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地表水采水单元由哪5部分组成

综合知识 阅读(2.21W)

地表水采水单元由哪5部分组成

地表水采水单元由水泵、管路、地下水自行监测机构、供电、安装结构组成。

配水部分有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辅助部分。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静态水量则用各种水体的储水量表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地表水采水单元由水泵、管路、地下水自行监测机构、供电、安装结构组成。

配水部分有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辅助部分。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静态水量则用各种水体的储水量表示。

超纯水为什么要在线监测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自动分析仪器及仪表为核心,以防止水污染和远程监视控制实现全流域水环境综合评价为最终目的,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该系统可对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趋势进行在线检测,为防止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

岸基自动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可同时检测温度,电导率,溶解氧,pH,ORP,浊度,叶绿素,蓝绿藻,fDOM等十多个水质参数,具有较佳现场使用效果。可对水质进行自动、连续监测,数据自动远程传输,可随时查询所设站点数据。

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快速得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和可能的危害,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系统组成

系统由集成系统和多参数水质监测仪两部分构成。

集成系统:

通常由下图中几个部分组成:采水单元、流通池、监测仪器、数据采集和系统控制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温控单元、电源供应和管理单元、流量测量仪器

各单元部分的主要用途如下:

采水单元:包括潜水泵、给排水管路和流通池。作用是把样本水体定时采集到流通池供水质分析单元监测水质参数;

监测单元:以多参数水质监测仪为核心,同时监测水质常规五参数、叶绿素、蓝绿藻、fDOM等参数;

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单元:由国际顶级品牌数采器、DTU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控制与数据传输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该数据处理和传输单元可同时控制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声学多普勒流量计、水位计等监测仪表。并根据需要,选用包括GPRS无线通讯、GSM 数据、以太网 、Wi-Fi、RS232或光纤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将同步数据实时传输到客户终端。

供电单元:外部220V 交流电供电(含电源中断器和瞬压保护器)或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供电。

温控单元:箱体(隔热材料及不锈钢制)加户外工业空调,整体运输和吊装,并具有防盗装置。

给水系统由哪几部分工程项目组成?

(1)取水构筑物: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

(2)水处理构筑物:是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进行处理,以期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3)泵站:用以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增压泵站等。

(4)输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渠是将原水送至水厂的管渠,管网则是将处理后的水送到给水区的全部管道。

(5)调节构筑物:它包括各种类型的贮水构筑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调节贮存和调节水量。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

意义

可靠的城市给水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给水工程成为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合格的水质,充裕的水压,来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

不但满足近期的需要,还要兼顾今后的发展。规模日渐庞大,管网结构也随之复杂起来,给水系统优化调度与管理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给水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配水设备、增压与贮水设备、计量仪表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1、引入管:又称进户管,是从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至建筑物内的管道。

2、给水管道: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即将引入管送来的给水输送给建筑物内各用水点的管道,包括水平干管、给水立管和支管。

3、给水附件:管道系统中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质,以及关断水流便于管道、仪表和设备检修的各类阀门和设备。

4、配水设备: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的终端用水点上的装置。

5、增压与贮水设备:包括升压设备和贮水设备。

6、计量设备:水表,包括分户水表和总水表。

给水分类

给水系统分类方式根据系统的性质,可分为:

一、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蓄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

二、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三、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给水系统;

四、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

意义

可靠的城市给水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给水工程成为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合格的水质,充裕的水压,来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不但满足近期的需要,还要兼顾今后的发展。规模日渐庞大,管网结构也随之复杂起来,给水系统优化调度与管理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建筑给水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引入管。自室外给水管网引人建筑物的给水管段称为引入管,也称进户管。

(2)水表节点。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总称为水表节点。其中,水表用来计量建筑用水量,常采用流速式水表;水表前后安装的阀门用于水表检修和更换时关闭管道,泄水装置用于水表检修时放空管网。为保证水表计量准确,需要水流平稳地流经水表,所以在水表安装时其前后应有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一段直线管段。寒冷地区为防止水表冻裂,可将水表井设在有采暖的房间内。

(3)给水管道。给水管道系统是构成水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水平干管、立管和支管等组成,多采用钢管和铸铁管,也可采用兼有钢管和塑料管优点的钢塑复合管,以及以铝合金为骨架、管道内外壁均为聚乙烯的铝塑复合管等。

(4)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配水装置包括各类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配水龙头,用水设备则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及消防等用水设备。

(5)控制附件。主要指管道系统中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以及便于管道、仪表和设备检修的各类阀件。常用的阀门有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液位控制阀、安全阀等。

(6)增压和储水设备。当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足,不能满足建筑物的正常用水要求,或建筑对安全供水要求较高时,需在给水系统中设置水泵、气压给水装置、水箱与蓄水池等增压和储水设备。

扩展资料:

给水系统的分类

建筑给水系统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三类。

(1)生活给水系统。主要供给人们饮用、盥洗、洗涤、烹饪等生活用水,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和卫生标准。

(2)生产给水系统。主要供给生产设备冷却、原料和产品的洗涤,以及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应根据工艺要求提供所需的水质、水量和水压。

(3)消防给水系统。主要供给各类消防设备灭火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必须按照建筑防火规范保证供给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筑给水系统

水资源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水资源概述是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供评价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即具有一定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能够长期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资源。

地球表层的水有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湖泊、水库、河流、土壤、含水层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岩石中的结晶水。人类大量利用的是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和水库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绝大部分是咸水。储存在海洋及其他水体中的咸水和地下矿化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97.47%;而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最密切,可资利用的淡水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0.77%。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海水可用于养殖及航运,或引至陆地用作冷却用水。海水淡化后,也可供生产或生活使用,但成本较贵,尚不能大量被利用。

什么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9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季度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名单,通报了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国外学者认为地下水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与地表水有显著区别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补给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里、在组成地壳物质的空隙中储存的水

什么是地表水功能区划?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扩展资料:

目的和意义: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在相应水域划定具有特定功能、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并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即水功能区);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制定水域功能不遭破坏的水资源保护目标;通过各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实现,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和监督管理的依据,对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水功能区划_百度百科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Standards of classification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5218—94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9-24发布;1995-08-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的原则以及类别和级别的名称、定义、划分条件、用途和代号。

1.2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各个勘查阶段,是各个勘查阶段设计书编制、工作部署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报告编写的重要依据,也是地下水资源量审批、统计;水源地立项、设计,制定地下水开采计划、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BGJ 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为了适应地下水资源勘查设计、报告编写、审批、统计,水源地立项、设计,国民经济计划、规划以及水资源开采分配等方面对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3.2 制定本分类分级的原则是:根据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同时考虑我国目前地下水开采技术经济及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不同级别地下水资源用途的差异性;与勘查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的对应性;与其他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的一致性;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与我国过去分类分级的继承性;与国际分类分级的可比性。

3.3 根据我国当前开采地下水的技术经济条件和现行法规的规定,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将地下水资源分为两类: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允许开采资源与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是同义词。允许开采量是允许开采资源量的简称。

3.4 根据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允许开采量划分为5级,分别用大写的英文 A,B,C,D,E 5个字符代表;尚难利用的资源可分为3级,分别用英文字符Cd,Dd,Ed代表。

其中,A,B,C,Cd属探明资源量,D,Dd属推断资源量,E,Ed属预测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如表1所示。

表1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表

3.5 地下水资源的级别与勘查阶段基本对应。

水源地扩建勘探报告,主要提交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B级允许开采量。

水源地勘探报告,主要提交B级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C级允许开采量。

水源地详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报告,主要提交C级允许开采量,也可提交部分D级允许开采量及Cd,Dd级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水源地普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可以提交不同类别的D,E级地下水资源量。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可以提交不同类别的E级地下水资源量。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汇总和提交A,B,C,D,E各种级别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3.6 允许开采量是各种勘查和评价报告的主要成果。供水资源分配、水源地建设立项、设计和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利用的A,B,C级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其勘查、评价报告,应依法进行审批。

3.7 在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内,如包含几个具有水力联系或补给关系的水源地,则各个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之和,不得大于该单元的允许开采量。

3.8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经济建设和需要和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可每5~10年开展一次。各种类别和级别的地下水资源量,以最后审批的为准。

3.9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资源量的单位以万m3/d、亿m3/a 计。泉水(包括地下暗河,下同)允许开采量和资源量的单位也可以用m3/s计。

3.10 根据原始测试数据的精度,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及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修约成3位或2位有效位数。

4 地下水资源分类

4.1 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允许开采资源和尚难利用的资源两类。

4.2 允许开采资源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即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从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地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

4.3 尚难利用的资源是具有潜在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指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地区开采地下水,将在技术、经济、环境或法规方面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目前难以得用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问题有: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有限,在整个开采期出水量得不到保证;宜井区或水源地位置偏远,输水工程耗资过大;含水层埋藏过深,施工水井工程耗资过高;含水层导水性极不均匀,施工水井的成功率过低;地下水水位埋藏过深,提水困难或不经济;含水层的导水性过差,单井的出水量过小;地下水的水质或水温不符合要求;新建水源地将对原有水源地采水量或泉水流量产生过大的削减;地下水开采后,将会产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建设取水构筑物,在地质或法规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或等。

存在上述一个或一个以上问题的C,D,E级地下水资源量,即属Cd,Dd,Ed级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5 地下水资源量分级

5.1 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级,应按以下4 项内容进行分析和确定:勘查阶段;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地下水资源量研究程度;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资源量的级别及应用范围。

5.2 允许开采量:

5.2.1 勘查阶段: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扩建勘探报告提交的主要允许开采量,水源地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万或1:2.5万。允许开采量也是经多年开采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经济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依据实际需要确定。

5.2.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在水源地勘查和3年以上连续开采及水位、开采量、水质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对水均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或勘探试验工作。

直接引用泉水水源的水源地(简称泉源水源地),在查明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应掌握历年开采量以及30年以上降水观测数据和15年以上泉水流量和水质观测数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宜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充分搜集分析已有的气象、水文、水文地质资料,采用计量方法实测地下水的开采量,研究掌握3年以上地下水连续开采量和动态变化资料。

5.2.3 允许开采量研究程度:根据分散及集中开采水源地连续3年以上开采和动态观测资料,宜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系统的多年均衡计算、相关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修正完善地下水渗流场的数学模型。在水质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还应建立地下水溶质浓度场的数学模型。

对于泉源水源地,则应根据连续15年以上泉水流量观测数据,进行频谱及频率分析计算,建立泉水流量与多年降水量有关的回归方程或数学表达式,计算不同保证率的允许开采量及其误差。

在水文地质条件难以查明或尚未查明的条件下,连续开采5年以上,动态趋于稳定,采用计量统计的实际开采量,可达到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5.2.4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根据分散及集中开采水源地或泉源水源地多年开采的实践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必要时布置适当的勘探工作,提出水源地改造、扩建、调整开采布局、保护环境和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圈定水源地的卫生保护区。对地下水开采的经济条件作出评价。

5.2.5 应用范围:

a)可以作为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开采分配和管理的依据。

b)可以作为水源地合理开采以及改建、扩建工程设计的依据。

5.3 B级允许开采量:

5.3.1 勘查阶段:B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勘探报告提交的主要允许开采量,水源地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万或1:2.5万。

5.3.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对通过详查或已经选定的水源地,进一步布置一些勘探工程和水文地质试验。开展1年以上地下水动态观测。针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查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和边界条件,宜建立包括完整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对地下水开采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需水量接近允许开采量的条件下,应进行大流量长时间的群井开采试验,以验证对边界条件的认识和参数的可靠程度。

对于泉源水源地,应查明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历年开采量并进行10年以上的水量、水质动态观测工作。如果具有30年以上的降水观测数据、具有连续枯水年份泉水流量观测数据或是历史特枯流量资料,则泉水观测系列可以适当减短。

5.3.3 允许开采量研究程度:在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野外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计算地下水流场范围内不同分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均衡法、数值法等求解的地下水数学模型。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适当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开采方案和枯水年组合系列,对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和对比,预测地下水开采期间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可能出现的变化。在水质可能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宜建立地下水溶质浓度场的数学模型。根据多年降水量的变化和含水层的调蓄能力,按要求的保证率,评价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对于泉源水源地,应根据泉水多年流量观测及访问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不同保证率的允许开采量。还可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泉水流量观测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和系统理论分析计算,建立泉水流量与多年降水量有关的回归方程和数学表达式,预报泉水的允许开采量,评价预报可能出现的误差。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的情况下,前者枯水期,后者平水期,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的稳定出水量,可以达到B级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5.3.4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通过模拟试算等方法,提出并论证水源地最优的开采方案。预测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影响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出现的地段和严重程度。论证该水源地长期开采对附近水源地、泉水及地表水体的影响。根据钻探及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泉源水源地建立泉室或井采的方案。圈定水源地的卫生保护区。对地下水或泉水开采的经济条件作出评价。

5.3.5 应用范围:

可以作为水源地及其主体工程建设设计的依据。

5.4 C级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5.4.1 勘查阶段:C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详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报告提交的主要资源量,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2.5万和1:5万。

5.4.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单孔抽水试验、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水质分析、包括枯水期半年以上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工作,基本查明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水力联系、导水性、水质特征、边界条件。基本掌握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泉源水源地,应初步查明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历年开采量并开展3年以上的水量、水质动态观测工作。如果有30年以上降水观测数据、具有连续枯水年份泉水流量观测数据或是历史特枯流量资料,则泉水观测系列可以适当减短。

5.4.3 允许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研究程度:在基本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实验室测试等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选择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等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当的方法,结合开采方案,对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进行初步的计算。

对于泉源水源地,则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降水量与泉水流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或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是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的情况下,考虑了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允许误差问题,根据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与降深关系曲线适当外推的出水量,可以达到C级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5.4.4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钻探和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结果,对井深、井径、井数、水泵及井的排列等提出建议。对开采地下水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论证和评价。在经过详查的几个水源地当中,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用水的需要,确定出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水源地。根据钻探、抽水试验或物探资料,提出泉源水源地建立泉室或井采的初步方案。初步圈定水源地的卫生保护区。对地下水或泉水开采的经济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5.4.5 应用范围:

a)可以作为城镇、厂矿供水总体规划或县级农牧业地下水分散开发利用的依据;

b)可以作为水源地及其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c)可以作为编制水源地勘探设计书的依据;

d)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过勘探不能确定B级允许开采量的情况下,C级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以作为试采的依据;

e)在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的情况下,C级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也可以作为水源地建设设计的依据。

5.5 D级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5.5.1 勘查阶段:D级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或水源地普查报告提交的主要资源量,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20万及1:5万。

5.5.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在搜集已有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水文地质或地质、水文地质综合测绘,初步查明区内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富水程度、水质类型、动态规律,圈出宜井区。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利开采地段,进行物探和个别的单孔抽水试验工作。

对可以作为水源地的泉水,初步分析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访问其开采情况及动态变化,取得1年以上丰、枯水季节流量观测和水质分析资料。

5.5.3 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研究程度:在初步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物探、单孔抽水试验取得的数据和参数,选用均衡法、解析法等适当的计算方法,对区域或水源地的资源量进行概略计算。

对于泉源水源地,则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多年气象观测资料、流量动态访问资料和1年以上丰、枯季节流量观测结果,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

5.5.4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根据区域和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物探和单孔抽水试验结果,对地下水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开采地下水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初步的评价。

5.5.5 应用范围:

a)可以作为省、市、自治区和地、市一级制定农业区划或水利建设、工业布局等规划的依据;

b)可以作为编制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或水源地详查设计的依据;

c)可以作为水源地及其主体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6 E级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

5.6.1 勘查阶段:E级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交的主要资源量,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万。

5.6.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根据现有的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和少量的民井资料,利用已有的地质图和航卫片,进行一些的路线调查,对区域的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分布和导水性有一个概略的推断,圈出宜井区或富水地段。其主要含水层未经管井或钻孔揭示。

可以作为水源地的泉水,具有1次或1次以上的实测流量和水质分析资料。

5.6.3 允许开采量和尚难利用的资源量研究程度:利用经验参数,根据多年的气象、水文资料,结合地质、地貌条件,采用均衡法、比拟法等简易的方法,对区域和宜井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概略的估算。

5.6.4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开采地下水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概略的评价。

5.6.5 应用范围:

a)可以作为全国或大区远景规划、农业区划的依据;

b)可以作为编写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或水源地普查设计的依据。

附录A

本标准要求严格程度用词的说明

(补充件)

对本标准条文中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作如下说明,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A.1 表示很严格,没有选择的余地,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而词采用“严禁”。

A.2 表示严格,在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附录B

国内外地下水及矿产资源量分级对比表

(参考件)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文件及规范解读

附录C

不同级别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

(参考件)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参照不同级别矿产资源量的允许误差,不同级别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可以参考如下:

C.1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误差,其含义是:自然或预期状态下经过验证的实际允许开采量与提交批准的允许开采量之差与提交批准的允许开采量的比值。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文件及规范解读

C.2 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为±10%;

B级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为±20%;

C级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为±35%;

D级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为±50%;

E级允许开采量的允许误差不作限定。

C.3 计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误差时,只计算各含水层允许开采量总的误差,不分别计算各含水层允许开采量的误差;对各含水层水位降深的误差也不作限定。

C.4 稳定程度不同的泉水,根据不同系列长度的流量与降水量观测数据,求出了不同保证程度的回归方程及其误差范围后,可参考C2规定的误差范围确定该泉水允许开采量的级别。

附录D

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类别、阶段及报告名称

(参考件)

D.1 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可以分为3类:

1)区域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规律为主,以圈定水源地范围和确定允许开采量为辅,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2)水源地勘查:是地下水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的简称,以查明水源地开采条件和确定允许开采量为主。

3)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以一个水文地质单元、自然单位或行政单元为单位,在充分搜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开采量的调查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的分析计算,提出这一地区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地下水资源量和合理开采方案。

D.2 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可分为3个阶段:

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2)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3)区域水文地质详查。

D.3 水源地勘查可分为4个阶段:

1)水源地普查;

2)水源地详查;

3)水源地勘探;

4)水源地扩建勘探。

D.4 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一般应按阶段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勘查阶段可以简化与合并,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的精度要求。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或普查研究程度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开展水源地调查工作。

D.5 地下水资源勘查报告的名称:在地下水资源勘查类别和阶段前面增加位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水源地(以地名命名)或地区名称,后面增加“报告”2字。例如:河北省太行山北段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山西省太原市上兰村水源地勘探报告;北京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附录E

本标准的有关名词术语

(参考件)

E.1 地下水资源 groundwater resources

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或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意义。地下水资源具有流动和可恢复的特点,它是一种矿产资源,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资源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

E.2 水文地质单元 hydrogeological unit

具有统一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E.3 地下水水源地 groundwater well field

简称水源地。对城镇或工农业供水具有价值的已集中开采和可能集中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地段。

E.4 宜井区 suitable field for construction water well

适于建井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地区,所建井群或单井具有城镇或工农业供水的价值。水源地位于宜井区内,它的范围小于宜井区的范围。

E.5 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A

即实际的(actual)允许开采量。

E.6 B级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B

即确定的(measured)允许开采量。

E.7 C级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C

即概略的(probable)允许开采量。

E.8 D级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D

即可能的(possible)允许开采量。

E.9 E级允许开采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E

即潜在的(latent)允许开采量。

E.10 初步可行性研究 prefeasibility study

从技术经济方面初步论证工程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

E.11 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丛技术经济方面论证工程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是工程设计任务书的主要附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学溥、宾德智、韩再生、吴明。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

地下水系统是某一范围内含水岩系中的地下水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该系统内,地下含水岩系内的地下水体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与外界环境共同组成物质-信息系统。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从区域尺度上理解,也可从地下水赋存介质类型上理解。地下水圈是最大的地下水系统,它与植被生态系统、地表水系统(河、湖、海洋)、大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架构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系统。见图5-1。太阳能和重力势是系统间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原动力。水通过系统间的不断转化得以净化、再生,使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系统间的水循环乃是维持生命繁衍、人类社会发展必要的前提。赋存在含水岩系中的水体,只要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无论尺度大小,它与周围环境的组合,都可称为地下水系统。任何一个地下水系统,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由地下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两部分组成。

图5-1 地下水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水循环关系图

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这意味着,含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外界的激励做出响应,因此,可作为而统一的水均衡单元,用于研究水量、盐量和热量均衡(王大纯等,1995)。任何一个含水系统都可能包含不同级次的子系统。

赋存在孔隙介质、裂隙介质和岩溶介质中的水,因介质性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渗透运动特征。按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含水系统、裂隙含水系统和岩溶含水系统。

地下水流动系统是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的地下水体(王大纯等,1995)。用从源到汇的等势面和流面群来刻画和描述流动系统的特征。由于流面是零通量面,常作为流动系统的边界。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分别从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整体性来刻画地下水系统的基本特征(王大纯等,1995)。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别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冰川、常年积雪、江、河、溪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以及埋在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