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二十四节气霜降诗句

综合知识 阅读(1.62W)

二十四节气霜降诗句

根据搜索结果宋代苏轼的《和陈述古拒霜花》是一首赞美木芙蓉的诗,意在表达其不畏霜冻、凌寒绽放的美丽。唐代张九龄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其中“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霜降时节的天空。其他还有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和左河水的《时逢秋暮露成霜》等。这些古诗通过对霜降时节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幻,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霜降节气的古诗

霜降节气的古诗如下:

1、 (唐)元稹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2、(唐)白居易 《岁晚》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3、(唐)李商隐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关于霜降的诗句有哪些

看过立秋夕阳,赏过秋分的红叶,被寒露的风景惊艳过,终于,迎来了至美的霜降。美丽的霜降必须有优美的古诗相配,下面列举几个关于霜降的诗句: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作者: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2、《叹》

汉代:张衡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

3、《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作者: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4、《玩止水》

作者: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丈,湾环有涯涘。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5、《送李翥游江外》

作者: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6、《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作者: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7、《过夏国新安县》

作者:耶律楚材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

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8、《岁晚》

作者: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9、《赋得九月尽(秋字)》

作者: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以上就是关于霜降毕竟有名是十首古诗。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词关于霜降的描述,下面扩展一些关于霜降的小知识:

作者: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以上就是关于霜降毕竟有名是十首古诗。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词关于霜降的描述,下面扩展一些关于霜降的小知识: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古诗词经典

以下是一些霜降古诗词经典:

1,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唐·钱起《送李九贬南阳》

2,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宋·黄庭坚《谪居黔南十首其一》

3,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唐·白居易《玩止水》

4,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宋·晁公溯《巴江》

5,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唐·韦建《泊舟盱眙》。

知识扩展:

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这个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或24日。

在霜降这一天,人们会观察到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为霜,附着在地面、植物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霜层。这种霜降现象是秋季逐渐向冬季过渡的标志,也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霜降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古代诗人经常用霜降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白日依山尽”指的是太阳下山后,天空逐渐暗下来,霜降开始。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霜降时节,人们还会举行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在一些地方会有赏红叶的习俗,人们会去山上欣赏红叶,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盈。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霜降时节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时机。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谚语。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以及黑木耳、红枣、枸杞等滋补食材。同时,也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感冒。

春处露秋寒霜降全文

“春处露秋寒霜降”出自:《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斗柄指向确定。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意思: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