的意义。

如何在北京老舍茶馆消费?

北京老舍茶馆最经典的打卡方式就是边看皮影戏边喝大碗茶。北京的这家茶馆从80年代就有了,我觉得是最适合打卡吃的。用餐环境很好,感觉像古代茶馆,内部装修古色古香。

:

老舍茶馆打卡美食

1.面粉糕饼

桂花糕老北京的糕点味道很好。这种蛋糕是越吃越上瘾的那种,吃起来不油腻。吃蛋糕,然后用茶招待他们。不能再好了。

2.脆皮鸭

老舍茶馆的脆皮鸭也很好吃,一点鸭味都没有。但是价格有点贵,要不我再订一个。

3.酸辣汤

这个在冬天很受欢迎。喝了之后全身都是暖暖的,酸辣而已。

演出

去茶馆,那怎么能错过老舍茶馆的演出!通常是周六下午讲故事。周一到周日晚上是《北京四季茶》的演出,

表演有北京特色的带灯鼓、手影戏、杂技、京剧、变脸等。

不觉得像古代的茶馆吗?去老舍茶馆,一起体验穿越过去的感觉。

讲故事时间:

14:30-17:00(38)

四季茶时间:

19:50-21:20(168)

如果去北京旅游,这个地方也算是一个景点吧!

二楼有个小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小模型,很多都是介绍老北京的。另一边是小东西,茶叶,茶杯,茶壶。除了博物馆的二楼,还有一个老舍四合院茶馆,环境非常优雅。是包间,很适合谈事情,人均200。

一楼也是很有特色的地方,可以去看皮影戏。你可以边看表演边吃些点心。楼下性价比比较高。一碗茶大概38-78,可以续杯。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怎样的?

小刘麻子 :报告,老裕泰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地点也好,借着这个老字号,作我们的一个据点,一定成功!我打算照旧卖茶,派(指)小丁宝和小心眼作招待。有我在这儿监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够得到大量的情报!

小刘麻子 :王掌柜!老掌柜!我爸爸的老朋友,老大爷!报告,他也不是怎么上了吊,吊死啦!

《茶楼》中裕泰茶楼的结局是被小刘麻子与沈准备改为情报站。而老板王利发的结局是上吊自杀了。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老舍的《茶馆》里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第一幕,戊戌变法后的清末,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但贴在各处墙上的“莫谈国事”的纸条则隐约地透露出重大变动。庞太监在刘麻子的拉拢下买了一个乡下小丫头康顺子做老婆,而秦仲义踌躇满志地准备实业救国。

第二幕,军阀混战时期,战乱使得京城茶馆难以为继,老字号“裕泰”也是苦苦支撑。为了避免被淘汰,王利发将茶馆后部改成了公寓。但兵痞横行,饥民遍地,本分经营的茶馆日见萧条,说媒拉纤的刘麻子却又做了件说合起两个逃兵娶了一个老婆的缺德事。

第三幕,抗战后的国统时期,裕泰茶馆历经磨难更显破败了,但在流氓地痞眼里仍是块肥肉。小刘麻子觊觎茶馆想据为己有;王利发看老店无法支撑,让儿子、媳妇一家人和康顺子一起去找游击队,他自己则与秦仲仪、常四爷一起为自己的命运悼亡。

最后说下茶馆写作的背景和我的读后感:

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老舍写《茶馆》,本来是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而老舍在期限完成了这一部出色的作品。院长曹禺看完后盛赞老舍“举重若轻”,老舍在谈到这部作品创作的时候也颇为自得,认为“有了新的尝试”。

我们来看作品,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台词非常到位,从中能感受到老北京的京片子口音,而台词到位了,人物就鲜活的呈现出来, 在这部话剧中的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就造成了创作难度大,而老舍在构造该剧中主要人物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全剧有了连贯性,每个人物又都扮演者自己的故事,同时与自己所处时代紧密关联,出色的台词加上巧妙的手法使这部话题非常的成功。


以上就是茶馆的结局和故事概况,欢迎大家评论区评论探讨。

老北京“三馆”

饭馆

昔日到北京饭馆吃饭,一进门便受到欢迎。跑堂儿首先打招呼:“往里请您哪!几位?里面有雅座”。然后边擦桌子边问:“您吃点什么?这儿有溜肉片、炒肉片、干炸丸子、拔丝山药… … ”报一大堆菜名、汤名和主食,再放盘子、筷子、勺,沏茶倒水。这功夫您考虑好吃什么了,一说,跑堂儿喊声:“好嘞!”接着把您叫的菜名和要求,在大堂上高声喊向后边的厨房大师傅。接着先把酒菜送上,往往还送上一小盘炒豆芽或麻豆腐、冷菜等,这菜不要钱,是饭馆的“敬菜”,送上的小菜特有风味,令人赞不绝口,永记心头,

如果您叫的菜中有鱼,伙计就会从盆中捞出一条来让您过目,看大小是否合适、新鲜。选好后,当着您的面将鱼往地上一摔,摔个半死拿厨房去做,这表明绝不更换次品。如果在烤鸭店吃烤鸭(那时叫烧鸭子),跑堂的就会提着几只洗净的白鸭子让您挑选,还递您一根铁钎子,让您扎鸭子的胸脯,看看鸭肉厚 不厚 。选好后再去烧烤。在吃饭中,如果您需要什么只要用筷子击碗、盘,跑堂儿的便应声而来。当时有首竹枝词,就说这一风俗的:“北人风味笑加餐,酒馆衔杯兴未酣。为拣佳肴呼掌座,频将双簧击空盘。”

饭后,跄堂儿的马上送来漱口水,端上牙签,供顾客剔牙。也有一首竹枝词专写此事“取材堤畔削纤纤,一束将来市肆筵,好待酒阑宾未散,和盘托与众人抬。”之后,再送来热毛巾把儿,让客人擦脸。

跑堂儿的热情接待,无非是为招揽主顾,多得点儿小费。那时都是饭后算账,跑堂儿的把饭钱交到柜上,找回的零头儿,顾客赏给跑堂儿的做小费。除了当面道谢外,跑堂儿的在顾客出门时可嗓子喊:“多礼三毛多!”说明小费数目,表示公开,对顾客也是礼貌。随着跑堂儿的喊完,饭馆全体人员喊堂:“谢谢啦!走好!”当年的一般饭馆在柜台旁都有一大竹筒子,凡收到的小费都装在里面,下班后平均分给全体伙计。

茶馆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早茶晚酒饭后烟。清早起来见面寒暄即:“您喝茶啦!”那时茶馆很多,街头巷尾皆有,按茶馆性质和经营范围有以下几种:

一是清茶馆。专卖茶不买其他食品。开始清茶馆最多.后因营业范围太小,茶客不多,于是有些茶馆扩大营业范围,便出现了茶饭馆,如老舍先生笔下的老裕泰茶馆,既卖茶,也卖烂肉面,就属茶饭馆一类;还有一种是书茶馆,请演员在茶馆里说评书,去喝茶的人,主要是为了听书,茶是附属的,所得收人,评书演员和茶馆掌柜按 四六 或 三七 开;此外的落子馆和戏园子卖茶一样,就不算主业了。

一些“有闲”的人,养成了必须喝茶的习惯,每天花上点钱在茶馆里消磨时光。那里的茶客大都闲聊神侃,汇集马路新闻和小道消息;他们去的都是“清茶馆”,因为在这儿坐得长久,这些人称之为“泡茶馆”,一呆就是半天儿。喜欢听书的人就去书茶馆,消愁解闷儿,因为评书的吸引力强,有“扣子”,所以有固定的人群,说书的上场,人们就落座了,抽烟喝水,等着开书。

清茶馆和书茶馆大都在繁华的街巷里,当年宣武门外大街、崇文门、晓市、天桥一带最多,其他地儿也有,但不多。北京四郊也有茶馆,设备简单,茶叶质次,当时称为野茶馆。

很多当时的活动,如谈买卖、接洽、磋商、买卖房屋、借贷金钱等,都在茶馆进行。一些行业的人,聚于一个固定的茶馆,都是清茶馆,叫做“攒儿”,各处都有,是等待招雇的固定场所,各行业的手艺人在这茶馆里等活儿干,招工的人都到这里来,谈工程、讲价钱等。

茶馆是街谈巷议的交换之所,不仅是新闻也是各种商业活动的交易所,茶馆是一面 社会 的镜子。老舍先生的话剧《 茶馆》 ,就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酒馆

酒馆是专门卖酒和酒菜的地方,也叫酒铺,而最多的是称为大酒缸的小酒铺,大街小巷,东西南北城都有这样的酒肆。

“大酒缸”以大酒缸为桌,在酒缸上盖上朱红色的木盖,有的用石板盖,酒座都在缸盖上摆酒菜。因大酒缸高,所以酒馆都把大酒缸埋在地下一截,这样用起来高矮适中。大酒缸都是一两间门面,它和饭馆不同,是以喝酒为主的所在。酒座大都是附近住的居民,四两白酒喝半天,掌柜的也不给脸色看,伙计特别和气、喜相。所售酒类以白酒为主,即白干烧酒,因酒劲冲,俗称烧刀子。还带有少量的绍兴、山东、山西黄酒,规模较大的酒馆还有大曲、江米酒等。在北京最受欢迎的就是“烧刀子”,早年在大栅栏门口有一家同丰号酒馆,那儿的白干烧酒最有名,方圆十几里都上那儿去打酒。

“大酒缸”准备的酒菜都很经济实惠,分“常菜”如花生豆、豆腐干、老腌鸡子、海哲皮、开花豆等;“时菜”即应时的菜,如香椿豆、醉蟹、鱼冻、芥末墩、菠菜粉等。有的山西酒馆还备有经济小吃,如拨鱼儿、削面、水饺等,酒馆的常客有的天天来,有的隔三差五来一次,彼此熟悉,你给我敬酒,我给你添菜,山南海北一聊,真是其乐融融。特别是冬天的夜晚,人们累了一天,来到“大酒缸”, 一掀沉重的蓝门帘,酒香扑鼻,热气扑面.让伙计打酒端菜,两口“烧刀子”入腹,一天的劳累和烦恼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一般大酒缸门外边,都有摆摊卖菜的,如卖驴肉、羊头肉、爆肚等,都是为酒座和行路人准备的。

除了普遍的大酒缸外,还有黄酒馆、露酒庄、茶酒馆等。

黄酒馆比大酒缸的设备讲究,都是八仙桌和座椅,售碗酒。酒座不像大酒缸的酒座杂,什么人都有,黄酒馆的座上客都是中上等市民,穿戴整齐,南方人较多,四两花雕喝半天,说话都慢言慢语,小声小气,不像大酒缸打架吵嘴似的喊叫。黄酒馆以西城柳泉居最有名,阜成门的虾米居次之,但这里的肉铺出名,酒馆后边临护城河,从窗外可见西山晚霞,远景如画,酒客云集,颇享盛名。

露酒庄卖的是混合酒,是用各种果品和药材酿成。北京著名的露酒有六郎庄的莲花白,其味如莲花般清香;消酒用中药所作,可助消化、散气,其酒是德外北义兴制造;茵陈酒、红白玫瑰、状元红等,都在露酒庄和中药店出售。露酒庄专卖露酒,不设酒座。

茶酒馆一般不大,既售茶水又卖酒,来这里的都是生意人或闲聊天的。这里只卖茶和酒两种,不准备酒菜,菜在外边摊上买。北京茶酒馆不多,远不如大酒缸那么普遍。

中国现代戏剧史的里程碑式是()

中国现代戏剧史的里程碑式事件是《茶馆》的首演。 

1.《茶馆》的背景与创作

《茶馆》于1980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是由著名导演陈锡煌执导,著名作家老舍所写的话剧。剧本以一个老北京茶馆为背景,讲述了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打破传统戏剧固定的宏大题材和完美人物形象。

2.《茶馆》的意义

《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先锋的一部话剧,在艺术手法、社会问题等方面对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3.《茶馆》的反响

《茶馆》自首演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一方面,普通观众对其反映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现实艺术的杰出代表;另一方面,保守的官方文艺界则对其性和批判性表示强烈反对。

4.《茶馆》的影响

《茶馆》不仅在中国戏剧史上开创了新的局面,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真实感受,提醒着人们应该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5.《茶馆》的传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演尝试重拍《茶馆》,并将其演绎得更加生动深刻。同时,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们也在致力于推陈出新,让现代戏剧不断发展,为中国戏剧史的发展做出贡献。

6.后续作品的影响

《茶馆》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上,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在《茶馆》之后,不少话剧开始从传统题材走向现实主义,采用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表演手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写作文题目茶馆

1. 话语《茶馆》的三幕戏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

《茶馆》共3幕,每幕戏都取用同一个场景——都发生在旧北京城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里.从时间上看,3幕戏的故事,彼此相隔很长的时间:第1幕发生在晚清光绪朝的戊戌年;第2幕戏,发生在第1幕十几年后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第3幕戏,发生在距第2幕三十多年、抗战结束后的统治时期.作者调动了自己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极厚实的观察和积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巧妙构思,把三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招之而来挥之而去,不但高度提炼而且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旧中国的基本国情,活画出那个时代的病态现实. 3幕戏的历史侧重面各有不同.第1幕,重点描绘 “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前夜病入膏肓的社会场景,稍带着,也交代了在急剧下滑的社会面前,有志革新者和爱国者,以及一些本能地怀着生活期待的小市民,心间尚存的一丝追求;到了第2幕,清王朝已经瓦解,虎狼般作恶的封建军阀,却用洋人给的炮,造成了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但求过几天安生日子的老百姓,都备感恐惧,尽管时代更迭了,所有丑陋、反动的力量,照旧像清末一样,肆无忌惮地横行,也让大众躲之不及;到了第3幕,场面最凄凉,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 的生活,反倒一头栽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一向都怀着良好期待、一刻都不敢放松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竟然都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断送的危机.——整部《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社会现状.。

2. 帮忙写篇《茶馆》观后感不少于800字,谢谢

老北京的茶馆大约有三种,即清茶馆、书茶馆和茶饭馆。清茶馆只是喝茶;书茶馆里则有艺人说书,客人要在茶资之外另付听书钱;茶饭馆除喝茶之外也可以吃饭,但提供的饭食都很简单,不像饭馆的品种繁多。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里的裕泰茶馆,就是一家茶饭馆,所备食物似乎只有烂肉面一种。

茶馆的伙计都是青壮小伙子,没有用女招待的。因为用女招待,客人如不规矩,则使主客都不快。这是一种行规。王利发在茶馆经营不下去时,说到自己打算请女招待,要自己掌嘴,原因就在于破坏了行规。这种行规似乎不只限于茶馆,饭馆也是如此。电影《老店》,话剧《天下第一楼》写的都是旧北京的饭馆,伙计也都是男人。茶馆伙计提水壶的手势有专门的讲究,要手心向上、大姆指向后。我们一般人提水壶时的手心向下径直握住提系,在茶馆里被认为是提尿壶,如此,对客人是极不礼貌的。茶谱写在特制的大折扇上。客人落座之后,展开折扇请其点茶。茶客自带茶叶称为自带门包,茶馆为其泡茶只收水钱。讲究的茶客落座之后,要拿出一块专用的布铺在桌沿上,一只胳膊的小臂支在上面侧身坐着,再拿出手帕等放在桌子上,这是一种派头儿。茶馆里不供神像,只在柜台前放一缸水,表示以水为利。茶馆只用方桌长条板凳,没有用椅子的。四川茶馆多是较矮的竹椅,半坐半躺,显得更加懒散。

坐茶馆的乐趣不只在于喝茶,也在于其热闹,既可以融入其中,说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也可以出乎其外,在喧闹之中兀然独坐品味生活的悠闲,使悠闲更加丰富和突出,这才是坐茶馆的真味所在。至于在茶馆中谈生意说事情,把茶馆当成别致的办公室的,如《茶馆》中的刘麻子,在茶客中只能算作下品,虽然没了这样的茶客,茶馆也就不是茶馆了。

旧北京茶馆很多,这有两个条件,一是爱喝茶的人多,二是有闲的人多。北京人喝茶的风气很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有每天喝茶的习惯。穷困如拉黄包车者,日暮收工时也要买一包茶带回。高碎或高末就是旧时北京所特有的,其实是茶叶店筛茶时筛出的茶叶末,在别的地方是弃之无用的东西,北京的穷人买不起好茶,故茶叶店也将此物出售,意为高级茶叶末。北京茶叶店包茶,一两茶可包为五包,也是因为穷人每次买茶很少。不少北京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茶。烧水的专用工具叫氽,用白铁皮制成,直径约一寸半,细长筒状,径口处有长柄,加水后可直接插入炉火中,使水能很快烧开。茶喝够了才吃早饭。所以老北京人早晨见了面要问候:喝了没有?如问吃了没有,就有说对方喝不起茶的嫌疑,是很不礼貌的。

北京人独重花茶,著名的茶叶店如张一元、吴裕泰,都以窨制花茶,工艺精细、货真价实而获信赖。南方人往往看不起北京人的爱喝花茶,汪曾祺就说,他不喝花茶,但好花茶除外,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老舍先生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他喝的花茶想必品质极高的。对北京人好喝花茶的原因说法不一。一说是北京地下水质不好,花茶香气浓郁,可以盖过水的苦涩;另一说法是过去交通不便,南方新茶运抵北京要一个月,路上风吹雨淋,茶叶往往都变质了。用花窨过之后,变质的茶味就喝不出来了。这两种说法都未必可靠。山东的水质没什么问题,四川当地就产茶,山东和成都的人也都爱喝花茶。估计还是和口味有关系。爱喝花茶的地方的人口都比较重,绿茶的滋味对他们来说过于轻淡。是不是还有其它原因就不清楚了。

3. 作文怎么写急

写作文并非难事,但是写好作文确实有一定的技巧.一篇好作文,要么有一个吸引人的主题,要么文情并茂.或者兼而有之.兼而有之的作文通常被称为极品作文,可以叫做写作或创作.作为学生,我想,能够达到好作文的水平已经属于不容易了.下面就结合一些文章或诗歌简单谈谈写作文问题.我很欣赏《意林》或《读者》中的一些文章,说通俗一点,叫做极品作文.为什么欣赏它?因为它确实属于既能打动人、有给人以深刻思考的一类.比如,有一篇写课堂上老师的尴尬的文章,故事很通俗,说是一天上课时老师点名,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学生名字,就用他教了几十年学的经验应付——把他隔过去,待点完名后,公开向学生询问:刚才点名时漏掉了谁?你可以设想,如果那个同学立即站了出来说,把我的名字点掉了,这就落了俗套,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写.老师的询问,下面鸦雀无声.如何收场?老师自然是教了几十年的人,他随机应变说,既然都点过了,也可能有的同学碍于情面不肯当众说,这样吧,下课到我办公室单独报到一下也行.这篇文章如果再写这位被漏掉的同学到办公室后说了自己的名字,作者写的之所以出人意料,原因就是这位同学下课后去到办公室找老师,只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他说:“老师,我从上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上初二,每年都会遇到同样事情.你说老师,我的名字确实是生僻,当老师的为什么不肯直接向我询问呢?难道老师都是这样碍于情面吗?”文章就此戛然而止.同样是大家都听到的故事,同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者这样一写却反映了一个新鲜的主题,就是老师应该和学生教学相长,不应该以虚荣掩盖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这样,有一个好的主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好的主题,通常都是采用滴水映海洋,粒沙藏世界的手法.从一滴水里能看到大海的样子,从一粒沙中能展现整个世界,这是多么地不容易呀!但是,好主题通常就是这样表达出来的.你想写时代的变迁,写社会变化之大,如何写?你不能面面俱到地都写吧.老舍可谓是文章大家了,他就是用一个茶馆来写出了那个时代不能改变命运的原因,写了只有彻底推翻旧社会,才能结束悲惨命运的真理.我看到一位学生写的作文就很好.她只用洗衣服这件事就说明了很多内容.奶奶是清闲的,因为她怕家里惟有的一件外出见人的衣服洗烂,不敢多洗,更不敢多穿,也不固定那个人,是家里的唯一宝贝,只有家里出去见人的时候才穿它一次.她也是清闲的,因为现在的衣服虽然多,只要你把它填进洗衣机缸桶,按上程序,两个小时便是甩干的衣服,还不耽误读读报纸,看看小说.而最辛苦的是她的妈妈,从石头板到木头板,她不知道揉搓过多少衣服,因为在她妈妈的生活里,家里已经富裕,每个人的衣服就有六七套,有冬天穿的,春天穿的,还有夏天穿的,秋天穿的;有在单位穿的,还有在家时穿的,有工作服,也有休闲装.但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洗衣机还没有发明出来,后来有也因为很贵买不起.这样,从洗衣这一件事就写了旧社会、新社会和当代的巨大变化,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好的主题.你如果想写一个好的主题,首先就是应该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着手,不要贪大求全,贪大求全的文章反而不是好文章.其次是要文情并茂.文,是指文采.文采怎样显现?就是要靠作者的功力.写作能力很强的同学,通常的一件事会把握怎样写,如何写,哪些该祥,哪些该略,哪些该修饰,哪些该平白,驾驭文字的功夫很是了得.文采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它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升华、逐步成熟的过程,需要去大量阅读、长期积累、心灵感悟、凝练提取的再创造本领,这要在日常学习中逐步提高.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就是这个道理.情,指感情.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通常来说你要把心掏给别人看,别人也会把心掏给你看,你要带着感情去写一个事物,这个事物就有感情,这种感情也会传达给读者.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就是这个道理.有一首诗歌,目的在于歌颂一位功赫名著的将军,战争年代,他是英雄;和平年代,他却成了一名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老百姓了.这首诗他这样写,题目是“一把扫帚”,说它也曾纵横过王庭御院,也曾斗落过马路星辰,也曾抗击过风沙入侵,也曾荡涤过死亡书信(落叶),趋走的是肮脏的污垢灰尘,迎来的是五彩的阳光、净洁的空气、和平的声音,等世界都干净了,它却静卧在墙角门后,无声无息,无怨无悔,无迹无痕.你看,写得多好呀!他就是把自己感情赋予了这把扫帚,把这把扫帚写成了有感觉的事物,能感受整个世界.所以,好的作文也应该具备这个条件.要写出好作文,同时要求都做到既有一个好的主题,又能文情并茂,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任何文章都可以称作为创作作品,都可以在文艺刊物上公开发表.所以,对于正在学习阶段的少年朋友们来说,不必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我认为,能具备其中一条已经算得上好作文了.最后,胡乱给大家总结几条,请参考:文贵新,发人深思动人心;文贵奇,使人入彀着人迷;文贵精,如果删句一场空。

4. 老舍写的< >中的描写500字以上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有两位茶客,不知姓名,正入神的欣赏着瓦罐里的蟋蟀。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今天又有一群打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哥儿们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有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现在双方在这里会面,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王利发高高的坐在柜台里)

(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部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书,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书。“莫谈国事”的纸条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

5. 以“乡村茶馆”为话题的作文

书由文字构成,书的文字构成了令人难忘的情节。而一些书更是只通过一个很小的点,叙述了整个面的特况,这种奇妙的感受,是我读完老舍的《茶馆》之后才萌生的。

泡一杯茶,紧跟着老舍,就走进了那些波涛汹涌的年代……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爱国者遭逮捕。到了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尽管如此,社会上的仍波及茶馆。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以独特的角度在上演着整个社会的戏。

一切还在继续,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这种场景容易想象,令人难忘、发指。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安然了结他的一生。这种安静的凄景,比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还要令人心酸!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6. 阅读《茶馆》分批写三百字随笔

全部写感想还是摘抄加感想的格式,还是评析一起加起来300字,先给您一段吧

茶馆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终于成为即将灭亡的中国封建主义残存势力的陪葬品。读到结尾,不禁让人唏嘘:时代的潮流,让身先士卒的者和渴望生存的庶民百姓都可能在潮流中迷失自己。王利发.常四爷以及秦仲义的感慨尤为震撼,引人深思,而王利发上吊自杀的结局更让人联想到老舍结束自己生命的相同。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已经消亡,无法融入新时代的他们只能像尘土一样归去。

这里应该有一百字

一本小小的《茶馆》就那么薄薄的几页,却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这一剧本的创作实践足以说明他已经谙熟结构戏剧的各色法门,老舍的文学素养之高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他能将形形 *** 各种人物、三教九流会聚在一个小小的茶馆,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并通过人的评议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情感流露、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旧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这种艺术处置,不仅不失严谨,还体现出了老舍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好了一百字

还有很多经典的角色,比如死皮赖脸的唐铁嘴、勤恳忠厚的跑堂,李三、变卖子女的贫农康农、聪慧善良的康顺子、强势的庞太监、沈等人,这一个个人物代表着社会上每一类人,而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这是一部好书,我会尽量体会出更多精髓出来,用到学习中去。

差不多了吧,额 ,你们以什么格式写啊,要摘抄不

满意请采纳,谢谢,希望可以帮到您

在老舍《茶馆》中,你知道都体现了什么京味文化吗?

北京的茶馆让我想起老舍先生那出著名的话剧,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老北京茶馆里。由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表演的戏剧,以及长期经营的茶馆,充满了北京风味。

老舍茶馆的北京风味是什么?老舍茶馆的北京味,不仅在于其朴素典雅的陈设,更在于其浓郁的北京味。的确,走进茶馆,八仙桌、靠背椅、屋顶上挂的宜昌宫灯、柜台上挂的小木牌、墙上挂的对联会让你感觉进入了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然而,老舍茶馆更有价值,因为它是北京风味和中国北方民间艺术家罕见的聚集地。自开业以来,马三立、谢田、于世之、罗玉生、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此演出。茶馆里每天都有优秀的地方传统表演,如管学增的《北京乐器集》、孙树云的《静云大鼓》、马增辉的《单弦》、马玉平的《河南玄子》等。品茶之后,老艺人的歌声让观众感受到了北京香醇的民间文化。过去被遗忘的大邱(叼着蜡烛唱歌的形式)、双簧等民间艺术也在这里复活并得到了推广。这些节目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客人,包括来自北京的老粉丝,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被名气所吸引的外国客人。

北京文化是什么?在这儿。在四合院的建筑里,青砖灰瓦的屋檐下,老舍茶馆一直在做最正宗的北京风味,让人们的旧思想有一个舒适、舒适的地方停留。前门大茶碗就是老舍茶馆当年爆发的品牌:2分钱的“大茶碗”,这些年都在!有一种老茶馆:野茶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老北京前门旁边的大茶碗就是这种野茶馆。今天,你只要走出正门往南走,就可以找到特别大小的茶壶,或者2分钱,就可以喝上一碗热茶!

但老北京人喝野生茶馆也是有讲究的,自己从旧的点心盒子,拿出一个碗,蓝白相间的碗底印着“老舍茶馆好茶”,在保温桶的金属板在一个大碗里,叫呼呼的北风,咕嘟咕嘟的喝,热的时候不怎么好喝这茶,伟大的茶是有教养的慷慨吗?连茶根都喝了,喝的就是这个味道。

北京茶道馆的资料

  北京茶道馆,是一种多种功能的 饮茶 场所,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 文化 ,充满着中国 传统文化 的情调,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季节性临时茶馆、避难茶馆等。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京茶道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

   北京茶道馆的简介

  北京是清朝的中心,茶馆集中、品级俱全。许多皇亲王室、官僚贵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馆里,清代北京的茶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时代,北京茶馆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馆大多供应香片花茶、红茶和绿茶。茶具大多是古朴的盖碗、茶杯。 茶馆为茶客准备了象棋、 谜语 等,供茶客消遣娱乐。规模较大的茶馆建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书、大鼓等曲艺演出。许多演员最初是从茶馆里唱出名气来的。清朝末年,北京的“书茶馆”达60多家。

  北京的茶馆曾经衰落过一段时期,由于茶文化的再次兴起,现在北京的茶艺馆发展到170多家,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茶馆,例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馆最能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学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反映了老北京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史。现在的“老舍茶馆”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华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的。茶客除了来自国内,每天还有很多外宾慕名前来体验北京茶馆的韵味。第二种茶馆是现代风格的茶馆,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

  五福茶艺馆以商务活动、培训为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的分店,分为上下三层,装饰精美。一楼展示各种名茶和茶具。二楼是风格独特的包房,例如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设有壁炉的欧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三楼是散座,设有两间包房,用作朋友聚会、情侣谈心,环境幽静。

  第三种是综合风格茶馆,例如茶院、百草园茶艺馆、小小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还有韩国茶道馆、日本茶道馆,颇具异域风情。

   北京茶道馆的四种茶馆

  大茶馆

  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八旗二十四固山,内务府三旗、三山两火、仓库两面,按月整包关钱粮,按季整车拉俸米。家有余粮、人无菜色,除去虫鱼狗马、鹰鹘骆驼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馆去哪里消遣?于是大茶馆便发达起来。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的横三哥。蒙七哥,诈七哥,小辫赵九哥,“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大家都是座中常客。北京以先的大茶馆,以后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后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东安门外汇丰轩为次大。

  大茶馆入门为头柜,管外卖及条桌帐目。过条桌为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为后柜,管后堂及雅座帐目,各有地界。后堂有连于腰栓的,如东四北六条天利轩;有中隔一院的,如东四牌楼西天宝轩;有后堂就是后院,只做夏日买卖和雅座生意的,如朝阳门外荣盛轩等,各有一种风趣。

  茶座以前都用盖碗。原因是:第一,品茶的人以终日清淡为主旨,无须多饮水。第二,冬日茶客有养油葫芦、蟋蟀、咂嘴、蝈蝈,以至蝴蝶、螳螂的,需要暖气嘘拂。尤其是蝴蝶,没有盖碗暖气不能起飞,所以盖碗能盛行一时。在大茶馆喝茶既价廉又方便,如喝到早饭之时需要回家吃饭,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一声,回来便可继续品用。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二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且极低廉。

  大茶馆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三种,加二荤铺为四种。

  甲、红炉馆。大茶馆中的红炉馆,也像饽饽铺中的红炉,专做满汉饽饽,惟较饽饽铺做的稍小,价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饽饽、中饽饽。最奇特的是“杠子饽饽”,用硬面做成长圆形,质分甜咸两种。火铛上放置石子,连拌炒带烘烙,当时以“高名远”所制最为有名。红炉只四处,一即高名远,在前门外东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说差过事、藏奸纳贿的所在。现在六部已无,高名远已然改成东车站停车场。二即后门天汇轩,为提督衙门差役聚会所在。三即东安门汇丰轩,别称“闻名远”(与宣武门内海丰轩的“声名远”及前面提到的高名远共称三名远)。清代灯节,此馆两廊悬灯,大家闺秀多半坐车到此观灯。四为安定门内广和轩,俗称西大院,歇业在十年以后。

  乙、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由江米艾窝窝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于焖炉烧饼为各种大茶馆所同有的,也是外间所不能及的。

  丙、搬壶馆。介于红炉、窝窝两馆之间,亦焦焖炉烧饼、炸排叉二三种,或代以肉丁馒头。

  丁、二荤铺。既不同于饭庄,又不同于饭馆,并且和“大货屋子”、切面铺不同,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名为二荤铺,并不是因为兼卖猪羊肉,也不是兼卖牛羊肉,而是因铺子准备的原料,算作一荤,食客携来原料, 交给灶上去做,名为“炒来菜儿”,又为一荤。现在硕果仅存的二荤铺,已然改了饭馆,二荤变为一荤,不炒来菜儿了。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荤铺外,要首推朝阳门外“肉脯徐”。漕运盛时,日卖一猪,借着粮帮称扬,竟能远播江南。还有西长安街西头龙海轩,也是二荤铺,北京 教育 界有京保之争的时候,京派(校长联席会)在此集会,所以有人别称京派为“龙海派”。

  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除上文所举,还有所谓“天泉裕顺高名远”,崇文门外永顺轩,专卖崇文门税关和花市客商。北新桥天寿轩,专卖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灯市口广泰轩专卖正蓝、正白、镶白九固山顾客。阜成门大街天禄轩,专卖右翼各旗顾客。护国寺西口外某轩,则因柳泉居酒好,能招徕一部分食客。天寿、广泰、广和三处,因为能直接赶车入内,高等人士、有车阶级,多半喜欢在天棚下饮酒下棋,所以特别兴盛一时。

  书茶馆

  书茶馆以演述评书为主。评书分“白天”“灯晚”两班。白天由下午三四时开书,至六七时散书。灯晚由下午七八时开书,十一二时散书。更有在白天开书以前,加一短场的。由下午一时至三时,名曰“说早儿”。凡是有名的评书角色,都是轮流说白天灯晚,初学乍练或无名角色,才肯说早儿。不过普通书茶馆都不约早场。说评书的以两个月为一转。到期换人接演。凡每年在此两月准在这家茶馆演述的,名“死转儿”。如遇闰月,另外约人演述一月的,名“说单月”。也有由上转连说三个月的,也有单月接连下转演述三个月的,至于两转连说四个月,是很少的,那要看说书的号召力和书馆下转有没有安排好人。总而言之,不算正轨。

  书茶馆开书以前可卖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会的“攒儿”、“口子”,开书后是不卖清茶的。书馆听书费用名“书钱”。法定正书只说六回,以后四回一续,可以续至七八次。平均每回书钱一小枚铜元。

  北京是评书发源地,一些评书名角,大半由北京训练出来,可是北京老听书的,也有特别 经验 ,特别有准确耳朵。艺员一经老书客评价,立刻便享盛名。北京说书的就怕东华门、地安门,因为东华门外东悦轩和后门外一溜胡同同和轩(后改广庆轩),两处书客都极有经验,偶一说错,须受批评,以至不能发达。实在说起来,也只有东悦轩、同和轩的布置、装修,才够十足的北京书馆。此外要算天桥的福海轩,因为天桥是游戏场所,不挂常客,所以任何说书的都能由福海轩挣出钱来。

  茶馆里说的评书主要有这几类:

  长袍带书 像《列国》、《三国》、《西汉》、《东汉》、《隋唐》、《精忠》、《明英烈》等一些带盔甲赞、刀架、马上交战的评书,都属于这一类。凡是武人出来的开脸、交战的架子,都千篇一律。比如黑脸人,必全身皆黑,什么“乌油盔铠,皂色缎锦征袍,坐下乌骓马,手掌皂缨”一类的本子。

  小八件书就是所谓公案书,也叫侠义书,像《大宋八义》、《七侠五义》、《善恶图》、《永庆升平》、《三侠剑》、《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等,内容叙述行侠作义、保镖护院、占山为王,以一个查办案件,或放赈灾民为线索,中道遇见山贼草寇、恶霸强梁,以手下侠义英雄剿灭盗贼,为公案书中主要线索。有时也插入奇情案件,用化装侦得案情,大快人心,并且增加听众智慧。像袁杰英说《施公案》的“赵璧巧摆罗圈会”、“巧圆四命案”、“张家寨拿□□反串翠屏山”等都极见巧思。有时书情穷尽了,必定穿插国家丢失陈设古玩、大官丢印,以及丢官、春云再展,另布新局。书情有组织的,以《七侠五义》为最好。可惜不如说清代公案书的火炽。还有《善恶图》, 组织穿插都好, 只是没有印本。演述的以广杰明专长,已于去年死去,现在只有阿阔群能继续他的盛业了。《善恶图》眼看将失传,已被各公案书窃去情节不少,如能有人写成小说,一定能受欢迎。

  公案书中讲究变口,如《永庆升平》的马成龙的山东口音,《小五义》徐良的山西口音,《施公案》张玉、夏天雄的南方口音,哪部公案书都有的。不过只许变这三种口音,以外的口音是不许变的。好一点说公案书的,凡书中有特性的都能学出不同声调来。像袁杰英说赵璧,杜克雄、赵元霸、阎伯涛学贺仁杰咬舌童音,十分有趣。说评书的规矩,一不许批讲文义(《聊斋志异》除外),二不许学书中人对骂的话,三遇书中有二人对话,只能以声调区分,不许用“某人说”。所以凡是善于说书的,一开口便知是学的某人。死去的评书大王双厚坪和他徒弟杨云清,以及袁杰英,最能描摹书中人的个性。就是长袍带书,其中的岳飞、岳云、牛皋,也要分个清楚的。还有介于袍带公案之间的评书,如《水浒》, 也有列阵开仗,也有公差办案,也有光棍土豪,也有儿女私情,是一部极不好说的书。

  当日双厚坪说《水浒》, 武松、鲁智深、李逵的个性绝不相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三副相似而实不一样的面孔,令人听得耳目清朗。尤擅长的是说挑帘裁衣,武松杀嫂,一个“十分光”能说五天,听众没有一个愿意散书的。能继双厚坪衣钵的,只有杨云清。云清有两部书,一是《济公传》,一是《水浒》,凡听杨云清的,就是一段听几次也不烦厌,因为他抖的荤素包袱,都是随时变换,没有死包袱的。过去说公案书的,以潘诚立、田岚云最得书座赞许,享了一世盛名。过去说公案书的,,以群福庆的《施公案》、《于公案》最好,有“活黄天霸”的别称。凡是想听书过瘾的,最好是听群福庆,尤其后套《施公案》、前套《于公案》, 常应听众特烦,享了四十年大名。群福庆的徒弟不少,都是“荣”字,能得他神髓的,只有一个张荣玖。还有一个间接徒弟廷正川,能传他的《于公案》。以外说公案书较比不错的,海文泉可以算一个,中年时很能叫座儿,能说《济公传》、《永庆升平》,每到一转儿完了的末两日,必要特别加演“逛西庙”(护国寺)、“断国服”、“大改行”,比现在相声强多了。

  神怪书

  有内丹图《西游》、外丹图《封神榜》、《济公传》几种。说《西游》的是道门评书,创兴才几十年,共传“永、有、道、义”四代。说书时打渔鼓,卖沉香佛手饼。我听过李有源和他徒弟奎道顺以及奎道顺的徒弟邢义儒、什义江说的《西游》。到奎道顺时免去渔鼓,到“义”字辈时连沉香佛手饼都不做了。李有源以“活猴”出名,奎道顺以“活八戒”出名。我在幼年很中了许多日子的《西游》迷。因为说《西游》时要学孙猴、八戒五官四肢乱动,幼童听了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家长都禁止小孩子到书馆去听《西游》。《西游记》在评书界已算失传,庆有轩(老云里飞)已然不能再说,只有一位没下海的李君(是奎道顺的得意弟子,因曾救奎命得传《西游》, 现在东城某小学服务,是不肯出台的了)。

  《封神榜》较《西游记》火炽,双厚坪能说此书,也是双厚坪临死所说的最后一部书。双厚坪出语滑稽,《封神榜》上所有神仙,皆另加以外号,例如说长耳定光仙的耳朵拉下,便成弥勒佛,所以称弥勒佛为“大定子”,因旗人中下社会称人全在姓下加子(音咂)。有人认为双子唐突神仙过甚,所以一病不起,这也未免太迷信。现在说《封神》的很少,李杰恩还算不错。

  《济公传》也以双厚坪最好,以后能说的很多,能由济公降生说到擒韩殿。济公被罪二次渡世的,只有杨云清。云清说《济公传》互有得失,得是:一能顾全济公的罗汉身份,不至说成妖人疯魔;二是所加材料所抖包袱,都是本地风光,尤以“官人办案”和“斗蟋蟀”为拿手戏。这是因为杨云清曾经当过官人的缘故,所以说忤作验尸,近情近理,宛如眼见。失是:过于细致,进度太慢。再者过于顾全济公身份,所以凡在济公现法身,总是不尽其辞,未免矜持。杨云清死后,就以刘继业所说《济公传》为最好了。他的长处是能满足书座的,能多给人们书听和加力渲染济公法力,短处是长告假歇工和欠于细致。

  《聊斋志异》自清末宗室德君创为评书后,也出了很多人才,不过太不好说。太文了不行,太俗也不行,解释 典故 要天衣无缝,和原文事实吻合才好。

  近年很有几个说《聊斋》的,死去的董云坡,以文雅幽默见长,很受欢迎。我曾连续听了四个月,能令人回味。现在最好的要属天津陈士和。陈士和能把《聊斋》说成世俗的事,但又俗不伤雅。他的长处是能用扣子,这是其他说《聊斋》的人所不能的。还有已然残废了的曹卓如,虽比不上董、陈,也还不坏。近年人们生活困难,勉强听书的已属不易,所以唯一拉书座的 方法 ,就是多给书听,像品正三的《隋唐》, 本很平常,但能在两个月内由《隋唐》说到残唐五代,书量较旁人多五六倍以上。因之荣膺“品八套”的美名,生意也因此而大发达了。

  书茶馆约聘一年的说书人,例在年前预定,预备酒席,款待先生,名曰“请支”,一年一次,就是死转也得邀请。有的不请支,名曰“不买书”。说书每日收入,皆按三七下帐,书馆三成,说书先生七成,遇有零头,便不下帐,统归先生。说书先生遇有旧相知,在书钱以外另给的钱,也归先生。例如杨云清说书时,曹君伯英每次总是加赠一元的。在每转的首日末日,所得书钱不下帐,皆归说书人。在每转末一日,凡是常听书的老书座,都在书钱以外另赠“送行钱”,不拘多少,以资联络感情。

  野茶馆

  北京在前清时代,禁苑例不开放。故宫、太庙、社稷坛、三海当然不能开放,就是什刹海的临时市场也是五年才开办的。城内除陶然亭、窑台以外,是没有游憩地方的。那时都人游憩,只有远走城外。夏日二闸有香会、什不闲、八角鼓助兴,“大花障”、“望海楼”十分兴盛。一进五月,朝阳门、东便门、二闸来往游船,络绎如织。两岸芦荻槐柳,船头唱着“莲花落”,不但热闹非常,而且清凉爽快。还有永定门外沙子口四块玉茶馆,也是北京郊外有名茶馆,有跑道可以跑车跑马,每年春秋两季十分热闹。夏天有八角鼓、什不闲小曲,贵族王侯、名伶大贾都要前去消遣的。再有东直门外自来水厂东北的“红桥茶馆”,规模宏大,由明代到清末,兴盛了三百多年。前清末年,“抓髻赵”曾在此唱莲花落,于今片瓦无存了。以上所说二闸、四块玉、红桥等处,虽然地处郊外,但不能直谓之野茶馆,因为这三处茶馆都以娱乐为目的,和清末民初的朝阳门外菱角坑相同,都是唱曲小戏的所在。野茶馆是以幽静清雅为主,矮矮的几间土房,支着芦箔的天棚,荆条花障上生着牵牛花,砌土为桌凳,砂包的茶壶,黄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浓苦茶,与乡村野老谈一谈年成,话一话桑麻,眼所见的天际白云,耳所听的蛙鼓蛩吟,才是“野茶馆”的本色。据记忆郊外的野茶馆有这几处。

  麦子店茶馆 在朝阳门外麦子店东窑,四面芦苇,地极幽僻,和北窑的“窑西馆茶馆”类似,渔翁钓得鱼来,可以马上到茶馆烹制,如遇急风骤雨,也可以避雨,所以至今还能屹然独存。麦子店附近水坑还产生鱼虫,尤其多有苍虫,因此养鱼的鱼把式每年要到此地捞鱼虫。在前清时宫内鱼把式也以麦子店为鱼虫总汇,由二月至九月,在这八个月的麦子店野茶馆,真有山上之势。夕阳西下,肩着鱼竿的老叟,行于阡陌之间,颇有画图中人的意味。

  六铺炕野茶馆 在安定门外西北里许地,四面全是菜园子,黄花粉蝶,新绿满畦,老圃桔槔伴着秧歌,令人有出尘的念头。六铺炕因有土炕而得名。到此喝茶的以斗叶子牌为主要目的,“打十胡”、“开赏”、“斗梭胡”,也有“顶牛儿”“打天九”的,总以消遣为主,并不在乎输赢,所以没有“牌九”、“开宝”、“摇摊”等一类名色。每到红日西斜,赢家出钱买酒肴,共谋一醉,然后踏着月色赶城门,也倒别有情趣。

  绿柳轩野茶馆 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重重杨柳,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有诗意。夏日有棋会、谜语会,北面辟地几弓,供各香会过排,颇能吸引众多的茶座。

  葡萄园 在东直、朝阳两门中间,西面临河,南面东面临菱角坑的荷塘,北面葡萄百架,老树参天,短篱缭绕,是野茶馆中首屈一指所在。夏日有谜社、棋会、诗会、酒会,可称是冠盖如云。

  “上龙”“下龙” 在北京没有洋井之先,甜水很是难得。城内大甜水井,每天卖水钱就能收入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然被北京人盛称为“南城茶叶北城水”的“北城水”,却是指“上龙”“下龙”而言了。“上下龙”在安定门外西北半里地,“上龙”在北,“下龙”在南,相离不过百步。前清盛时,“上龙”北邻有兴隆寺古刹,地势很高,寺北积水成泊,大数十亩。庙内僧人以配殿设茶座,开后壁的窗户,可以远望西山北山,平林数里,燕掠水面,给欣赏上龙水的烹一壶雨前茶,倒也别有风趣。庙内有三百年“文王树”一株,开花时香笼满院,很能招徕一些文人。现在“下龙”井已然坍毁填平,兴隆寺也破烂不堪,只有“上龙”还因井主毛三先生经营保留到现在。一株古老空心的柳树斜覆在井上,井东空地支有席棚,井南葡萄一架,西南环有苇塘。主人卖茶卖酒,也做些村肴馒头出卖,生意还不错。一间斗大土房,建在两丈高的土坡上。冬日临窗小饮,远村传来卖 年画 的货声,仿佛三十年前了。

  三岔口野茶馆在德胜门外西北、撞钟庙附近。茶馆坐西朝东,直对德胜门大道,房后树木成林,矮屋三间,生意颇为兴隆。城内闲人到此喝野茶的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德胜门果行经纪在此迎接西路果驼的缘故。

  白石桥野茶馆 在西直门外万寿寺东。清代三山交火各营驻兵的往还,万寿寺的游旅,均以白石桥为歇脚的地方,所以白石桥野茶馆到今日还存在着。高梁桥、白石桥之间水深鱼肥,柳枝拂水,获花摇曳。很有许多凑趣的人,乘船饮酒,放乎中流,或船头钓鱼,白石桥野茶馆便更热闹起来。

  清茶馆

  清茶馆专以卖茶为主,也有供给各行手艺人作“攒儿”、“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艺人的, 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馆去找。手艺人没活干,到本行茶馆沏壶茶一坐,也许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馆也有供一般人“摇会”、“抓会”、“写会”的,也有设迷社的,也有设棋社的。例如 围棋 国手崔云趾君,曾在什刹海二吉子茶馆,象棋国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轩,全是清茶馆的韵事。

  茶酒馆

  茶馆卖酒,规模很小,不但比不过大酒缸,连小酒铺都比不上。茶酒馆虽然卖酒,并不预备酒菜儿,只有门前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馆喝酒的,目的在谈天,酒是次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