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潮州功夫茶技艺

综合知识 阅读(8.74K)

潮州功夫茶技艺

潮州功夫茶技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指从选茶、泡茶到品茶的全套技艺。其中,茶具的选择、水温掌握、泡茶时间等细节都需要严格把控。

潮州功夫茶技艺的特色在于“五艺三气”。五艺包括选茶、洗茶、煮水、泡茶、品茶,三气指清香、幽香、醇香。这需要泡茶者在选择茶叶时,要细心观察,挑选外形完整、色泽明亮、肥壮结实、香气浓郁的茶叶。在泡茶过程中,需要根据茶叶的特性、茶具的材质、水的温度等因素,掌握好时间和力度,最大程度地发掘茶叶的香气。

潮州功夫茶技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已经有唐人在《茶经》中提到了潮州茶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潮州功夫茶技艺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如今,在潮州地区,许多人仍然保留着喝功夫茶的传统,而且这一传统正在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潮汕功夫茶的茶道形式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茶道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功夫茶的茶道形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潮汕功夫茶的茶道形式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共限四人,这与明清茶人主张的茶客应“素心同调”,不宜过多的思想相近,客人入坐,要按辈份或身份地位从主人右侧起分坐两旁,这很像我国古代宗社、祖庙里以昭穆分两侧列位的 方法 ,贯彻了伦序观念。

  客人落座后,主人便开始操作。正宗潮汕功夫茶真乃是“中规中矩”、“谨遵古制”,一丝不爽的。无论对茶具、水质、茶叶、冲法、饮法都大有讲究。茶具,包括冲罐(茶壶)、茶杯和茶池。

  茶壶,是极小的,只有红柿般大小,杯是瓷的,杯壁极薄。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作为“鼓身”的圆罐组成。盘上有小眼,一则“开茶洗盏”时的头遍茶要从这些小眼中漏下;二来泡上茶之后还要在壶盖上继续以开水冲来冲去以加热保温,这些水也从小眼中流下。真正的“茶池”则是指鼓身,它为承接剩水、剩茶、剩渣而设。功夫茶的壶是十分讲究的,我国明清之后茶艺返朴归真的思想浓重,犹重紫砂壶。而潮汕式功夫茶茶壶,用一般紫砂陶还不行,则要用潮州泥制壶。此地土质松软,以潮州泥所制陶壶更易吸香。谈到此,亦应了解中国不同品类茶叶需用不同器具。如花茶最宜用瓷壶,方能保其茶香不至逸失。绿茶本业清淡,而砂壶最易吸其味,亦不相宜,最好用瓷杯,或以玻璃杯直冲,既保其香,又可观察茶叶形状及色泽。而对于红茶、半发酵茶来说,最宜用砂陶,不仅有外在古朴且因易发散,使茶不馊,无“熟汤气”,久而久之,壶本身便会含香遍体。喝功夫茶的茶壶,不是买来就用,而先要以茶水“养壶”,而潮州泥壶含香、养壶最易。一把小壶,买得家来先以“开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待“养”上三月有余,小壶便“香满怀抱”了,这时方正式使用。功夫茶杯子也极小,如核桃、杏子一般。壶娘、壶子皆小巧玲珑,但又不失古朴浑厚。

  潮汕功夫茶茶艺赏析

  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重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

潮汕功夫茶简介

【功夫茶介绍】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功夫茶茶艺】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潮州功夫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在我国的茶叶历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有什么特别的历史特点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潮州功夫茶文化,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人的功夫茶结情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乡梦,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乡情。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优美动人的故事。虽然不是酒,却胜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 一杯功夫茶,体现出潮汕人谦逊礼让的美德。

  一杯功夫茶,还能体现潮汕人的爱心。客无亲疏,每当你进了门,主人便会立刻冲泡起功夫茶,一杯香浓的功夫茶,一番热情的话语,为你驱走疲倦,为你带来温馨。宋人杜小山说:“寒夜客来茶当酒。”郑板桥也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喝一杯潮汕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功夫茶,引出多少茶文茶趣,就让我们都来品那茶香飘飘的潮州功夫茶吧……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的起源

  功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饮茶文化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工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喝工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寒夜客来茶当酒”,对来客敬茶以示礼仪,共诉相聚的喜悦,是茶道的基础,也是好客心理的一种体现。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州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工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谚语就体现了潮汕人饮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蔡先生说到: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看来,一杯小小的工夫茶中,竟蕴含着如此多的潮汕文化、心理因素在里面,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在今天节目结束之际,就让我们一起泡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慢慢的品味这工夫茶中的奥妙吧。

  潮州功夫茶行茶法

  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巳遍及全国,远及海外。潮汕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下面介绍潮州工夫茶的表演程式。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谢茶敬客: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冲泡两次茶为宜,最多不超过三次。这样既给来宾一个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时间过于冗长。如果在生活中,则可以继续冲泡下去,且每一次冲泡,时间上应有一段间隔,不可一壶泡完紧接着又泡一壶,间隔时间大致为10分钟左右。

  品茶

  潮汕功夫茶没有像中国功夫那样驰名中外,但她作为潮汕文化的精粹,容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茶对于潮汕人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饮料,而是生活中的生活,她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态度,映耀着潮汕人的处世哲学。

  北方人的喝茶方式总是让我很纳闷,往一大杯水里扔进一些茶叶,泡一泡,就可以喝了 虽然这种喝茶方法效率比较高,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吧茶当作解渴的饮料喝,而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地品茶或者叫品茗也好。而外国人喝茶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往一杯泡的发黑的红茶里加入牛奶就喝了起来 茶味全无,茶的精粹消失殆尽。

  而真正地喝茶,应该是气定神闲,悠然自我地喝茶。潮汕功夫茶之功夫正式这种境界地升华。一个人坐在茶桌前,不是危襟正坐,而是随意而坐,气定神闲,不管泰山崩于前,还是黄河之水泛于前;一套潮汕功夫茶茶具,一般情况下有四个小杯,一个特殊茶壶,最好茶壶是由紫沙呢制作的;一壶煮沸的水而且还要不断加热;冲茶的方法也是很由讲究的,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管用什么方法,冲茶还是要不紧不慢的,讲究心手协调,内外一致。喝茶不是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品味,任茶香直扑鼻孔,慢慢沁入心肺,与内心的平静容为一体。

  择茶

  一、铁观音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约占年产量的40-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20%。鲜叶采摘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展开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并注意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片,不带鱼叶和老梗。还应注意不同生产地带及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不能混杂。

  铁观音,至今仍为工夫茶客所钟爱。在海内外多次名茶评比中,铁观音经常名列前茅。铁观音滋味醇厚,向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其外观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一层白霜;又因揉捻手法精巧,条索紧结如镙头,纳茶入罐十分方便,故成为工夫茶之佳选。但从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凤凰水仙茶系的崛起,铁观音的“霸主”地位已发生动摇。

  二、凤凰茶

  凤凰水仙产于凤凰山区,该区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乌岽顶达1498米,是粤东第一高峰。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云雾多,曰照短而漫射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理想的植茶之地。

  凤凰水仙叶型较大,叶面平展,前端多突尖,叶尖下垂似鸟嘴,故当地称为“鸟嘴茶”。清明前后到立夏开采者为春茶;夏茶在立夏后至小暑,秋茶在立秋至霜降间采制;立冬至小雪间采到的称雪片。

  近年来,凤凰水仙茶系品类曰趋繁富,质量不断提高,名茶迭出,令人目不暇接:凤凰单丛、白叶单丛、群体单丛、黄枝香、黄金桂、奇兰、蓬莱茗、八仙、浪菜……面对茶叶店中繁多的品种,有时还真叫人感到无所适从。

  喝茶讲究色、香、味,喝工夫茶还要讲究“喉底”,即啜茶后,齿颊留香,舌底回甘,有一股奇妙特殊而难以言状的“山韵”。山韵一般是只有高山茶才具有的,且随品种、产地而迥异的独特韵味,品味时须合口屏气并略作吞咽状,方能较明显地体味到。喝茶而能喝出山韵,是一咱至高无上的享受,亦是工夫茶最诱人的神妙境界。

  选购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今惑于金玉其外的包装,迷信“分钱分货”的而专拣贵的买,把茶购回家冲泡后却连呼“上当”者,颇不乏人。一般来说,选茶时一要观形:茶叶外形是否匀齐,条索是否紧实,颜色是否润泽;二是要掂重:以手权衡,厚重沉实者为佳,轻飘松散者次;三要嗅味:仔细嗅辨有无霉气、烟焦气、异杂气。好的茶叶,有一种纯正的令人愉悦的茶香,行家里手甚至能辨认其蕴含的花香弄。

  三、如何鉴别精品铁观音

  鉴别精品铁观音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民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是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说清楚,只得留待后人品断,这也正是安溪铁观音之魅力所以。

  择水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二个方面:水质和水味。水质要求清、活、轻,而水味则要求甘与冽(清冷)。

  清,是对浊而言。用水应当质地洁净,这是生活中的常识,烹茶用水尤用澄沏无垢,“清明不淆。”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很低多澄水,养水的方法。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这种以石养水法,其中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罗廪《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 即灶中心干土也 乘热投之。”有人认为,经这样处理的水还右防水虫孳生。

  水虽贵活,但瀑布、湍流一类“气盛而脉涌”、缺乏中和淳厚之气的“过激水”,古人亦认为与主静的茶旨不合。

  水之轻、重,有点类似今人所说提软水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铁盐等矿物质。能增加水的重量。用硬水泡茶,对茶汤的色香味确有负面影响。

  甘洌,也称甘冷、甘香。明田艺衡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泉而能洌,证明该泉系从地表之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好。这样的洌泉,与“岩奥阴积而寒者”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大多是潴留在阴暗山潭中的“死水”,经常饮用,对人不利。而被称为“天泉”的雪水,却甚宜于烹茶。

  目前,茶界对饮茶用水所认定的水质主要标准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潮州的名泉,比比皆是:潮州西湖的凤栖泉、泉;潮安石庵的山泉、桑浦山的甘露泉;汕头鸵浦的龙泉;澄海之凤泉、狮泉、象泉、灵泉、玉泉;惠来的甘泉、君子泉;潮阳的卓锡泉;普宁马嘶岩的流泉;揭阳的狮子泉、茉莉泉、八功德水泉……这里所开列的,是名副其实的“挂一漏万”,真要作一番普查的话,正不知要开出多长的一串名单。何况,还有很多“养在深闺未识”的深山大岭中的“未知”泉。

  除了山泉,潮境内的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等,只要未受污染,亦皆是水质纯美的江河。从前,沿江居民多有入江心取水烹茶者,有时江水稍浑,亦不用加什么白石、伏龙肝或施于“拆洗”手段,只须投入一点明矾,搅动几下,静置片刻便成清甘澄碧的好水,其味不下山泉。

  此外,遍布城乡的水井,亦是工夫茶客最方便而且取之不竭的烹茗源泉。在幽静的古城中,每家都有一口以上大小不一的水井,有客登门,几句寒暄之后,马上开炉升火,再亲临进边,抖动长绳短绠,颤悠悠地汲起一小桶夏冽冬温的井水来。望着水面摇漾不停的波光,听着那淅淅沥沥的滴水声响,自有一番舒心的意趣。

  冲泡

  冲泡:用碗、电热水壶、宫杯、闻香杯、虑网、小茶盅、茶夹、茶勺、茶盘 等茶具泡茶,步骤如下--

  1) 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杯,并提高茶杯内部温度;

  2) 乌龙入宫(落茶):按茶和水1:20得比例放茶,也可根据个口感浓淡偏好适量增减;

  3) 悬壶高冲(冲茶):把水壶提高,水流强劲,冲入茶具,使茶叶转动起来;

  4)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盖碗杯的盖刮去漂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

  5) 关公巡城(倒茶):泡一至二分钟后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各个小茶盅中;

  6)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一点点的滴到各杯里,使其浓淡均匀;

  7) 赏色闻香(看茶):观赏杯中的茶水颜色,闻茶之香气(闻杯盖上的香气代替闻香杯,叫闻香);

  8) 品啜甘露(喝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

  总之,泡饮铁观音讲究三分之茶,七分之水,“清清甘烈”:即水体清、水质清、 滋味甘醇、水温爆裂。

  存放:用真空包装可保质一年,夏季可放入冰箱中保存。

工夫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泡工夫茶有哪些讲究?

工夫茶最早出现在明代,泡工夫茶讲究高冲。工夫茶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闽南一带最为盛行,据说早在北宋时,潮州人就有了工夫茶这个称号,功夫茶泡法则是盛行于明朝,明朝的时候,在唐朝煎茶烹茶和宋代点茶的基础上对泡茶文化进行了更一步的发展,开始了功夫茶的泡法。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工夫茶,工夫茶历史悠久,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杰出代表,据史料记载,最开始的工夫茶是指武夷岩茶(青茶),后来又指武夷岩茶(青茶)泡饮法,最后则泛指青茶泡饮法。

工夫茶的称谓较为精准,工夫茶即流传于潮汕地区一带,是指以乌龙茶为主要用茶,以精致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独特讲究程式的一种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最早记录武夷岩茶泡饮法的当属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其武夷茶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

功夫茶是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 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 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记载工夫茶是清朝最为完善的,工夫茶是为适应茶叶撮泡的需要,经过当时的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品茶技艺。大约明代形成与浙江一带的州府里,扩展到闽、粤、等地,到了清朝,逐渐转移到以闽南、潮汕一带为中心,到如今还是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代表。

潮汕的功夫茶,为什么会那么讲究冲泡过程呢?

广东凤凰镇,而凤凰镇就在潮州。在潮州我们看到,当地人泡茶一般只用一个盖碗,配三个品茗杯,一般不用公道杯。那为什么是三个杯,而不是两个或四个杯呢?因为三个杯摆在一起,就是一个标准的“品”字啊!最后一步就是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茶杯先摆放整齐,茶壶嘴要贴近茶杯,然后就连续不停地把茶均匀地倒入在各个茶杯里,但是不能一次性注满一杯,并且要把一壶茶都筛完才可。

中国茶道是三位一体的,潮州工夫茶集中国茶道之大成。冲泡工夫茶需要在静雅的环境中,备好精选的乌龙茶,红红泥火炉煮一铫泉水,颇第一步先开水洗杯,第二,冲茶的第一遍茶水再洗一次杯,然后第三步才是斟茶,斟的时候是三个杯子绕着平均着斟,不是斟满一杯再一杯。为讲究的冲泡,慢慢地品啜,则怡心怡情。他唯一能做就是瞎编故事,故事里的揭阳可以管全世界包括潮州,医院判他无可救药,他偷跑出来,他9169##0809 现在被我在“头条”发现。

不分雅趣,你会发现潮汕地区除了在他们家里,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在泡茶。潮汕的功夫茶更是被评为国家非遗项目,可见它不仅是他们生活的日常,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广东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说到潮汕茶的步骤得先提一提他们最讲究的茶具。广东潮汕工夫茶有别于其它喝茶方法也在于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红泥小火炉、茶盘、茶壶、茶洗、茶杯等等

功夫茶艺有什么特色

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品茶方式,以冲泡乌龙茶而著称。“功夫茶”因其讲究冲泡的功夫和品饮功夫而得名,其中广东潮汕地区,悠久的饮茶历史和多元文化交融,逐步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泡茶器具讲究,有独特的冲泡方式和斟茶方式,融精神、礼仪、技艺于一体。

功夫茶艺以功夫茶为基础加工、整理、提炼而成,是目前中国最流行、最具特色的传统茶艺。功夫茶艺更将说茶、论茶上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为方式修身养性。

潮汕工夫茶茶具

现代茶艺

潮汕功夫茶的详细介绍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张华云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洁。西湖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 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工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潮州自古以来的陶瓷工艺也为茶具提供了优秀的物质基础,也可谓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现在的潮州茶文化和潮州陶瓷文化。

潮汕功夫茶的茶文化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乃文人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

特点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提供一下有关潮汕功夫茶的相关知识!!

历史悠久的潮汕功夫茶,是潮汕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喝功夫茶可以培养人们的品质和耐心,人们在冲茶时心情可以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这也是潮汕功夫茶的妙处所在。

潮汕功夫茶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了,功夫茶的学问也很多,例如功夫茶有三术:技术、学术、艺术,技术是浓、香、甘、细、烫;学术是古、雅、化、诚、谦;艺术是和、爱、情、洁、思;这三种术充分地把功夫茶的特点和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喝一杯功夫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沏茶者先把水烧开,烧到壶底出现小“鱼眼”时便可以冲茶了,将茶杯用开水烫三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要先让茶杯带有一定温度后,再把茶水倒进,这时茶杯便可将茶水的茶味全部激发出来,所以要烫三遍,然后再把茶叶倒进茶壶里,随水倒进,过一会儿把茶水倒掉,然后再烫一下茶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是为去除茶叶中的苦涩和异味,然后再倒进水这样才可以开始喝,等泡了五六遍后,便可以将茶叶倒掉,这样便可以喝到清香味甘的潮汕功夫茶。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简单的说就是有三术:技术、学术、艺术,技术是浓、香、甘、细、烫;学术是古、雅、化、诚、谦;艺术是和、爱、情、洁、思。

冲泡功夫茶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蟹目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 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 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蟹目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 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 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 先敬首席, 然后左右佳宾, 自己最末。

冲泡八大程序

治器--纳茶(引龙入瓮)--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烧盅热罐)--洒茶(低、快、匀、尽)

潮汕功夫茶的冲泡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这个时候,正好提铫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冲时提壶要高。谓“高冲低酾”。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另外,潮州人把茶叶叫”茶米”,一种解释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与米不可分.茶这犹米,故曰茶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可是却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颇为有趣。由此可见潮州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潮州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工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 “潮州工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潮州工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潮州工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种文化下移.日本的茶是在中国唐朝时由遣唐使传去的,直到十六世纪才盛行,虽然晚于潮州工夫茶,但日本茶道却无独辟蹊跷,具有日本浓厚的民族特色,由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这也是这个学生可怕之处。

蒋子龙在日本时当过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他写了《形式的魅力》一书,在此书中,他建议潮汕工夫茶能在理伦上总结一番,渗透进宗教、哲学等地些理伦,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弥补潮汕茶道理伦上存在的缺陷。

朋友,在潮州喝上工夫茶绝非是一件难事。你若到潮汕为客,可要记住一定要品尝一下潮汕这一美食,才不枉你到潮汕一趟呵!这几年在潮汕还开了不少茶馆呢!未进茶馆,走到门口你就能闻到一种古朴古香的味道,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曲典雅的风味。

喝茶可以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这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1660年,英国人的茶叶广告上就有“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服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但这个广告上还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喝茶能够长寿。唐宣宗时,有一个僧人活到了130岁。唐宣宗曾前往拜访,问僧人服什么药得以如此长寿。僧人回答说:“从来不知药味,只是偏好喝茶。”唐宣宗遂令随行大臣赐给僧人名茶50斤。

品茶不仅是品茶,还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神韵,用茶的清香之气冲淡生活的烦恼,松弛绷紧的神经,充实自己的情感。苏辙有诗:“闽中茶品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可见茶的功效。对酒当歌,对茶恣情。

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当然,还要品味融入茶中的文化、风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调。朋友,品一品潮州工夫茶说不定你还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品味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见解,提出来,把你宝贵的意见奉献给潮汕,也好让潮汕的茶道更完美。 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重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 基本情况

由汕头市茶文化学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部以茶叶冲泡规范为标准的《潮州工夫茶地方标准》(下称“标准”)于2011年7月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将于2011年8月15日起实施。“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保护和弘扬潮州传统文化、发展产业经济、提高汕头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准内容

“标准”明确规定了“潮州工夫茶的定义,即“流传于潮汕地区一带的以乌龙茶为主要用茶,以精致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独特讲究程式的一种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具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内文主要包括用茶、选水、茶具、冲泡程式、品饮等五个方面内容,并按功能及需要,将潮汕工夫茶的作用分为生理需要层次、社交需要层次、休闲需要层次、审美需要层次、修养需要层次等五个层次。

颁布意义

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潮州工夫茶茶叶的选择、冲泡程序等等,使潮州工夫茶有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方法,也让潮州工夫茶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在这一标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文化,有利于潮汕工夫茶的茶艺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潮州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

最大亮点

“最大的亮点是把‘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作为的冲泡环节写进‘标准’,使它们成为潮州工夫茶的独有程式。”茶文化研究专家郑文铿是“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介绍,“标准”制定参照的主要依据是潮州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技艺,充分考量了广泛性、实用性、科学性、规范性,例如保留传统潮州工夫茶具18件套中最基本的4件,即“茶中四宝”——茶壶、茶杯、茶炉、茶锅,并对其使用标准加以规范,同时创新性地添加了电磁水壶、电热水壶、紫砂陶器、日用瓷器等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器具,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保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