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工伤鉴定时效过期后如何应对?

综合知识 阅读(3.07W)

工伤认定一年后诉讼时效过了,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用人单位赔偿。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可中断和继续计算。若劳动关系终止且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根据《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需满足起诉条件,包括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请求和属于法院管辖范围。

法律分析

一、工伤认定一年后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工伤认定一年后诉讼时效过了,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用人单位赔偿。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结语

工伤认定一年后诉讼时效过了,劳动者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下,时效期间可重新计算。同时,《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起诉的条件,包括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因此,劳动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鉴定时效过期后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