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多少年历史

综合知识 阅读(1.24W)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多少年历史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历史流传甚广,据传其历史超过三百年。然而由于常年受到大量游客进行采茶、观赏等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大量武夷山大红袍茶树的退化、死亡等现象,因此准确的历史年代已难以考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大红袍"是茶中名品,它的历史有多少年?

350多年。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坝栏内,有岩缝沁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

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扩展资料:

来历

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夷大红袍

武夷山“特殊”的树,距今300多年,“结的果实”却很昂贵 自古以来,我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茶文化。古人将喝茶作为一种爱好,地方也会向朝廷上贡茶叶,比如特别有名的 大红袍和碧螺春 ! 在武夷山,存在着的六棵大红袍母树,有着300多年的 历史 ,具有非常良好的价值与意义。

既然人们提起了大红袍树,那就一定不要忽略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并凭借自身优势成为5景区。自秦汉以来,许多修身养性之人会到达武夷山,因此,现如今的武夷山留下了大量的道观。随着武夷山的 历史 意义和 旅游 意义得以显现,游客络绎不绝,增加了当地的 旅游 业收入。虽然它的 占地面积高达999.75平方公里,但整体的海拔高度并不高 。该处气候为典型的中带气候, 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这才使得大红袍母树由来已久。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民间就已经互相赠送茶叶,以寄托美好的祝福。宋朝时期,皇上和身边的皇亲国戚获得茶叶的具体信息,如此一来,茶叶成为皇家贡品之一。元朝时期,武夷山茶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甚至,相关部门在武夷山设置了专门的御茶园。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皇室之人对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武夷山茶叶闻名已久,专业人员不断地将武夷山茶叶进行培植。直到康熙时期,我国才真正实现了茶叶出口,武夷山茶叶得到众多外国人的喜爱。

事实上, 大红袍作为武夷山最具特色的茶叶之一,一直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和销售量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认为山上只有一棵现存300多年以上的大红袍母树,事实并非如此, 大红袍母树分为六棵 。由于大红袍母树的产量特别稀少,相关部门直接管理了大红袍母树,并将其作为赠送外宾的礼品之一。

1998年,一位来自澳洲的许先生花费了15.68万元,购买20克,仅限弥足珍贵,普通人很难购入。

2002年,茶叶产量变得越发稀少,20克茶叶的销售价格达到了18万。

2005年,价格再一次上涨,大红袍母树的茶叶销售价格达到19.8万。

正是由于大红袍母树茶叶的珍贵性,这才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大红袍母树的繁殖与培育。现如今,人们对大红袍茶叶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现有的武夷山母树茶叶不可能满足众多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量。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 工作人员成功实现武夷山大红袍无性繁殖 ,在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础上,还能够利用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提高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产量。

市面上,我们可以买到的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大都是来自六棵大红袍母树 。早在2006年,大红袍母树的产量就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如果不加以保护,很有可能导致大红袍母树面对着非常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 相关部门禁止采摘大红袍母树的茶叶,投保了1个亿,并且还会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照顾 。

正因如此,市面上,大红袍茶叶的销售价格并不相同, 纯种大红袍茶叶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非纯种大红袍茶叶的销售价格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人们一定要认准正规销售渠道,并非购买到味道与价格不成正比的大红袍茶。

总的来说,我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茶叶 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茶叶的身影。现如今,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不同类型的茶叶,其中包括性价比非常高的大红袍。尽管我们无法购买到纯正意义上的大红袍母树茶叶,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极具性价比的大红袍。其实, 武夷山六棵大红袍母树依旧在生长中,只不过六棵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茶叶产量较低,这才出现了后期的纯种大红袍以及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 。

武夷山“特殊”的树,距今300多年,“结的果实”却很昂贵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距今300多年,有1个亿的保险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历史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树龄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有360多年历史,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是乌龙茶的名贵品种,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现在仅有的六株母树大红袍基本不对外销售。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历史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历史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大红袍母树开始实行停采留养的特别保护和管理,从此不再用大红袍母树生产制作茶叶了,最后一次采制的产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大红袍母树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以往每到春茶采摘的季节,是由专家、科技人员组成,高架云梯进行采摘,年产量不足一公斤,从元明以来就是皇室贡品,不过2006年起,国家就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了。

大红袍历史有多少年?

大红袍名称的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进京赴考,途径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和尚,和尚取所藏茶叶泡与他喝,次日病痛即止。丁显考中状元,感恩前来致谢和尚,得知茶叶出处,便脱下状元大红袍披身的,绕茶丛三圈,将其披于茶树之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回京,回朝后不久,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珍藏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披于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所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以此,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盛名也被世人传颂,每年朝廷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纯种大红袍——奇丹

大红袍属闽北乌龙茶,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历史悠久,产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山壁之上,从的三棵发展到现在的六棵。

1962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人员和武夷山茶科所陈德华先生从九龙窠石壁上取3枝剪枝扦插繁育,只有奇丹这个品种成活率高,性优良。但北斗峰的北斗滋味和九龙窠石壁上产的大红袍滋味及其相似。2009年农林大对北斗和奇丹进行DNA对比,证实因九龙窠和北斗峰距离较远,在遗传上有难度,并非同种同物,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遗传组成,系异名同物,因此奇丹被称之为纯种大红袍。

百年商号林瑞苑茶业公司出品的纯种大红袍奇丹,产区半岩,火功中转火,汤色金黄透亮,色如琥泊。品种特征:无性系,小叶类,晚生种,香气馥郁,具有浓郁幽长的花香久泡不退,滋味醇,浓回甘,两腮生香、生津存留感强。

商品大红袍-拼配大红袍

拼配:就是把不同(品种,出场,存放时间)的茶根据市场需求,客户喜好按一定的配比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制成各种特色的大红袍。其理论依据来自大红袍母树中不同品种,不同的品种的成长成熟期不同,采制时自然拼配混合制作,其驱动力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岩茶商品化的需求。通过拼配既能提升岩茶的滋味和香气,又能充分利用各原料的优点,掩盖缺点,并再复制。

现如今发展到只要是武夷岩茶就可以叫大红袍,纯商品化了。大红袍从原来的高大上的贡茶,走入了千家万户的百姓家,成为造福一方的大红袍。

武夷山历史多久

一、武夷山有哪些仙迹

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秦汉以来,为历 代朝廷所推崇。唐时封为名山大川,道书上谓之“第十六洞天”,宋代又称其“道 南理窟”。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生活、讲学40余载,他创办“武夷精合”,并聚 徒讲学,著书立说,成为当时东南文化学术中心。李商隐、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柳永、胡安国父子、徐霞客、戚继光等名儒显宦、文人墨客,也曾驻足山下,寻古 探幽,修筑寺、庙、宫、观及书院187处,亭台楼阁117座,留下传世不朽的诗章 2000余篇,摩崖石刻500多方。

这里的 *** 书院遗址、宋遇林亭窑址、万年宫旧 址、元代皇家御茶园、下梅清代建筑群、桃源洞道观、古摩崖石刻等历代遗留下 来的文物古迹,加上脍炙人口的道教神仙民间传说,构成丰富而神秘的武夷道 教人文景观。

二、武夷岩茶有怎样的历史

武夷岩茶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南 北朝时期,武夷岩茶在社会上就已经初具知名度;到唐朝时,武夷岩茶已经被民 间作为馈赠佳品,有诗为证:“武夷春暖 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等到宋朝时,武夷岩茶的清香甘味逐渐受到社会上层 人士的青睐,一些还把武夷岩茶作 为珍品奉上取宠,武夷岩茶逐渐被列为 贡品;元代以后,武夷岩茶开始远销海 外,到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世界名品,当 时的外国人甚至把武夷岩茶的名字当 成中国茶叶的总称,可见其普及范围十 分广泛。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精 心培育,武夷岩茶的品种逐渐增多,如 今,武夷山已经获得了茶树品种王国的 美誉,各种各样的武夷岩茶让人目不暇接。

三、大红袍历史有多久了

传说:

大红袍的由来

一曰,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故当地县丞于每年春季(到来)亲临九龙窠茶崖,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膜拜,众人高喊:“茶发芽”待红袍揭下后,茶树果然发芽,红艳如染。

二曰:相传清朝时候,有一文人赴京赶考,行到九龙窠天心永乐禅寺,突发腹胀,腹痛不已,后经天心寺僧赠送大红袍茶,饮后,顿觉病体痊愈,得以按时赶考,高中状元。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今科状元亲临茶崖,焚香礼拜,并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大红袍遂得此名。

三曰:大红袍因春芽萌发的嫩芽呈紫红色,远远望去 ,茶树红艳,因而得其名,故历史上亦有“奇丹”之称。

另一传说资料: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四、大红袍历史有多少年

350多年。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坝栏内,有岩缝沁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

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扩展资料:

来历

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

武夷山大红袍是什么茶及其历史渊源介绍

武夷山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一种,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武夷山大红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武夷山大红袍茶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武夷山大红袍茶成品茶香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桂花香真味。因此,武夷山大红袍茶被誉为“武夷茶王”。

武夷山大红袍茶的初制工艺: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武夷山大红袍茶的精制工艺:毛拣、分筛、复拣、风选、拼堆、焙火。

武夷山大红袍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酒、利尿解毒、消炎灭菌、清心明目、防癌、美容等功效。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去梯采之,产量稀少。关于武夷山大红袍茶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山大红袍茶的由来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茶。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大红袍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

大红袍茶树的发展历史

大红袍茶树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给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某某号85年11月17日种)。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二人带着单位的介绍信,来武夷山要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从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时,不知怎的也没把繁育九龙窠大红袍当成急事、大事来办,总认为大红袍茶树已在那里,有人看管,没问题,加上平时经常宣传大红袍,使之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久而久之而敬而远之。

1985年l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最后于1985年I1月17日完好地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回想当年,不知当时为什么只从省所引回五株大红袍,而不多引些,很多很多年后才知道!这五株大红袍是“秘密”的引回,所里领导不知道,这不近似于偷吗?大红袍的神秘又一次演绎着神秘的故事。

五株大红袍小苗在御茶园里茁壮成长着!它承担着加速繁育的任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所育苗木已在岩内外种植。从此,纯种正本大红袍的面积年年在扩大,由于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比较稳定,能被大多数人认识,所以种植面积必将不推而广(原来这五株大红袍现处于留养时期,即休养生息,供观赏)。武夷山大红袍上世纪60年代初神秘的走出九龙窠,等了20多年后,绕了一个大弯,又秘密的走回武夷山。回首40余年的不平凡经历,心里感慨万千……茶大红袍茶树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去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名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武夷大红袍的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北部天心岩下天心庵之西的九龙窠。山壁上有“大红袍”三个朱红色大字,是朱德题刻的。该处海拔600多米,四季气候温和。山间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土壤都是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正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现在九龙窠绝壁上仅仅有四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大红袍传说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个朝代的皇后生病,可是怎么治都无法医治好,于是皇帝就命太子去民间寻找治愈之方,太子就出来寻找了,在找寻途中碰到有一老人被老虎攻击,于是就将老人救下,老人为感谢太子救命之恩,于是问太子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太子就将皇后生病的事情告诉了老人家,于是老人家陪太子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太子将茶叶带回京城让皇后饮用,果然皇后病好了,皇帝很高心于是赏赐大红袍给茶树御寒,封老人为护树将军,后来这茶就被称为大红袍了。

  大红袍传说二

  还有个传说是说有个秀才进京去赶考,在经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刚好被一方丈遇到便将其带回庙中救治,方丈将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泡成茶给秀才喝,后来没几天秀才就康复了,进京考试高中状元,因此回来报答方丈,同时带了茶叶进京想献给皇上,恰好皇上这时病了,怎么治都不好,后来喝了这个茶,病就好了,于是御赐红袍一件并让状元带去批在树上,同时封为御茶,年年进贡。后来这茶就被称为大红袍了。

  大红袍传说三

  大红袍母树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

  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

  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

  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去,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腰……

  第二年长出了茶树……

  以后茶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

;

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母树的习性、分布?

名山出名茶。

早在公元二世纪,福建武夷山就开始种植茶叶。南北朝时期,武夷岩茶已声名远播。

生长在武夷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六株“大红袍”母树,两旁岩壁矗立,日照短,气温稳定,岩上终年有涓涓细泉从岩顶滴落,滋润茶树,随水而落的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不断为茶树补充养分,使母树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品质超群。传统精湛的加工技术,更使母树所产“大红袍”岩韵独特,驰名中外。

“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1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去年11月25日广州茶会上,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18万元人民币,买走了20克母树“大红袍”。

武夷山开辟大红袍旅游文化线路以来,众多海内外游客加入探奇寻宝行列,一睹“大红袍”母树风采。

母树大红袍产于哪里? -

在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重量仅为20克的母树大红袍茶叶竟然拍卖出了20.8万元的高价,是目前所有茶品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一种茶。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区,景区内的天心岩九龙窠是出产高品质武夷岩茶的地方,共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号称“茶中之王”。大红袍是一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水橙黄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醇和的茶品。

清代,这种极为珍贵的茶品仅有母树6株,年产量不到1000克。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试验的大红袍茶叶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大红袍茶树开始大面积种植开来。

目前在武夷山区大红袍茶园有4万多亩。

大红袍母树一年产量是多少?

大红袍母树,从2007年10月10日起,不再采摘。

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 *** 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7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 *** 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大红袍母树三棵六株,为什么这么叫?是三棵还是六棵?

母树看去有六颗,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的。

1、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

2、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 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3、形态特征: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 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 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三从六株大红袍母树的价值?

母树大红袍,清代即已名扬天下的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

,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为贡品,无价。

武夷大红袍的简介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因此得名。大红袍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

大红袍,茶之王者也。生于武夷峭崖悬壁之间。自然纯粹,品高自显,向谓“岩茶之首”。大红袍臻武夷山川灵秀之所钟,蕴岩骨花香至味为涵,口碑极佳,备受茶友青睐。而今大红袍品牌声誉与日俱增,“大红袍、红天下”,名不虚传。

大红袍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其条形壮结、 匀整,色泽深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 ,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坝栏内,有岩缝沁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武夷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的春茶四月底五月初开采,每级又有细分,根据品质分为,以特级为上。除了等级,根据茶青产地不同,还分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的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大红袍的母树仅有数株,堪称茶中瑰宝。从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进行留养,最后一次采制的产品已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茶叶工作者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大红袍茶树取得胜利,其品质保持了原母树优异、独特的风格。 武夷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峰)下天心庵(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窠。山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个朱红字。该处海拔600余米,年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四季气候温和,年均气温约18.5℃。山间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土壤全系酸性岩石风化而成。

大红袍产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九龙窠绝壁上仅仅有四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一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广州茶会上,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十八万元人民币,买走了二十克母树“大红袍”。武夷山开辟大红袍旅游文化线路以来,众多海内外游客加入探奇寻宝行列,一睹“大红袍”母树风采。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至15日高架去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名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