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综合知识>

宝塔诗竹张南史

综合知识 阅读(1.18W)

宝塔诗竹张南史

这句话是由四个姓氏组成的,分别是宝塔、诗竹、张和南史。这四个姓氏在中国都比较常见,但它们在一起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或故事。这一串名字可能只是某个人的全名或是一段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张南史《竹》原文及翻译赏析

竹原文:

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诗词作品: 竹 诗词作者:【 唐代 】 张南史

张南史的《竹》的特点有哪些

一七体 咏竹

[唐]张南史

竹,竹,

被山,连谷。

山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竹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这首咏竹诗的形式十分独特,诗的第一行二句每句各一个字,第二行每句两个字,以后每行增添一个字,形状错落象台阶,故又称台阶体,整体形状似宝塔,俗称宝塔诗。除首行与末行外中间各行都对仗。关于这种格式的起源,计敏夫《唐诗纪事》是这样说的:“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池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后遂沿为词调。”

不过白居易所创的与此又稍有不同,首行只一句。“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所以张南史这种又被称为“别体”。

短短五十六字,却紧紧抓住竹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竹的深刻感受。竹子有在地下横走的地下茎,叫竹鞭,到了一定季节,鞭上出笋成竹,繁殖力特强,不出几年就能占据一大片山坡。你看“被山,连谷”一片竹海翻腾着绿涛,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竹子叶细枝也细,但是这看似纤细的长相下,却有着青松一样欺霜傲雪的本性,竹子这一点特征令古来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竹子因而与松和梅并列为“岁寒三友”。

每年冬天,竹子就在地底下孕育竹笋,一到天气回暖,碧玉似的新笋就会冲破层层重压破土而出,一旦拱出地面,生长十分迅速,高峰期一昼夜能长一米左右,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到足够的高度,然后抽枝长叶,一棵竹子就像一片绿色的云朵:成竹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微风轻拂,竹林发出音乐般的声响,池水倒映,竹子更加翠绿可爱了。

最后,诗人想起南朝庾信著名的《小园赋》中的句子了:“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他说:呵呵,我也不要那被坡连谷的竹林啊,有那么三竿两竿就知足了。

宝塔诗·竹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求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月】

月。

暂满,还缺。

伴晓风,映霜雪。

纵观世情,横看兴灭。

人迁客顾,锦文华章写。

独伴幽草含情,美盼山河绰约。

清光千年照古今,评说苍桑凌空珏。

【一字至七字——春】

风轻 絮浓

杏花飘 相思动

丝丝细雨 落落醒桐

折柳枝恨少 送君情堪重

朦朦胧胧月洁 爽爽朗朗星空

好景於心有限日 相思伴泪无影踪

【一字至七字——夏】

雨余 亭厦

纨扇轻 蕙风斜

散发披襟 弹棋打马

古鼎焚龙涎 照壁名人画

当头竹径风生 两行青松暗瓦

最好沉李与浮瓜 对金樽旋开新鲊

【一字至七字——山】唐 令狐楚

耸峻 回环

沧海上 白云间

商老深寻 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 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 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 芳草空余麋鹿闲

【一字至七字——草】

折宜 看好

满地生 催人老

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

青春千里遥 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 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 聊与王孙慰怀抱

【一字至七字——雪】

花片 玉屑

结阴风 凝暮节

高岭虚晶 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 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 谁悟郢中歌断绝

【一字至七字——愁】

迥野 深秋

生枕上 起眉头

闺阁危坐 风尘远游

巴猿啼不住 谷水咽还流

送客泊舟入浦 思乡望月登楼

烟波早晚长覊旅 弦管终年乐五侯

【一字至七字——酒】

邀朋 会友

君莫待 时长久

名呼食前 礼于茶后

临风不可无 对月须教有

李白日饮一石 刘伶解酲五斗

公子沾唇脸似桃 佳人入腹腰如柳

【一字至七字——色】

难离 易惑

隐深闺 藏柳陌

长小人志 灭君子德

后主漫多才 纣王空有力

伤人不痛之刀 对面杀人之贼

方知双眼是横波 无限贤愚被沉溺

【一字至七字——花】

点缀 分葩

露初挹 月未斜

一枝曲水 千树山家

戏蝶未成梦 娇莺语更夸

既见东园成径 何殊西子同车

渐觉风飘香似雪 能令醉者乱如麻

【一字至七字——花】

落早 开赊

对酒客 兴诗家

能回游陭 每驻行车

宛宛清风起 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合 唯愁虚弃光华

明年攀折知不远 对此谁能更叹嗟

【一字至七字——风】

荡翠 飘红

忽南北 忽西东

春开柳叶 秋谢梧桐

凉入朱门内 寒添陋巷中

似鼓声摇陆地 如雷振响晴空

乾坤收拾尘埃净 现日移阴却有功

【一至七字诗 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其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 白居易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一字至七字诗•竹】 韦式

竹。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一字至七字诗•书(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都作)】 范尧佐

凭雁 寄鱼

出王屋 入匡庐

文生益智 道著清虚

葛洪一万卷 惠子五车余

银钩屈曲索靖 题桥司马相如

【一字至七字——莺】刘禹锡

解语 多情

春将半 天欲明

始逢南陌 复集东城

林疏时间影 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吹短笛 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 百啭如簧烟景晴

【赋山】令狐楚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联句】

东,西

步月,寻溪

鸟已宿,猿又啼

狂流碍石,迸笋穿蹊

望望人烟远,行行萝茎迷

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

【咏月】

皎洁

玉兔也

广寒宫阙

光因貂蝉灭

吴刚伐桂不歇

最分明中秋佳节

曾伴太白共醉良夜

举头相望低头相思切

黄会后人有约柳梢初越

碧海青天嫦娥悔将灵药窃

常见阴晴圆缺莫非有恨事耶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花】 唐 张南史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静 虚

热际 安居

龛灯敛 印香除

东林宾客 西涧图书

檐外垂青豆 径中妆白蕖

纵辨宗因衮衮 忘言理事如如

泉台定将入流否 邻笛足疑清梵余

【诗】白居易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宋代文同

竹,竹

森塞,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静苒苒,凤女笙竽清簌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荫复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春水曲】张籍

唼唼

春满生

荡漾木兰船

中有双少年

少年醉鸭不起

【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你叽呱我也叽呱

坛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纪道德】唐 杜光庭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 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 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怀古今】 唐 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 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 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 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僧慧令诗】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鹭岭寒风起,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季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往扬州。

【笑笑录】中“十字令”

圆融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吊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宪眷满口常称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杨柳歌】 唐 夷陵女子 单塔诗

杨柳

杨柳

袅袅随风急

西楼美人春梦长

绣帘斜卷千条入

【分书合读的七律 月】

沽月上

魄兔月童瞳

幽光日月忽散一

银垂已向月兆朒秋天

钓圆绽今其月漾玉球馥郁

收中镜色山胧月蒙落外云芬桂

凭栏深夜看逾良月何处笙箫作胜游

这个文字塔真叫人莫名其妙。正念也好,倒念也好,直也好,横也好,反正都是糊里糊涂的,怎么也念不顺。古往今来,这首诗不知难到过多少读书人。其实,这个文字塔是一个七言律诗,塔尖上的那个“月”字是题目,它押的是“十一尤”的韵,第一个韵脚断在“幽”字上,第二句断在“秋”字上……。运用“分书和读”的文字学常识,将每行中间的“月”字就近拼凑到左边或右边的字上去。这样,这个文字塔就顺顺溜溜地读出来了:

湖上瞳瞳兔魄幽,光明忽散一天秋;

朒朓向已垂银钓,圆绽今期漾玉球。

馥郁桂芬云外落,蒙胧山色镜中收;

凭栏深夜看逾朗,何处笙箫作胜游。

【酒】李宝祥

琼桨

穿空肠

邀友共尝

活血筋骨壮

消愁解乏体爽

大小宴席它为王

催英雄斗胆战沙场

人墨客飞笔写华章

纵有千般利适用勿过量

贪杯无度几多把命伤

借醉胡闹丧心病狂

全不顾人伦纲常

惹些意外祸殃

挥拳动刀

钱财赔光

事后想

灌肠

枣核诗是一种格式如同枣核的杂言体诗。形状如同一正、一倒的两首宝塔诗联接在一起。

宝塔诗,为何种诗体,讲究怎样的韵律?同时,是否有宝塔联!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由唐代的“一七体”发展而来。“一七体”,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以唐代诗人元缜的《茶》为例子: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前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诗例: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诗>>

张南史宝塔诗四首: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杜光庭‧纪道德: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於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於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於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於顷刻。

杜光庭‧怀古今: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沉。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於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山 满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来 山 客 看 山

里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转 山 崖

韵律好像和普通诗词没什么不同。宝塔联反正我现在还没见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4077425.html

怎么写好“宝塔诗”

何谓宝塔诗?

  我们先来看初唐时僧人义净、无行的唱和之作:

  游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

  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可以看到这首诗,是由一三五七九言句逐句而成,从上至下每句增加两个字,形状如同一座宝塔,故名宝塔诗。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宝塔诗之祖,此后文人在此基础上又有不断的改造创新。

  一、三五七言体

  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一字联和九字联,将其改为三五七言的形式来创作宝塔诗,即三五七言体。如李白的《三五七言》: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秋夜之思,哀音促节,凄若繁弦。

  再如刘长卿的《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新安路

  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

  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

  自怜长在新安住

  写送别之情,忧伤无奈。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就是组成的句子为三言、五言、七言,各为双句,短小精悍。

  二、一字至七字诗

  有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九字联,改一三五七九言为一二三四五六七言,于是就有了一字至七字诗。严格意义上的宝塔诗,就是一字至七字诗,也称为一七体诗。其形式是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由一字句到七字句,由上至下,层层叠叠,形如宝塔,不愧其宝塔之名。

  《唐诗纪事》中记载,白居易曾与友人一起唱和:

  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当时在座的文人,都是文坛名流:王起、李绅、令狐楚、元稹、魏扶、韦式、张籍、范尧佐。当时白居易作了这样一首宝塔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当时的要求是以诗题为韵,限定诗题只能是一个字,如白居易题目为诗,元稹为茶,韦式为竹等等。这样立题的同时立韵,再加上宝塔的形状,极其别致。在文人聚会之中用宝塔诗唱和,由此可见当时宝塔诗在当时已经是广泛流行的了。

  可以看到,白居易他们写的宝塔诗,还是一字句为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为双句,后来连一字句也变成了双句。如张南史的《竹》:

  竹

  竹

  披山

  连谷

  出东南

  殊草木

  叶细枝动

  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

  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

  闲对数竿心自足

  三、 其他

  在以上宝塔诗的基本模式上字数有所增加,就有了一言至九言诗,如严维的《一字至九字诗联句》,有了一言至十五言诗,如杜光庭的`《怀古今》,等等。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首宝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不揭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在于,他在保存了宝塔诗的外形的同时,将一字至七字诗中的双句模式改为了单句模式,因此更为宝塔状、更为短小精悍,充满谐趣。

  虽然宝塔诗带有了文字游戏的成分,但它也的确富有审美的功能。应该注意到,宝塔诗与文人的创作天性、文体的更新潜能有关,它不仅具备了诗歌艺术的游戏功能,还体现出了形式方面的创新与诗蕴的别致呈现,是中国诗歌中极富建筑美的代表诗作。而这种建筑美,也带来了文本视觉上的新意和快感,为古典诗歌增加了亮色。

什么是宝塔诗?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宝塔诗的格律是什么样的?

一七令

按,计敏夫《唐诗纪事》: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池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后遂沿为词调。

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韵

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乐,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

○ ◎● ○○ ○◎● ●○○ ○◎⊙● ◎⊙◎○ ◎○○●●

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 ⊙●●○◎● ◎○⊙●○○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 ◎◎⊙⊙●◎○

按,魏扶诗,亦以一字起,不叠韵,与此同。惟第七句〔风尘远游〕,风字平声;第八句〔巴猿啼不住〕,巴字平声;第九句〔谷水咽还流〕,谷字仄声;第十句〔送客沮舟入浦〕,送字仄声;第十二句、十三句〔烟波早晚长羁旅,弦管终年乐五侯〕,烟字、弦字俱平声,早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参下平声韵张词。

又一体 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韵

韦式

竹。临池。似玉。裛露静。和烟绿。抱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种偏多。

● ⊙○ ◎● ●◎◎ ○⊙● ●●○● ○○●● ◎◎●⊙○

王家看不足。仙仗正惊龙化。美实当从凤熟。

○⊙○◎● ○◎●⊙○● ◎●○○●●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 ○●●○◎●●

此与平韵体同,其可平可仄,参下仄声韵张词。

又一体 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平韵、一叠韵

张南史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 ○叠○● ○○ ○○● ●○○ ○○●● ●●○○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 ○●●○○ ○●●○○● ○○●●○○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 ○○●●●○○

此即白词体,惟起处〔花〕字,多叠一韵异。

又一体 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仄韵、一叠韵

张南史

竹。竹。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 ●叠●○ ○● ●○○ ○●● ●●○● ○○●●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 ○●○○● ○○●●○● ○●○○●●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 ○●●○○●●

此即韦词体,惟起处〔竹〕字,多叠一韵异。

张南史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再召,未赴而卒。代表作有《同韩侍郎秋朝使院》、《寄中书李舍人》、《殷卿宅夜宴》、《春日道中寄孟侍御》、《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等,其中以前六首咏物诗最有特色。 张南史 张南史的诗文草,草。折宜,看好。满地生,催人老。金殿玉砌,荒城古道。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唐代·张南史《草》

草,草。折宜,看好。满地生,催人老。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每逢南北离别,

乍逐东西倾倒。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唐代·张南史《竹》

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

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唐代·张南史《花》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查看更多张南史的诗文>>

读一首宝塔诗

开 →

山满 ↑←←

桃山杏 →→→↑

山好景山 ↑←←←←

来山客看山 →→→→→↑

里山僧山客山 ↑←←←←←←

山中山路转山崖 →→→→→→→↑

从下往上读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杏山桃满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