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綜合知識>

個的甲骨文怎麼寫的

綜合知識 閲讀(2.65W)
1. 所有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你對文字沒有一個發展的認識。

個的甲骨文怎麼寫的

甲骨文是一種極其形象的表意文字,能表示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一個字可以有幾種寫法,但卻沒有表現全部文字的可能,比如説電腦,那時的古人哪能想象得出這東西呀?這種情況一直到秦始皇時才結束——實行“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漢晉尤其是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大幅度發展,又造出了許多新文字,專指性極強,一個字就指一件事物。這在實際生活中顯得多此一舉,所以建國後國家實行文字改革,淘汰掉很多使用概率極低的文字。目前由於網絡的產生,信息交流成指數增長,低頻使用的文字就越來越限制了這方面活動的深入進行,所以目前國家新推出的名字用字指導方案就是基於漢字可以以堆砌的方法造詞、使用頻率低的文字的存在阻礙信息的交流等原因。漢字是表意文字,其結構中的構成元素——筆畫、部首等限制了文字改革的進程,看來今後也會出現像外國,用一些固定的字組成新詞的趨勢。

有些字,《康熙字典》裏有,唐宋時期的就不一定有;隸書、小篆中有,金文甲骨文中卻不會有。你要寫出所有漢字的甲骨文,有些像“關公戰秦瓊”——顛倒歷史了。

2. 甲骨文怎麼寫

甲骨文由來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

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甲骨文字記載的是後來被稱為漢字的中國漢朝隸書文字的淵源。為與宋書(體)、明書(體)、楷書、。

形式上一致,可以稱甲體(書)、骨體(書)、金體(書)、帛體(書)、竹體(書)。為與“漢字”對應,可以稱為商(夏、殷)字。

對比漢字與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義。(與《説文》不同,本網站把字形成淵源分為象形、象聲、象事.這*分類要素的進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見;靜態]、象聲[目不可見;耳聞]、象事[可見;動態]、象意[不可見;思考]..是後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詞類的淵源)甲骨文字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户。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獸骨龜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內,除極少數屬於紀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人們使用毛筆和小銅刀,把文字書寫、刻畫在龜甲或獸骨上,當時所用材料大部分是烏龜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後人於是合稱為「甲骨文」,也稱為「卜辭」或「貞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來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大約在十五萬片以上。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極少一部份是完整的。

已經整理出來的甲骨文單字,除去重複的和異體的 約有四千五百個左右。其中,能夠準確認識的約有九百 多字,這些大多數是比較常用的字。

此外,不能確認的 約三千五百字,大多數是人名、地名等專名字。 甲骨文的內容是什麼呢?甲骨文距離現在雖然已經有了三千多年,但是它已經是一種相對地定型。

並且書寫得熟練,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文辭的內容除了關於占卜某時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殺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獵和年成的豐欠以外,還有占卜天氣風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

甲骨文最先是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屯村裏被發現的,當時,無意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農夫們,把這些為數不少的骨頭當作藥材,賣給藥鋪。清末時,一些骨片傳到劉鶚手中,劉鶚立刻發現到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周朝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年代更早。

後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也開始著手研究這些文字,並進一步確定這些文字的年代是商朝。 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

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求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瞭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甲骨文的發現最早時間,是在清末光緒二十五年以前。

發現地點,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村人於耕種時,在土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奧難辨的文句。

當時,村人當作龍骨轉售藥店為藥村。直至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經考古學家王懿榮發現,確定了它在研究歷史資料上具有珍貴的價值後,就開始被介紹到了學術界。

復經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諸家的先後蒐集考究,其中羅振玉更瘁全力以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學」的地位。 甲骨學的著述,最早問世的是劉鶚的「鐵雲藏龜」,時在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 ○二)出版,續有孫詒讓的「契文舉例」、羅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待問編」。

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纂」、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王襄的「簠室殷契類纂」、葉玉森的「殷契鈎沉」、「説契」、「研契譚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編」、孫海波的「甲骨文編」、董作賓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釋」、金恆祥的「續甲骨文編」、嚴一萍的「殷商編」、「甲骨文 斷代研究新例」、繞宗頤的「甲骨文續編」、「殷墟文字甲乙編」。更有歐美傳教人士及日本學者等,亦先後於民國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繼續發掘時,在我國蒐購甲骨甚豐,並多有專著發表。

近三十年來,對甲骨學最有貢獻的,應推董作賓先生。董氏曾親自參與發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據殷代卜辭,將過去甲骨學的研究階段,分成前後兩期,前期從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國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為二十八,後期自民國十七年戊辰,到民國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

甲骨文字風格衍變:甲骨文字有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互用發展所。

3. 甲骨文的字怎麼寫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龜腹甲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説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鋭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4. 漢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漢字”二字均無甲骨文寫法。此二字最早見於金文。如下圖所示: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擴展資料: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

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5. 甲骨文怎麼寫啊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 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其主要特點: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鋭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

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6. 甲骨文的你怎麼寫

你字甲骨文的寫法如下圖:

你拼音:nǐ,注音:ㄋ一ˇ,簡體部首:亻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7畫,繁體部首:人部

五筆:WQIY,倉頡:ONF,鄭碼:NRKO,四角:27292,結構:左右,電碼:0132

區位:3667,統一碼:4F60,筆順:ノ丨ノフ丨ノ丶

釋義:

1.人稱代詞。

2.有時也用來指稱“你們”,如:~校。~局。~公司。

3.“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這個…”和“那個…”的意思:三個人~看看我,我看看~,誰也沒説話。~一條,他一條,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條建議。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一、你好(nǐ hǎo):用於有禮貌的打招呼或表示與人見面時的問候。

二、你們(nǐ mén):一般是稱呼説話的對方(複數)。我到時候通知你們。

三、你死我活(nǐ sǐ wǒ huó):形容鬥爭十分尖鋭你死我活的鬥爭。

四、你爭我奪(nǐ zhēng wǒ duó):指相互爭奪這種你爭我奪的場面還不少。

五、你追我趕(nǐ zhuī wǒ gǎn):

1.相互輪流走過身邊或向前面越過:巨大的卡車和小型汽車沿着公路你追我趕。

2.比喻在前進的道路上競賽,有褒義:各車間、各小組都在你追我趕,爭上游。

7. 甲骨文怎麼寫

若問正宗的甲骨文怎麼寫?先要了解甲骨文主要特點:

一是形體不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有正有反。

二是行文的程式不統一。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都有,所以現代人讀起來也有相當困難。

三是因為文字是用銅刀和石刀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筆畫細而硬,而且多用方筆,圓筆很少。

★樓主問正宗的甲骨文怎麼寫?那必須對現有的甲骨文有所瞭解:

一、熟研甲骨文成果。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到現在,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台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我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為止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二、前輩所寫的著作引來參考:1.光緒二十九年,劉鄂《鐵雲藏龜》。2.孫詒讓(清·同治年間的舉人)在55歲完成的《契文舉例》。3.郭沫若1931年完成的《甲骨文字研究》。4.解放前羅振玉著《增訂殷墟書契考釋》。5.現代學者所研究的成果書藉,如於省吾著《甲骨文字釋林》(1979年)、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2008年上海大學出版社)、楊寒梅編寫的《圖説漢字五千年》(2009年武漢出版社)、左民安著《漢字例話》(1984年10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他的《細説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2009年7月北京九州出版社)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你才能在書寫甲骨文時做到遊刃有餘。

若不對以上那些文字有深刻的閲讀、記憶、臨摹、默寫,怨怕很難“正宗”地書寫出甲骨文來。

★又見樓主有問:問“正宗”二字如何寫的。現引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第0106、0566條: ★註明:①字例中的“期數”是指該字應用時期。如“一期”是“武丁”時期;“五期”是指“帝乙”、“帝辛”時期,即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湯-紂辛)。②字例中的“甲、鐵、前”是指該字出處。如“甲”出自《殷墟文字甲編》;“鐵”出自《鐵雲藏龜》;“前”出自《殷墟書契前編》等。

8. 甲骨文個字怎麼寫

甲骨文個字怎麼寫

甲骨文中好像還沒有發現“個”字。

籀文“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