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幼儿园教师怎么写教案|幼儿园教师怎么来写教案

综合知识 阅读(3.24W)
1.幼儿园教师怎么来写教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师怎么写教案 幼儿园教师怎么来写教案

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认知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 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 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

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三、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

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

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四、教具的准备 教具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

可以利用现成的实物,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但绝不可粗制滥造,以免给人造成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中看不中用。

在写教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案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即上面说到的四个大点: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当前,上级评审组评估要求教师写教案,我们按观摩课的要求和格式书写: 如:教学名称(。

2.幼师教案怎么写 参考

教案基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家园互动、温馨提示等。

一、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题材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多、少、深、浅,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去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要具体明确,数量不宜过多。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与幼儿共同活动、感受。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的活动目标所服务,同时是幼儿通过环境、材料或教具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幼儿的兴趣等相适应。

四、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突出重难点。活动过程中应说明教师该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整个活动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知,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参与活动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方面延伸,可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可巩固经验或引导幼儿得到新经验。

六、家园互动。

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幼儿园是幼儿由家庭步入社会的桥梁,我们幼儿教师就是专业人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率先垂范。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凭借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家长和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坚持言行一致,加强教育的一致性。如:要求幼儿游戏或活动结束后收拾玩具,摆放整齐,可自己经常将东西乱丢乱放。告诫幼儿不要有说谎的行为,可自己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告诫幼儿要爱护环境,自己经常随手乱扔垃圾等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很难让幼儿做到。家园互动是为了让家长与幼儿园更好的配合服务并贴近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帮助幼儿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七、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为提醒教师在上课时或一日流程中须注意的事项。

3.幼儿园老师如何规范写教案

摘录参考:

撰写教案(或活动设计)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它体现了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所具备的计划与准备能力。在美国,幼儿园老师撰写教案有规范的模式。下面介绍其中一例。这个教案模表共有十四项内容,每项均要求尽量写得详细准确。

一、活动(课)的信息

此栏包括以下几点:

1.活动的名称;2.教学活动所属的课程领域(如语言、数学等);3.参加活动的孩子的人数及年龄;4.活动的时间、地点。5.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二、活动原理及动机

要表述开展这一活动的充足理由,并回答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间、选择这些孩子做这样的活动;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考虑活动的目的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从孩子身上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促使教师觉得有必要开展此项活动。

三、活动的总的教育目的

活动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教师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培养孩子获得怎样的概念、意识、态度、技能技巧等。如:本活动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州立大纲

有些州设有本州的教学大纲。在这一栏里,教师要联系实际特别注明,自己设计的活动体现了或反映了州立大纲中的哪一条要求。

五、活动的具体行为目标

此栏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表述不能笼统或概念化,要客观描述孩子在活动中可观察到的、可估量的、可操作的具体行为表现。比如:“通过本活动,小朋友要能在众多类似的图片中捡出正确的一张图片。”这“捡出”一词便是一个可观察、可评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

六、认知体现的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

1.实物体验方式,通过与实物的直接交流,而获得最初的整体感性认识。以打电话为例,孩子通过拨号、听电话铃声,或观察别人打电话等活动,感知电话。

2.实物索引方式,从对物体部分属性的感知中推知出它的整体。比如,通过电话铃声推断出电话这一整体实物。

3.实物象征方式。用图画来代表实物,或用某一实物来象征另一实物。比如,用电话机的图片或照片取代真实的电话机。

4.文字符号方式。如写出“电话”或说出“电话”二字来代表具体的实物。在这一栏里,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设计活动的特点,标明四个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教师若是用一只真兔子来展开认识动物活动的话,他就可写明这是“实物体验方式”,若用小兔的图片,则可注明是“实物象征”方式。

七、激发孩子好奇心并促使其产生行为动机的方法

写出将采用的,吸引孩子对活动注意及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法,可包括采用特殊的道具如木偶、小动物,或问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等。

八、活动所需材料

列出活动所需的所有材料。

九、活动的具体步骤、方法

要详细写出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结束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十、所用参考资料的出处

至少列出三条出处,如参考书、网站、博物馆等。

十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如何体现多元文化

要体现对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关爱,如对失明、失聪孩子参与活动所作的特别考虑等。另外,也要使自己的活动尽量反映或融入别国文化及少数民族的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

十二、安全考虑及防范措施

安全第一是对所有活动的最基本要求。老师在实施活动之前,不仅要考虑采用哪些方法防止意外的发生,还要考虑如何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活动的安全。如,事前搬走孩子奔跑路上的有害障碍物,避免用尖刺物为活动材料等。

十三、教学评估的方法

在第五条中,已列出了活动的行为目标,在活动实施后,要通过哪些方式检验目标达成状况?在这里,教师要写出评价和检验活动成效的具体方式(课堂观察法、家长调查法,、谈话法等)。

十四、教学反思

对这一栏内容的撰写,往往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作一完整全面的思考、评价及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对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幼儿行为表现的反思,也包含教师对自身行为、教学特点等方面的反思。在此基础之上,写作者还要进一步提出对活动的调整、修正或改变的方案。

4.幼儿园教师备课怎么写

因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决定,教案的编写尽量简单,突出,要有特色,根据儿童心理制定教学流程,选取教具,活动过程中应考虑到安全、健康等影响因素。

教案的基本内容

1、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3学时)编制一个教案。

2、根据幼儿年龄和接受能力,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年龄段,来设计内容。

3、教案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道具、游戏、引导、手工等步步引入课程。

4、教案编制基本格式

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5.幼儿园老师备课,怎么写的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

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

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

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3、过程的设计 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

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

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

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

6.幼儿教师怎么写教案反思

幼儿园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

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对于什么是反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方哲学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又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也有人把反思定义为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幼儿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题总反思。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过程中加强课程研究,提高教学技艺。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得益非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学活动《沉浮》,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上了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师反思: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也有点八股味道。

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适当的引导。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

有时,经验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一种缄默知识,惯于理性思考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呢?本人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一、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

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课后应记录下来,日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注意幼儿已有的经验差异,所以,一些幼儿很容易就能完成整个过程,显得无所事事。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更复杂的笔,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可以给这些幼儿创设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另外,请个别幼儿为大家演示的时候,虽然使用了实物投影仪,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幼儿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细小的、关键的步骤,可以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组会装的幼儿在组内演示,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也能够给这些幼儿带来自信。还有,在把笔拆开后,要引导幼儿加深对各个零件的认识,特别了解圆珠笔里弹簧的作用。

二、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

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开课效果不好,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这里面就要反思教师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学习相关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吗?活动中你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呢?你的提问语言能够让幼儿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吗?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反思案例: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 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的初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对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较丰富,涉及了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几个方面。有几个孩子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当问什么是芽?什么是冬眠?孩子们则难以回答。

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帮助幼儿去丰富经验,如何才能发挥幼儿寻找春天的最大能动性与创造性呢?《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如果按一个线索发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而且容易掉入传统教育的模式。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胆一些,用分组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幼儿需要,几个线索同时展开,不仅能加快探究进程,而且能相互补充,让幼儿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获得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