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二十四节气节

综合知识 阅读(2.08W)

二十四节气节

1.数九节气歌。数九节气歌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照阳历划分,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节气。这些节气歌都是从古代的农事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立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农业生产创高优。此时,南风吹,雪化了,小鸭子、嘎嘎乐跳进河里洗个澡。

3.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的临近。惊蛰时节,天气开始变暖,地气开始回升。冬眠的蛰虫开始苏醒,冬麦也开始播种。整个春季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4.谷雨。24节气歌中,谷雨是其中的一个节气。谷雨的节气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

5.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预示着冬季进入了一个更加寒冷的阶段。在大雪期间,农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经营农业生产,以创高产为目标。此时,需要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6.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小麦也开始生长。立夏歌中歌颂了立夏时节的景色和气候特点,描述了麦苗长势喜人,农民在麦田中耕作的场景,还提到了立夏防风的重要性。

7.清明。清明时节,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小暑。小暑是夏季的一个节气,它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开始转热。在小暑这个节气,人们可以感受到阳光的强烈和空气的湿润。此时,人们需要多喝水,避免中暑。

9.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在这一节气中,天气逐渐变冷,白天也较长。播种冬麦是秋季的重要活动,而收割葵花则是春季的工作。

10.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11.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冷的时期。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开始注意防寒保暖,同时也在园林、农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2.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昼夜平分,万物复苏。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春分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人们期待的丰收时节。

13.秋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秋天天候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此时,农民们开始碾谷脱粒,交公粮,防霜听气象。秋分也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

14.霜降。霜降是24节气之一,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霜降到结冰又结霜。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同时开始翻耕土地,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15.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雨水滋润大地,给万物带来生机和活力。

16.寒露。寒露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表示此时寒气开始渗透,天气逐渐转凉。寒露时节,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农田也开始忙碌起来。

17.大暑。大暑是夏季的一个节气,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引发中暑。此时要注意防晒、补水,避免中暑。

18.小满。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小满是指在小满节气期间,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没有完全进入夏季。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19.芒种。芒种时节,夏长麦收,喜洋洋收成丰收。梅子黄时雨,田间插秧忙,孩童拾新麦,村妇紧打场。芒种也芒收,汗水湿衣裳。夏时辛苦日,秋来闻稻香。

20.岁时歌。岁时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记录了人们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历程和变化。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全文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1年1月20日,即将迎来农历年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就会开始新轮回。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

歌渔者新编《廿四节气歌》: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东北版《廿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另一个版本《廿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二十四节气歌的全诗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歌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歌全名就叫做二十四节气歌。

全诗包括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包括寒来暑往等季节变化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发生时刻。对于以农耕为依赖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有多少,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节气便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表达,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二十四节气歌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这一年上半年12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古时候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