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綜合知識>

產業化程度怎麼寫

綜合知識 閱讀(1.61W)
1.如何寫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首先:產業這個概念是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個概念屬於相對宏觀的範疇, 並不具體指某一行業,某一市場下的某一特定經濟行爲。

產業化程度怎麼寫

企業產業化應該是將企業“上升”到或者說用社會整體看待產業的視覺去看待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站在相對高度來統一調配整個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簡單來說它屬於企業戰略理念中的一種(特別是相對於那些 多元化或者業務涉及上下游的集團公司,而基於此制定的戰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市場價值。

2.如何寫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首先:產業這個概念是居於微觀經濟的細胞與宏觀經濟的單位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個概念屬於相對宏觀的範疇, 並不具體指某一行業,某一市場下的某一特定經濟行爲。

企業產業化應該是將企業“上升”到或者說用社會整體看待產業的視覺去看待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站在相對高度來統一調配整個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簡單來說它屬於企業戰略理念中的一種(特別是相對於那些 多元化或者業務涉及上下游的集團公司,而基於此制定的戰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市場價值。

3.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什麼方面

首先,來認識什麼是農業產業化?

所謂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市場爲導向,提高比較效益爲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

其次,來認識農業產業化的特點,這樣,你就要對照這個特點,來判斷這個產業的產業化程度高低了。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爲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佈局過於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這些只有透過專業化才能實現。特別是作爲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的農副產品生產,要求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模化: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其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只有達到相當的規模,才能達到產業化的標準。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一體化:即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處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社會化:即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建立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對一體化的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資訊、技術、資金、物資、經營、管理等的全程服務,促進各生產經營要素直接、緊密、有效的結合和執行。

8、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應是規範的企業化運作,而且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爲了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執行的計劃性、規範性和標準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目前農業產業化的主要問題(當然不只是這些):

一是農民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生產多了砍、少了趕、一哄而上、一鬨而下、大貴大賤、大起大落的情況多次反覆出現;農民生產規模小,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履約率低,很難進入大市場、大流通。

二是城鄉關係、工農關係不協調,農業比較效益低,與其他產業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銳。農民務農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減緩,農業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三是農業領域市場法規不配套、不完善,農村經濟執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趨明顯。隨着市場行情的變化,農產品加工經營者或者搶收搶購,或者拒收拒購,農民或者待價而沽,或者有貨難售,各方之間缺少利益連接機制,經濟行爲隨意性很大,影響了農業穩定發展。

4.科技成果產業化 實施情況怎麼寫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爲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爲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爲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透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