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摄影报告怎么写

综合知识 阅读(2.42W)
1. 摄影实践报告总结怎么写

培训与管理的重要。

摄影报告怎么写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2. 摄影实习报告怎么写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

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

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

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

“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这次谈话让我对于新闻摄影有了很深的了解,再后来的拍摄当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一段话。

现在有许多的人说,新闻照片看上去长得都很丑,没啥意思。的确,现在的我国的大部分平面媒体采用的新闻照片相比较起《瑞丽》、《时尚》这样的杂志来说是难看了许多,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某些的摄影记者的本身素质的低下,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闻照片其实是在一种非常“恶劣”的拍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因此,当自己在关注某个媒体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媒体和新闻事件本身的环境,妄自去指摘新闻照片的优劣并非是明智之举。

三、摄影记者到底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摄影记者到底要做什么,这也是从我开始接触摄影一直到我到海南日报实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学院的《清新时报》做摄影记者的时候,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之余,我们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关注新闻事件,或者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做一些配图,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摄影。

3. 谁会写关于摄影的实践报告啊

实践引言: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和五四运动90周年。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建功立业。由于大学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同学们分别在自己的所在地进行暑期实践活动。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我选择了九江长虹摄影部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

实践低点:江西省九江市长虹摄影部。 实践目的:为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实践调查能力,让自身在实践活动中进步,获取更多 的 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体会摄影给人带来的乐趣和省美感,让人更多的人爱上摄影这门 兴趣。

实践过程以及阶段效果: 第一阶段:在理论课堂中遨游 7月15日由九江长虹摄影部的摄影师傅给我传授摄影方面的知识。摄影师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就必须深刻的知道自己的相继的性能。

要想拍出好的照片,不仅需要一部好的相机,而且还要娴熟的的拍照技术。拍照片时要注重对焦和测光设订一些基本操作: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树题模糊。

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

好的照片首先要构图好。关于构图我们就必须掌握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

相片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他给我传授了如此之多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摄影也是一门渊博的学问。

第二阶段:实地参观,了解长哄摄影部运行过程 经过两天的 理论实践讲解,7月17日,摄影部经理终于让我们实地参观他们的摄影部。该摄影部主要由一个工作室组成,该工作室场地宽敞,设施齐全,并配有婚纱、礼服、饰品。

工作室由九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懂遇春领衔拍摄,九江易姿彩妆工作室高级形象设计师吕琼芬小姐负责化妆和造型,承接人像摄影、艺术摄影、写真摄影、婚礼摄影、产品摄影、广告摄影以及数码照片合成制作、修片等业务。该工作室除接待前来拍照的顾客外,还开设上门服务的项目,如团体照、工作照、人像照、婚纱照。

最可取的是,该工作室还有一个用来处理清洗洗照片后剩下废水,并从中提取珍贵的银加以利用,为国家节少资源的浪费。洗相片是涂有感光乳剂的相纸在光学投影后经化学显影成像。

用数码相机拍完照片后,用电脑把照片进行处理,使人物看起来更好看些,然后再根据相片的所要表达的意思配上相关的背景,是整张相片的布局显得更完美和谐.尽量让每一位上门的顾客开开兴兴德出门。为了达到“我为您付出,您为我感动!”这条宗旨,摄影部做出不少的努力。

第三阶段:轻身实践,所学理论见真章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的确如此。虽然理论课上摄影师傅给我们讲了不少的关于摄影方面的技巧,并且参观的时候摄影师傅给我们作出示范。

可是当我们亲身操作的时候,他们给我讲的技巧全部都忘记了.总是控制不好相片的曝光,不是曝光量不够,就是洗出来的照片一空白,而且拿相机的时候手总感觉拿不稳,越是想用力握住相机,手就越晃,弄得拍出来的相片模糊不清。而且即使拍照得很好的相片也不能轻易拿得出来,因为洗相片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回使洗出来的相片发黄························ 参考自:172校园活动网 。

4. 摄影课程总结怎么写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

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 “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

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

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

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

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

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

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一、应用。

5. 摄影课程总结怎么写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

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 “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

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

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

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

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

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

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