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学习教育>

学问渊博造句

学习教育 阅读(2.48W)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学问渊博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他的学问渊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歷史学家。

2、她是个学问渊博的人。

3、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4、他是边鄙寒门,没有读过多少书,现在看到这些家世背景深厚,学问渊博的大臣,他有些不服,但更多的却是自惭形秽,神态也不自然起来。

5、这位学问渊博、持自由主义文学主张的法官,果然宣布《尤利西斯》并非“淫秽之作”。

6、哈哈,表弟,你不是读书人,便是不知静心读书是好,但书经上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倘若有位学问渊博之师从旁解答,反而会事半功倍,远胜静心读书之人。

7、另一种解释是说从政的人,多半是通才,什么都懂;而“寡”可以说是专家,他专门研究一点,而这一点并不是学问渊博的人所能够知道的。

8、可至今尚未查找到光绪御赐亲书的“广雅书院”匾额,但几经考证后,他终于确定了意喻为“学问渊博、平个端正”的“经明行修”匾额题词。

9、当时任相的张九龄为人正直,学问渊博,与裴耀卿敢于直谏,在许多事情上与唐明皇据理力争。

10、福山之“仙”,乃廖冲,连州保安镇人,学问渊博,结庐隐居福山三十八年,炼丹学道,世传光大二年白日飞升成仙。

11、“处士梅花”,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北宋林逋,人称孤山处士,学问渊博,但志不出仕,在西湖孤山结庐隐居;终生未娶,喜种梅养鹤。

12、另一家鸿文书局由江苏震泽人凌陛卿创办,据说凌是个学问渊博、性情坦白的人,待友接物颇能以诚相见,绝非一般书贾可比。

13、兄蒙曾夫子垂爱,荐馆于何仲高幕府,居停系初年翰林,学问渊博,晨昏清讲,实获吾心。

14、既没有学问渊博的雅士,又没有愚昧无知的平民。

15、他的学问渊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

16、曲折、崎岖、艰难的学习道路让他备受磨练,越战越勇;阅历丰富,让他体验更深;跨领域自学使他学问渊博、根底厚实。

17、顾起元学问渊博,通晓典籍掌故与古今人物,晚年著作颇丰。

18、他的学问渊博,一开口就头头是道,令人折服。

19、俺答汗以蒙、藏、汉等语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意为“超凡入圣、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般的大师”。

20、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21、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22、学问渊博,技能高超,训练有素,富有教养,善于辞令,这是最高的吉祥。

23、古今中外文学大家,多是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24、张佩纶算是晚清名流,学问渊博,曾经和张之洞齐名。

25、在他眼中,许多学问渊博、成就辉煌的人,直到现在都未能被赋予崇高的人文褒扬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26、学问渊博,见识会就自然多,理解的自然透彻,言辞就会通达。

27、他那学问渊博的头脑竟也无法抗拒那种诱惑。

学问渊博造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