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广州人喝茶的讲究

综合知识 阅读(2.12W)

广州人喝茶的讲究

广州人喝茶有很多讲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

1. 泡茶方式:广州人传统的泡茶方式是以壶为中心,将茶叶充分浸泡,并且严格控制泡茶时间。通常会使用白开水进行预热,再把茶叶放入壶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等待茶叶展开,顺次斟泡,保证每杯茶的浓淡相当。

2. 茶具选用:广州人对茶具的选择非常讲究,通常会选择优质的紫砂壶、白瓷杯、木质托盘等,以提高品茶的质量和享受感。

3. 茶点搭配:广州人非常注重茶点的搭配,会根据茶的种类、口味和季节选择不同的茶点,如香脆薄饼、糯米糍、咸肉酥等。

4. 茶道礼仪:广州人对茶道礼仪也非常注重,传统的倒茶礼仪、斟茶礼仪等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总之,广州人对品茶非常讲究,追求茶的品质和享受,同时也注重茶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广东人喝茶有哪些讲究?

1、饮茶时不应大口吞咽,应小口仔细品尝。在饮茶的时候,不要大口的吞咽茶水,或者是制造出咕咚咕咚的声音,这样不仅表现得不礼貌,还会将礼仪分大减,其实喝茶的时候,要小口小口的喝,仔细的品尝,如果有茶叶在水面上漂浮,那样可以用茶杯盖将其拂至一边,或者也可以轻轻的将茶叶吹开,切记,不能吃茶叶更不可用手把茶叶从杯里捞出来。

2、再三请茶提醒客人该告辞。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在以前,我国有再三请茶的敬茶方式,这样是做是为了提醒客人应该要告辞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招待一些老年人或者是海外的华人时,不要再三请茶(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对方喝茶)。

3、人多嘈杂时可行叩手礼。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并说“谢谢”。如人多、环境嘈杂时,也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品茗后,应对主人的茶叶、泡茶技艺和精美的茶具表示赞赏。告辞时要再一次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广东喝茶的讲究

广东喝茶的讲究有:

  1、必备“烹茶四宝”即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

  2、茶杯应为半个乒乓球大小的半圆杯,通常在茶盘中放置3只至5个只不等,专供饮茶之用;

  3、泡茶用水最好选择甘冽的山泉水或者井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

  4、泡好的茶水要趁热品尝,但切记不可牛饮;

  5、喝茶前应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茶汤在口中迥旋品味后咽下;

  6、茶桌上对于帮助倒茶者不要口头道谢,应用双指关节在茶桌上轻轻敲打两下表示感谢即可。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是什么?

1、广州早茶喝茶规矩:关于烫碗

在广州,老广饭前茶前都要先用热茶清洗一遍餐具,茶楼一般会提供一个透明的塑料大碗,冲洗之后直接倒在里面,来喝早茶当然要“入乡随俗”咯!

2、广州早茶喝茶规矩:关于点餐

现在的茶楼一般有两种点餐方式,一种是现代的自助式,就是给你一张菜单自己勾选之后给服务员,餐单上一般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等不同的茶点类型,从“小点”到“超点”价格越来越贵;另一种是传统的“推车仔”,服务员推着茶点的小车,你自己选择想要吃的茶点,然后服务员在点心卡上盖印,很有怀旧风。

3、关于选茶

老广非常喜欢喝茶,茶的种类很多,一般就是常见的红茶、菊花茶、铁观音、普洱之类的。中老年人偏好于云南的普洱茶,暖胃、润滑,年轻人偏向于喝福建的乌龙茶,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观音,提神、消滞。选茶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讲究,按照自己平时的喝茶习惯来就好了,喝茶一般按人数收费(一人一个茶位费)。

4、关于斟茶

斟茶的顺序一般是先人后己,且斟到七分满即可。别人给你斟茶,一般要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轻叩桌面以表谢意。

5、关于添茶

如果需要添茶,无须大声叫服务员过来,一般只需要把壶盖揭开一半搁在茶壶上,服务员看到就会过来帮你加水,已然成了一种默契。不过如果生意太忙服务员长时间不过来的话,就需要叫“靓女”或“靓仔”示意他们过来加水了。

广东喝茶礼仪手指点是什么?

广东喝茶手指礼仪有:

1、长辈对晚辈,一根食指敲一下,表示点头示意,敲三下,表示赞许;

2、平辈之间,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并拢,代表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相当于三作揖;

3、晚辈对长辈,五指并拢,代表五体投地,敲三下行膜拜礼。遇到特别尊敬的人敲九下寓意三拜九叩。

广东人饮茶的叩指礼

传说来自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乾隆皇帝是微服私访,大臣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会暴露皇帝身份,所以就用三根手指弯曲代表三跪,在桌子上轻敲九次代表九叩。汉语中“手”与“首”的发音相同,所以在桌面上“叩手”也相当于在地面上“叩首”。后来几经流传,叩手就演变成广东人的饮茶礼仪。当然了,叩指礼也不仅仅用于喝茶,喝粥,喝酒,喝汤等场合,都可以用。

广州饮茶【广州的饮茶文化的内容】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广州的饮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广州的饮茶文化的内容

  一、“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广州话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岭南,春早;岭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饮茶配以点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并不能在理性上认识 “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喂饱肚子;聊天,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楼)吸收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精明的广州人何乐而不为。

  二、茶、茶点、茶楼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橱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结帐。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广州茶楼所供应的点心,开始时较为简单,仅有蛋卷、薄饼、酥饼之类。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时期,茶楼的点心出现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各种富有岭南特色的包点,以及岭南特有的用肉类制作的“烧卖”,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烧包、腊肠卷,以及排骨烧卖、干蒸烧卖、虾饺烧卖等。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二十世纪初,广州配茶点心愈来愈丰富,茶市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适应竞争的新形势,惠如楼首创“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品种,以吸引茶客。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人饮茶,讲究环境。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乘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名伶演唱,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消遣与歇息,顾客多为“苦力”(搬运工)和“收买佬”(收破烂者)等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老茶居有市内的惠如、巧心、太昌,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

  广州的饮茶文化的介绍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依然十分流行。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有的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不过,广州人在闲暇时也以在家里饮“功夫茶”为乐事。“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据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此外,饮凉茶也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饮凉茶就是把药性寒凉、能清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清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如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于它清热解毒、消炎去暑的药用功效明显,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另外,还有如石岐凉茶、健康凉茶、金银花茶、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等也都是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80年代以来,为方便饮用,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的必备饮品。

广州的饮茶风俗独特之处:叩手谢茶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饮茶是很多人都喜爱的。在茶馆临窗而坐,聚几个亲朋好友,边饮茶边畅谈,好不惬意啊。广州人嗜好饮茶,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惯,也是广州的一大特色。但你知道广州的饮茶风俗吗?广州 饮茶文化 的独特之处在哪吗?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饮茶有一不成文规矩:茶客们平常可以粗口烂舌,但斟茶和饮茶日寸,得互敬互让,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对方给自己斟茶,也一定以两指轻叩桌面,表示谢意。这种叩手茶礼一直维持至今,成为岭南的一种民情风俗。问其渊源,广州人的叩手谢茶,有一个故事: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他只带一个仆人,来到广州西关泮溏村口“享顺楼”小茶楼饮茶。一个伙计手捧两个茶盅,里面装着茶叶,放在乾隆与仆人桌前。然后,另一伙计右手挽一个大的铜水煲,来到乾隆帝面前,左手拎起茶盅盖:右手往上一提,妻时,一股滚水从铜馒嘴泻下,势如青龙吐水。乾隆吓了一跳,可再一看茶盅,恰好灌满大半盅茶,周围点滴不漏。

  乾隆十分惊讶,问伙计:“为什么要这样沏茶?”

  伙计笑答:“官人,这是虾眼水冲茶,老规矩了,水刚刚开,才起泡眼,广东人俗称虾眼水,需要从高处往茶冲撞,第二回才在低处冲茶,只有这样,茶才会出味。”

  “为什么你能做到滴水不漏?”乾隆又问。

  伙计一笑,说:“熟能生巧吧。”

  乾隆听得高兴,站起来,自己拎起铜水煲,学着伙计的模样,往仆人的茶盅里冲茶。

  这一下,可把那仆人吓得几乎掉了魂,乾隆给仆人斟茶,自己如何变得起!按朝中规矩,这属皇帝赏赐,要跪在地上叩头谢恩,三呼万岁的。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他的身份。仆人情急之下,连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势,中国名茶网在茶盅边的桌面上,“笃笃笃”连敲几下,表示叩头谢恩。

广东茶文化丨得闲饮茶有啥讲究?

广东茶文化“得闲饮茶”有啥讲究?

“得闲饮茶”实际上就是“改天约”的意思,相当于古代人说的“后会有期”的说法。在不少的广东人眼里这就是一句常挂嘴边的打招呼话语,也是一句答谢友人的礼节性用语。此外,饮茶并非只有早上才可以喝,在广东基本全天都能喝上茶。也并非是单纯地喝茶,不少的广东人会把喝茶作为正餐,点上几笼点心,几份肠粉、粥等食物,冲泡一壶茶一坐就是一天。

一盅两件一盅两件指的是一壶茶和两份点心,如今大多被认为是“饮早茶”的方式,是一种汉族民间饮食风俗。在广东地区,每天清晨,不少的茶楼已经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他们会点上一盅两件,惬意的早茶时光就开启了,边喝茶边吃早点聊聊日常。

渌碗筷古时候,并没有消毒柜,而我们泡的第一壶茶一般都是不喝的,直接倒掉就会浪费,所以一般就用来洗碗筷,希望能够做到高温杀毒的效果。这种操作直到如今也一直刻在每一位广东人心中,基本出去吃饭也会有洗碗筷的习惯。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以前做生意的人都喜欢到茶楼谈生意,就会认为开水洗碗筷指的是“水围财”,所以每次喝茶前一定会做这件事。

揭盖续水传说,以前广州一名恶少都麻雀输了钱,设局把麻雀放进茶壶叫服务员来加水,结果打开盖子麻雀飞走了。恶少趁机敲诈了茶楼老板一笔,损失了大几千块。老板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便张贴启示,茶客如需续水自行揭盖。

随后,不少的茶楼也纷纷效仿,这也成为了不少广府人饮茶习惯。在茶楼饮茶的时候,如果想让服务员帮你加水,只需要揭开盖子,把它放在茶壶柄上,茶楼的服务员看到,就会过来帮忙加水。不仅避免了公共场合大声呼叫,也可以避免中断聊天。

广东早茶的习俗

其中广东的首府广州更是以喝早茶著称,而广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

广州人把饮茶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之意)的口头禅。广州人讲究“食不厌精”,但点心的价格是高低都有,穷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价格实惠、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有钱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

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较重,他们称茶馆为茶楼,一般高3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5米左右,舒适清雅。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东南亚式的。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种类繁多。

广州著名的茶楼有很多,如:陶陶居、成珠楼、莲香楼、惠如楼、祥珍楼、太如楼等,均为广州百年老字号茶楼。曾被称为“二厘馆”的茶寮、茶座、茶室则更早遍布于羊城的大街小巷。其中陶陶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广州最古老的茶楼之一,清末时维新变法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就常光临陶陶居,并题写了“陶陶居”三个字。布局别致,以经营中式饼食和茶面酒菜驰名,在东南亚一带华侨中享有盛誉。茶楼泡茶十分讲究,用红泥做成的小火炉,烧乌榄核做炭,瓦茶煲内是沸腾的九龙泉水,盅内装着客人自选的茶叶,还有专人侍候。

在广东城市或乡村小镇,吃茶常在茶楼进行。例如假日,全家老幼登上茶楼,围桌而坐,饮茶品点,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更是其乐融融。亲朋之间,上得茶楼,谈心叙谊,沟通心灵,倍觉亲近。所以许多即便交换意见,或者洽谈业务、协调工作,甚至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也是喜欢用吃(早)茶的方式去进行,这就是汉族吃早茶的风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甚至更加延伸扩展的缘由。

值得注意的是:“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

广东人的早茶是茶吗?有什么讲究吗?

不是,在广东,在饮早茶时候有非常多不成文的规矩。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与发展以后,广东早茶有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暗语”和习惯。这些习俗让广东早茶增添了非常多细节上的故事和精彩。这部分规矩包括:揭盖续水、问位点茶、行叩茶礼等等。里面最著名与有特色的就是行叩茶礼了。“叩茶礼”就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叩茶桌对于那些为自己倒茶的人表示感谢。

它的起源,有一个典故:“一盅两件上茶楼,茶礼笃台叩指头。“据说清朝时期乾隆皇帝私访江南,在周日清来茶馆饮茶。他非常好奇非常感兴趣茶馆伙计上茶的方式,便效仿伙计给周日清倒茶。受宠若惊的周日清,皇帝帮自己倒茶,这是叩头下跪也换不到如此荣耀啊。可是他害怕暴露了乾隆皇帝的身份,会破坏微服私访。所以它急中生智,弯下手指敲打了桌子,来代替叩头之礼,巧妙化解此次尴尬。从那时候开始,在茶馆里这种叩茶礼就流行起来了,成了一种喝茶习惯。

除此以外,揭盖续水在你喝早茶的时,要是你需续水,那你只需要打开茶壶的盖子放壶的边缘,服务员见到了就会帮你倒茶。这一样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据传,去茶馆喝茶里面有一个无赖,让服务员帮他倒水。可是服务员一打开壶盖时候,他便惊呼了一声,然后惊恐地讲茶壶中一只价值千金的画眉让服务员给放飞了,并让茶馆赔偿他的损失。那个时候店主感到非常委屈,可是对无赖又没有办法,于是定下规矩,规定之后喝茶的人要是想加水,要自己打开盖子,预防类似的欺诈再次发生。现在,这一习俗已经是茶客续水的信号,不再每次需要叫服务员过来。

倒茶的同时,还要学会一个秘诀:“胆大心细”,“胆大”是倒茶时候需要一次性倒下去,不能断断续续,“心细”就是倒完以后的,收的要快,不能滴水。

为什么广州人喜欢吃早茶,喝早茶有什么讲究?

来到广东,如果有朋友跟你说:”明天请你喝早茶“,那多半是把你当成了自己人。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广东人为何能把一顿早餐,吃得这么活色生香,郑重其事,而当你身处其间,便能从眼花缭乱的点心盘里,深深地感受到”家“和”生活“在其中的意义。

要说早茶的起源,当时广州作为港口,早起赶工的人们,就会有泡茶,吃茶等工作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喝早茶。大家聚在一起, 聊聊东家长李家短的,最后这个习俗也就成了。

早茶,是广东人享受一整个上午的聚会。最早到的是起得早的老人家,一张报纸,一盅两件,几个老伙计,慢慢叹两个小时,陆续等来家族里的小辈们。第二代聊着彼此的孩子谁升了职,谁生了BB,顺手加两笼凤爪;第三代打着呵欠,慢慢腾来,一边招呼家里的长辈,一边拿从小爱吃的虾饺,什么股市啊、行情啊在推杯换盏间,聊得风生水起。 所有的美食能让人记住的都不是美食本身,而是盛于其上的人情和亲情,为了这一次忙里偷闲的盛宴,广东人愿意”早早“地来叹这口”茶“。

茶出休闲和品味。

广东早茶,点心先行,有人正是为了吃上名点慕名而至。

广式早茶,有多种食法的结合,点心师傅们的活就是蒸、炸、灼、煎、煮!

这些点心的价格都是标签化的,即点即有,有的则是送到餐桌上。

有几元的鸡丝炸春卷,也有几十元的烧卖。风味冷菜如:水煮花生。之类。

有的地方特色的:沙河粉,广州幸福楼和点都得的叉烧包,广州酒家的饺子。等等。

全民饮茶的广东,也有的吃客家炖汤。潮州粥。现在真的差了很多,茶楼遍地都是,很多都是冷冻品直接加热,除非一些必须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