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普知識站>生活小常識>

爲什麼南北小年時間不一樣

生活小常識 閱讀(7.97K)

爲什麼南北小年時間不一樣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

中國大部分省份,特別是廣大的北方地區稱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是臘月二十四爲小年;江浙一帶部分地區稱正月初五爲小年;而國內爲數不少的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爲小年;也有的地方把冬至叫小年。不過在全國範圍內流傳最爲廣泛的小年節,指的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節。

爲什麼南北小年時間不一樣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爲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爲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裏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爲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祭竈的傳說

傳說中的竈王爺被玉皇大帝封爲“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竈火和相關事宜,人們尊之爲“司命菩薩”、“竈君司命”,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備受尊崇。那麼到底竈王爺是何許人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泥水匠“張竈王”之外,有人認爲是炎帝、祝融,還有人說是一位穿紅衣服的美女。全國各地均有許多關於竈王爺的有趣傳說,故事中對竈王褒貶不一。山東民間最爲流行的說法是:竈王爺姓張,名單,字子郭。關於竈王爺張單,民間流傳着這麼一首民謠:

竈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

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麪湯。

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這首民謠就來自於竈王張單的傳說故事:從前有個人叫張單,字子郭。他妻子叫丁香,爲人勤勞賢惠、孝順父母。張單不願守在家裏種地,就出門做生意,後來發了財,回家之後他竟然嫌棄自己的糟糠之妻,一紙休書把丁香趕出了家門。

第二年他便娶進了一位名叫海棠的女人做老婆。因爲海棠生活揮霍奢侈,而張單也在外肆意吃喝嫖賭,所以家道很快就敗落了。後來一場大火又將家裏的剩餘財產全部燒光,嫌貧愛富的海棠也改嫁他人了。從那以後,張單隻得靠乞討度日。有一年的臘月二十三,他要飯時竟然要到了自己原配妻子丁香的家裏,面對昔日善良的妻子,他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一頭鑽進爐竈裏,說什麼也不肯出來,被活活憋死了。因爲玉皇大帝也姓張,就把張單封爲竈王,不過爲了警戒人們不要犯他犯過的錯誤,就命令他每年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一年來這一家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