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姜虫别名叫什么

综合知识 阅读(2.73W)

姜虫别名叫什么

姜虫别名叫白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等,其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

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

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

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

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

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姜虫的别名叫作姜蛴、姜螯子、姜尺蠖。

这种昆虫是姜根的害虫,通常在姜的根部生活和繁殖。

姜虫身体细长,外观呈深褐色或黑色,具有一对强壮的螯肢,可以用来啃食姜的根茎。

由于其形状和特征,也被称为姜蛴、姜螯子或姜尺蠖。

姜虫别名叫白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等,其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

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

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语激肥异要粉霜。

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

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

以条直肥壮、质来自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姜虫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安神、镇静的功效,患有小儿惊风、中风的患者使用姜虫的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它对一些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消责磁各炎、抗病毒的功效。

天应虫又叫什么虫

天应虫又名姜虫、僵虫、白僵蚕等,是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可入药。有自然感菌和人工引菌两种。一般各养蚕地区都有生产。

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天虫可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2.《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

化学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天虫含白僵菌素(bassianins)、环酯肽类白僵菌素(beau-vericin)、羟基促脱皮甾醇(ecdysterone)、色素3-羟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动物毒素、蛋白质等。

药理 煎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僵蛹尚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催眠、抗凝、降血糖等作用。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天虫所含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现在在美容和保健食品开发上也有应用。

有一种中草药叫姜虫的吗?

姜虫即僵蚕的别名,又可写作

天虫、姜虫、僵蚕、白僵蚕、白僵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等。

天虫有什么作用?

天虫是幼蚕感染细菌死亡硬化所形成的产品,一般都被当做一种中药来使用。天虫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药材,对于化痰止咳等有着很好的效果。天虫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不过腥味会比较重。如果大家接受不了天虫的味道的话,可以将天虫炒过之后再服用。那么,天虫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

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中药僵蚕的功效

息风止痉类似天麻,比较平和,寒热虚实都可配伍使用,常与天麻配伍。不同的是天麻是平肝的,对肝阳化风有特殊意义,僵蚕略有一点清热祛痰的作用,所以肝风内动兼有痰热的比天麻合适。比如小儿惊风、中风、癫痫,常兼有痰热内阻。祛风通络,祛风热达到利咽、止痛、止痒的作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皮肤瘙痒,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风热上攻引起的头昏、头痛。通络,治中风、中风经络口眼歪斜为主的麻木偏瘫。化痰散结。用于痰核、瘰疬,消痰又祛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生用有腥味,一般的要炒一下,以矫臭、矫味。现在用蚕茧里面的蚕蛹来感染白僵菌,叫僵蛹来代替僵蚕。

中药僵蚕的作用

1.僵蚕含蛋白质、脂肪、体表白粉中含草酸铵。此外,尚含白僵蚕素、溶纤维蛋白酶等。僵蚕醇水浸出液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僵蚕、僵蛹及草酸铵有抗癫痫作用;其提取物在体内外均有抗血凝作用。此外,本品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轻度抑制作用。

2.僵蛹系以蚕蛹为底物,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僵蛹与僵蚕功用相似,但僵蛹作用缓和。现有制成片剂,用于临床,治疗癫痫、腮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有效。每片0.3g,每日20~30片,分三次口服。

3.雄蚕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益肾,壮阳涩精。多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等证。煎服,5~9g。或研末吞服,每次1~1.5g。

中药僵蚕的应用

1.用于多种肝风内动证。本品类似天麻有息风止痉之效,且药性平和,故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不论是热证、寒证,虚证、实证皆可配伍应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者,宜与清热解毒,息风止痉药物配伍,如《寿世保元》千金散,以之与牛黄、全蝎、黄连等同用。若脾虚久泻之慢惊风者,四肢抽动,当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之品配伍。治破伤风之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与祛风止痉类药物配伍。治痫证发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者,宜与化痰,息风开窍药物同用。

2.用于风热目疾,咽喉肿痛,风疹等。本品既有祛风之功,还有明目、利咽、止痒之效。治疗风热目赤肿痛,头痛,迎风流泪者,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配伍。若外感风热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宜与疏散风热利咽之品同用。风疹瘙痒者,单用,或与祛风止痒药物同用。

3.用于中风不遂,口眼喎斜。本品有祛风通络之效。治中风后半身不遂,或风中经络,口眼喎斜、面肌抽动或肢体麻木者,可与化痰通络、益气活血之品配伍。

4.用于痰核,瘰疬。本品化痰而散结。治痰滞经络郁结化热之痰核,瘰疬,可与清热化痰散结之品,如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中药 天虫 有什么别名吗?

天虫=僵蚕=白僵蚕(常用)

下面都是它的别名

姜虫、白僵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

中药天虫又叫什么?

天虫,就是僵蚕。

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处方别名:天虫、姜虫、僵蚕、白僵蚕、白僵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

姜虫的姜虫简介

主要成分:含脂肪及蛋白质,据报告此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

英文名:White silkworm

别名:白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1.《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

2.《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未之,封疔肿,根当自出。

3.《药性论》: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

4.《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

5.《本草图经》:治中风,急喉痹,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

6.《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

7.《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症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8.《本草正》:治小儿疳蚀,牙龈溃烂,重舌,木舌。

9.《玉楸药解》: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口噤牙疼,瘾疹风瘙;烧研酒服,能溃痈破顶,又治血淋崩中。 内服:煎汤,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1.《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5.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6.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7.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8.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及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9.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0.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1.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12.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13.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14.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15.治喉痹失音 瓜蒌皮(炒)、厘蚕(炒)、甘草簿(炒)各二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疑难杂避症简方》)

16.治小儿身上皮肤如蛇皮之鳞 白僵蚕去丝嘴为末,煎汤,适温暖浴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僵蚕,全蝎,竹沥,胆南星等中药材。?

中药名:僵蚕 jiangcan

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蚕、姜虫。

英文名:Bombyx Batryticatus

性味:性平,味咸、辛。

归经:归肝经、肺经、胃经。

入药部位: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功效与作用: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用法用量:5~10g。

功能主治: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㖞,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临床应用:用量5~9克,煎服或人丸、散。用治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脱皮甾酮和白僵菌素等。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惊厥、镇静、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癌作用,并有雄激素样作用。

使用禁忌: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

中药材中的昆虫

中药速记

来源《医承有道》

一、鳖蠊科——地鳖虫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瞥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别名

土元、土虫、土鳖、土别虫、土鳖虫、蟅虫、地鳖、蛰虫、庶虫、地蟞虫、地蜱虫、地乌龟、簸萁虫、蚵蚾虫、盖子虫

产地

    地鳖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冀地鳖主产于河北、北京、山东、浙江等地。野生或家养。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性味归经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咸软寒清,善于泄散,专入肝经,虽小毒而力猛。既破血逐瘀,治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及症瘕痞块;又续筋接骨,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病证

(1)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痞块。

(2)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研末,每次1-1.5g; 或入丸散。

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土鳖虫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家榨油的油坊。油坊里雇了很多人干活,其中有个叫王老大的老头儿是专管烧火的。 

一天早上,他正在灶下烧火,看到灰堆里爬出几个地鳖虫来,忙放下火锹去抓,小鳖虫“呼”地一声爬进灰堆里了。一会儿灰堆里又爬出几只来,他忙拿起火锹扑地一砸,可是一个也没砸着,只气得他连声叫骂。低头一看,还有一只,他又急忙砸下,结果把这只小鳖虫切成了两节。

这时锅里正炒着菜籽,由于王老大急于捕虫,把这给忘了,致使锅里的菜籽全都炒黑了。

第二天,王老大扫地时,无意中发现昨天那只被切成两节的小鳖虫又活了。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只小鳖虫是自动连接起来的,连切断的痕迹都没有。他再仔细地观察,发现只有雌虫切断了才可以自动连接起来。          

一次,王老大的孩子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山坎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他请了几个医生都没能治好,这下可急坏了。忽然,他想起了地鳖虫,就抓来几只雌的,把它烘干,磨碎拌在香油里敷在儿子的伤处。没过几天,孩子的腿竟好了。

从此,地鳖虫可以治瘀血、折伤的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流传至今。

二、斑蝥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

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黄黑小斑蝥 Mylabri s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别名:  斑蝥、斑毛、芫青、地胆、斑猫、斑蚝、花壳虫、花罗虫、大斑蝥、小斑蝥、螌蟊虫、老虎斑蝥、葛上亭长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 安徽、 云南、 四川等省区。

采收加工

    夏、 秋二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鉴别

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或棕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长1~1.5cm。

饮片:

    米斑蝥:南方大斑蝥

  体型较大,头足翅偶有残留。色乌黑发亮,头部去除后的断面不整齐,边缘黑色,中心灰。质脆易碎。有焦香气。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散泄,毒剧力猛,入肝、胃、肾经。外用攻毒发疱蚀疮,治痈疽、顽癣、瘰疬。内服除攻毒外,又破血逐瘀、散结消症,可治经闭、症瘕。

功效:  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症。

主治病证:

(1)痈疽不溃,恶疮死肌,顽癣,瘰疬。

(2)血瘀经闭,症瘕。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

内服:炮制后入丸散,0.03-0.06g。

注意

本品外涂皮肤,即能发赤起疮,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故只宜小面积暂用。又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三  僵蚕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

别名

天虫、姜虫、僵蚕、白僵蚕、白僵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

产地

主产于江苏、 浙江、 四川、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多为自然病死者,也有在非蚕区进行人工养殖。 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咸软辛散,平而偏凉,入肝、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既善息风化痰止痉,治肝风或痰热之惊痫抽搐;又能祛风而止痛、止痒,治风热或肝热之头痛目赤、咽痛及风疹瘙痒;还能化痰散结消肿,治瘰疬痰核、痄腮。

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病证

(1)急慢惊风,癫痫,中风面瘫。

(2)风热或肝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风疹瘙痒。

(4)瘰疬痰核,痄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 研末,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余皆炒用

注意

本品外涂皮肤,即能发赤起疮,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故只宜小面积暂用。又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炙僵蚕与僵蚕有什么不同?

僵蚕:

【药 名】:白僵蚕 【拼 音】:BAIJIANGCAN 【来 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功 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主 治】: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性味归经】:①《陆川本草》:“苦辛,凉。”②《岭南草药志》:“味微酸微苦,性凉。”入肝、肺、胃经。①《纲目》:“厥阴、阳明。”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用药忌宜】: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②《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别 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处方名】:僵蚕,僵虫,姜蚕,姜虫,白僵蚕,白僵虫,生僵蚕,炒僵蚕,僵蚕末,制僵蚕等。处方中写僵蚕、僵虫、姜蚕、姜虫、白僵蚕、白僵虫均指生白僵蚕。为原药去杂质,洗净、晒干,生用入药者。偏于疏散风热。炒僵蚕又名炙僵蚕、制僵蚕。为净白僵蚕用麸炒至深入药者。一般多炒用。僵蚕末为炒僵蚕碾成粉末入药者。【商品名】:僵蚕,白僵蚕,白僵虫。以条直肥壮、色白质硬、断面明亮者为佳。【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拉丁名】:昆虫家蚕蛾BombyxmoriL.,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 【炮制方法】: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②《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别录》:“白僵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②陶弘景:“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生药材鉴定】: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此外,用白僵蚕菌接种于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蚕供药用,参见“僵蛹”条。

江西天气暖后出现虫子叫什么

蜱虫、姜虫。

江西天气暖和,以后会出现蜱虫、姜虫,这些虫子在天气变暖以后就会开始活动,尤其会出现在杂草密集的地方,也会附着在人的衣服上,而且被这种虫子咬到的话,有可能会引发继发染。

蜱虫是一种长卵圆形,背负扁平呈红褐色或者灰褐色的虫子,平常会吸食人血,吸食饱以后胀大如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