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笔记体怎么写

综合知识 阅读(1.62W)
1. 什么是笔记体

断代体的意思从名字上分析 是隔断的一个时期 前后没有联系 一般叙述的很详细 专讲某个朝代 但是时间很短 比如《汉书》 只讲西汉一朝的历史 编年体的意思 是以时间为主要线索 比如某一年 某一月 发生的事情 全部纪录下来 是按时间记的 类似1999年发生了那些事情记下来 2000年发生的什么事几下来 可能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事情纪录在不同年份里 比如《左传》 纪传体正好相反 是以人为线索 也就是某个人为一个传 这个传只说他一个人 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 比如《史记》 项羽本纪中只记载项羽的事情 笔记体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 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与故事情节,则是他最大的特色 比如《世说新语》。

笔记体怎么写
2. 阅读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

书名:

作者:

文章背景:(可有可无)

好句好段摘抄:

【1】

【2】

语言赏析:(可有可无)

读书心得:(重点)

怎样写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3. 怎样写随笔

一、对随笔的认识 在报刊上,我们常看到一些加花边的短文,篇幅多在千字以内,内容囊括古今中外,形式或叙或议,手法各呈缤纷,语言风趣、幽默,文学性趣味性兼备,我们通常将这些短文叫随笔,或叫杂记、杂说、小品文、札记、随感、杂感等(也有将杂记、随笔相提并论的分法)。

随笔是杂文的一种,它比一般杂文更短小,更自由。写杂文多半是为了发表,而写随笔则往往是积累资料,录以备忘,它不一定工整地写在稿纸上,而大量的是写在笔记本上。

当然如有写得好的,可以公开的,可稍作加工,誊清发表。所以,随笔在未发表之前,也是一种笔记形式。

随笔是一种方便、自由、易学的形式,无论老少和文化高低都可掌握。尤其是理论、政治、教育、新闻、文艺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学会写一手漂亮的随笔,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业务提高的需要,也是写作积累素材的需要,进行思想修养的需要。

当你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随笔便可发表、结集出版,这样,还会留下自己一生的奋斗足迹。可见,学会并坚持写随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随笔的一般特点 随笔的共同特点一般有以下四条: 选材的广泛性。随笔要写什么。

完全由作者自己决定,在时间上可古可今,在地域上可中可外,在内容上,可以是军事、历史、哲学、政治等等,也可以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边缘学科等。一般说来,作者选材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本职业务和业余爱好来选题,这样便于驾驭,随手拈来,不致于形成思想负担。

当然,知识面宽的同志,选题范围完全可以涉猎于专业知识、业余爱好之外,即使这样,也还是大体上有一个相对集中,不可今东明西,互无联系。 形式的多样性。

随笔是最自由无束的文体,正因自由,形式才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正面歌颂,可反面揭露;可旁敲侧击,冷嘲热讽;可抓其一点,生发开去;可指点江山,纵论国政;可小抒心志,娓娓而叙;可大声疾呼,谈笑怒骂;可评点议论,提出新见;可通过分析,摆出疑问。

总之,不要拉开写文章的架式,不要受框框条条的束缚,越自然、随便越好。 较强的可读性。

所谓可读性,就是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事情要新鲜,叙述要幽默,语言要通俗、形象、生动,不要故作高深,追求生涩、隐晦。

短小精悍。随笔一般不超过千字,还可短到几百字、几十字。

《搜神记》中的杂记,一般都不长,象卷十三“木蠹生虫,羽化为蝶”,只有八个字。随笔的记事可以有头无尾、掐头去尾、截取横面,议论也只概括地写下主要观点,不必贪长求全。

三、随笔的种类、内容、形式多样 正因随笔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它的种类也是难以归纳的。这里只举若干常见的形式。

供初学写作者参考。 1.记事。

可以有头有尾记一个耳闻目睹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只记一个故事的片断。古代的杂记如干宝的《搜神记》就属于这种。

2.议论。实际上是有感而发的小论文,针对性较强,有棱有角,具争辩性、战斗性。

如鲁迅的《文学和出汗》、《习惯与改革》、《论雷峰塔的倒掉》等,都是以议论为主的。 3.夹叙夹议。

即有叙有议,叙事和议论不分家交替穿插进行。现代杂文多采用这种手法。

4.抒情。即记下自己偶发的真情实感,一般应有真知灼见的警句出现,切忌无病呻吟。

例: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第八节。 5.讽刺小品。

象一幅幽默的讽刺漫画,用简练的笔,勾描出鲜明的形象来。例:鲁迅《半夏小集》之一。

6.打油诗。偶有所感,凑几句幽默、通俗、含义深刻的打油诗,也是随笔的一种好形式。

它一般不讲格律,不拘长短,顺口就好。例:鲁迅《好东西歌》。

7.纪念文字。亲朋去世,以文纪念,可以将思念之情融进回忆之中,写成有叙有议有抒发感情的随笔。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忆刘半农君》等,均属此类。 还有很多种,如读书札记式,作品评介式,寓言、笑话式、三言两语式等。

只要用心捉摸,还可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随笔品类。 四、写随笔应注意的问题 戒杂。

杂,本来是杂文随笔的特点。但杂文、随笔之杂,是体裁杂交、题材广泛意义上的杂,也包含材料运用的丰富、表达手法的多变等。

但就每一篇随笔来讲,主题思想要集中、明确,不能离题万里、节外生枝,以致主题含混,不知所云。要把随笔当成一篇文章写,一篇讲一个中心,一个侧面,主题很明确。

这样,久而久之,便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 戒草。

有人以为随笔就是随意一写,这是不对的。随笔虽属笔记体,但又与个人的心得、笔记不同。

它是文章的资料库,本身又可以单独成文。象鲁迅的书信、札记、随笔、手稿等,每一篇都精心为之,决不草率,因此,每一篇都可单独成文发表。

如果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或材料堆集,不加选择;或观点缺乏提炼,矛盾百出;或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或字迹如龙飞凤舞,凡人难辩,那不仅会为自己日后使用这些文字带来麻烦,也会为后世研究自己的人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还是拿出匠心来,精心写好每一则随笔,即使三言两语,也要认真对待。

戒硬。所谓硬,主要指不灵活,有架子。

写随笔最怕有架子。架子就是框框、程式。

随笔。

4. 笔记体小说的与传奇体小说的区别

其一,传奇体作家更热衷于生命力的弘扬,笔记体作家则较多关心智慧与伦理的健全。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视内在智慧的时代,风度、言行作为内在智慧的外现才成为众所欣赏的对象。绘画艺术中的“以形写神”,语言艺术中的“言不尽意”,都强调“神”、“意”即思辨智慧的主导地位。

魏晋风度的具体形成如药、酒、姿、容等,概由带玄学色彩的人格生发出来。所以,这时期的轶事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乐旷多奇情”、“类以标格相高”。

就著述方式言,以类相从,体例严谨;笔墨简约,风格一致;这种对于笔记体小说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的讲究,正是内在智慧向艺术世界拓展的第一步。至于作者以空灵的胸襟、玄学的眼光所体会、所观察、所把握到的美,亦多富于“静”的哲学气质,这就与传奇体多“动”而少“静”大不一样了。

甚至轶事小说中笑话类作品如《笑林》也以“举非违,显纰缪”,从反面启迪智慧为主。宋以后的笔记体小说,在智慧、伦理二者中,似对伦理更看重一些。

比如清代纪昀就说他写《阅微》“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若干畸形的笔记象金捧阊《客窗偶笔》、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订奉恩《里乘》,“盛陈祸福,专主劝惩,已不足以称小说。

其实,宋以后的笔记体小说还是以智慧为主。但已不是魏晋那种基于名理思辨的智慧,而是走向日常生活的掌故意味鲜明的智慧。

或为“史官之所不记”的朝廷遗事,如欧阳修《归田录》;或多载“嘉言韵事”,如宋王谠《唐语林》;或详于各地风俗及民间杂事,如宋庄季裕《鸡肋编》、周去非《岭外代答》;或记岁时娱乐、市井琐细,如宋周密《武林旧事》;或“上自廊庙实录,下逮村里肤言,诗话小说,种种错见”,如元末陶宗仪《辍耕录》;或将“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点染成篇,如明末张岱《陶庵梦忆》。总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并能对读者的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臻于儒雅。

连志怪也有明显的偏重智慧的倾向。魏晋南北朝志怪,其美感魅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可以“广异闻”;宋以后的志怪,能向读者提供的新鲜“异闻”看来不多:奇奇怪怪的事经过反复讲述就成了陈辞滥调。

要出新,就要另辟蹊径。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将生命力和“孤愤”注入其中,这是一条路;笔记体作者如纪昀等则是将智慧注入其中,以“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为核心,目的在于益人神智。

其二,笔记体小说写生命力的弘扬,重视雍容的气象,力戒虚浮骄矜,虚张声势。《世说新语》在《汰侈》、《任诞》、《惑溺》等门以皮里阳秋的手法批评了过度的任性放浪与挥霍豪奢;东阳无疑《齐谐记》叙薛道询“服散狂走,犹多剧,忽失踪迹,遂变作虎,食人不可复数”,意在嘲笑那些无节制地服五石散的名士。

《阅微草堂笔记》更经常对虚浮骄矜、虚张声势的名士风度予以针砭,如卷十一指出:“伪仙伪佛,技止二端:其一故为静默,使人不测;其一故为颠狂,使人疑其有所托。然真静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伪也。

真托于颠狂者,必游行自在,凡张皇者伪也。”而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正有大量“狂生”,在蒲松龄笔下,使酒骂座的灌夫尤其受到推崇。

比较起来,笔记体风格平易,易为读者接受,但也不免减弱了力度。 ?。

5. “文”繁体字怎么写

“文”字没有繁体字:

文拼音:wén

释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2、刺画花纹: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文客[wén kè]

文人墨客。

2、灵文[líng wén]

指宗教经文。

3、点文[diǎn wén]

评点文章。

4、文曜[wén yào]

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称。

5、文制[wén zhì]

文制。

6.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是哪一部

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宋史·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