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IT科技>

白露怎么理解

IT科技 阅读(7.72K)

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含义。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

白露怎么理解

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9月7日至9日中的一天,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就为白露。

这不是诗里面的内容,而是《在水一方》的歌词。这首歌曲的词是琼瑶,曲是林家庆。这句歌词的意思是大片的草群青翠茂盛,白茫茫的雾气漂浮在空中,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悄立在河的对面。 《在水一方》是琼瑶电视剧的主题曲,原出自《诗经》:“

白露物候:白露第一候鸿雁来。大雁开始飞往南边过冬,他们是第一批飞往南方的候鸟。白露第二侯玄鸟归。玄鸟及燕子,它们紧跟着大雁朝南边飞去。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可是它们有一个“怪癖”:他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的很快。白露第三侯群鸟养羞。鸟儿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天肃杀之气,纷纷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是各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作者是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出自《白鹭》,作者郭沫若;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

白露好养生:“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

结合写作背景1942大失败后内忧外患及文中”晴天清晨”的提示,我觉得答案为:瞭望东方黎明的曙光。

白露好作物: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今年的农历八月处八是白露。但并不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处八都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

白露好习俗:白露时节,有些地方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习俗。在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还有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的习俗。

《白鹭》阅读及答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

白露好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关于“白露时节”的诗:《白露》“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它”不是在望哨。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和容易被人忘却的“清澄”的美,而不是“铿锵”的美;从句式看,“人们说它是……,可它真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白鹭》这篇文章的阅读答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鹰击长空937

《白鹭》阅读及答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方框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黑短白长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适合()平常()悠闲()忘记()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不超过25个字)4、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

在水一方的真正含义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是谁的眼眸,是谁的颤抖,是谁的酸楚,是谁的欢喜,萦绕在心头的点点滴滴。当你步履阑珊走过每季风景,我会始终陪伴在你的左右。秋风乍凉,点点繁星,情路漫漫,归途悠悠,我用每一天每一秒的时间来凝集对你的思念,在流失的时光中雕画的你样子。

 在这凌乱的城市里,没有你心馨的气息,我在失重的状态下,片刻窒息。孤独的行走在钢筋水泥林立之中,忘却时间的拥挤,走在人潮之中,怅然若失的擦肩,禁不住回首去寻找飘逝久远的影子。用你眼中的柔情装饰岁月,或许只有等到那一天,肠思枯竭涌动着每一天念你的心。灵透的指尖,凝脂的雨露,寂寥的天籁,婉柔的旋律,落凡仙子撩心弦。天幕传来悠扬的声线化做丝丝缕缕的秋雨,沁润心扉,注入你我生命中那一潭秋泓。

 时光流转古时月,红颜易水似春剪,

 皎洁秋色凌宵渡,回眸一笑百媚生。

 鸣奏一曲悠然自得如丝竹般绚染,咏叹今昔何夕如秋水般绸缪。红粉佳人,绿烟燃尽,终天际之寂寥,竭灵犀之思慕,时光尽头,爱也悠悠,恨也幽幽。明月千里,凋榭逸尘,冷不蚀顽心甘裂,不思量柔情文熙,道不尽愁肠百转,布衣素食,薄雾缭绕,青梅煮酒,笔墨洒尽,烟雨忧怜又逢君。

 每一滴汗水与泪水所交融的心血,灌溉着文心天堂。那馨香一瓣的芳香,那温馨如画的山水,那流连忘返的风景,那并肩而过的身影,潇潇雨斜,红炉点雪,两心交相辉映,映照一波秋水的风清云淡。

 纵然伊人在水一方,浊音渐澈,清雅及至,落花飘零,秋水含晴,爱也徜徉,恋也悠扬,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还有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是在失落的夜里读这个诗的,那是迷离的,懵懂的,无味的,我还只是一

个初探知识和古典文学奥秘的小子,虽然尽有着非凡的想象,虽然尽有着旷野

的力量,虽然有着娇巧的感触,但那时,我对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所蕴涵的全部

力量,全部思想,我都没有办法解读!

只感受到美妙的凄楚,美妙的窒息,美妙的让我穷了全部的想象,这就是"所

谓伊人",如何在水一方呢?那代表了一种怎么样的怀念?代表了怎么样的渴念?

代表了怎么样的拥抱和亲吻?我无从知晓,我只感受和想象着,那就是我,在遥

远的歌唱,在望穿秋水的眼帘,在纠缠无休止的婵娟,在你灵气闪烁的眼眸,在

你灵巧的指尖,在你诱人的红唇,在你深情的拥抱,以及蜻蜓点水般的撩拨,我

知道,清,你就是你,在水一方的远望!

伊人,在水一方!

谁能知道深爱一个人的痛苦呢?

谁能知道深爱一个人的幸福呢?

如果幸福没了痛苦,那就是麻木;

如果痛苦没了幸福,那就是绝望.

可,伊人,在水一方,是缠绵悱恻后的感叹,还是了了遥望着的思想,思念和感

触,都在你与我一道的眼神.爱永远需要勇气,可真爱,永远都在守望对方的眸

子!

珍藏于心,是灵魂诠释给我们的箴言,是诗歌浅吟后的韵脚,是相思煮着红豆

慢慢调节酒的美丽!

我爱你!

水落秦淮白露斜,霜天树叶胜观花,到头自有纵容後,意志今宵何必翁。麻烦理解的人帮我翻译一下,译文

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要有太多奢求,否则就很难满足你的*,女人抽到这个签,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存有虚荣之心。追问能译文出来就好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白鹭》虽然是散文,但是却像诗一样,韵味十足。表达的感情,深入肺腑,感人不已。

《白鹭》出自于郭沫若。

《白鹭》原文: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扩展资料:

白鹭是一种常见的鸟,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白鹭就成了一首精美的诗。通过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白鹭,看到白鹭不一样二点美。

作家对白鹭的描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从而使白鹭的形象是由外到内的丰满且意蕴深长。

作家对白鹭的揭示慢慢由肌肤向骨子里渗透。就像有的人看似普通,实则他的美丽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作家捕捉到白鹭"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的嗜好"揭示它的悠然;作家还精妙地发现低飞的白鹭,让乡居的生活多了一份具体形象且富有生命的澄清。

有人觉得白鹭不会唱歌,是个遗憾,可是在作者眼中,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全文语言精练、有种清新淡雅之美,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作者对白鹭的喜爱都在字里行间。真挚的、感人肺腑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鹭

《蒹葭》的阅读理解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题解】 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干,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每章一、二两句写景,以下六句写伊人所在。 【注释】 1.蒹(兼jiān):荻。葭(加jiā):芦。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2.所谓:所念。伊人:犹“是人”或“彼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集传》:“伊人,犹言彼人也。” 3.方:边。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4.溯(素sù):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 5.阻:难。 6.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   7.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的地方,但道路艰难而且遥远。 8.萋萋:犹“苍苍”。 9.晞(西xī):干。 10.湄(梅méi):水草交接之处。 11.跻(基jī):升,升高。 12.坻(迟chí):水中高地。 13.采采:犹“萋萋”。 14.涘(似sì):水边。 15.右:古读为“已”,迂曲。   16.沚(址zhǐ):小渚(主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余冠英今译】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他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他,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四边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他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他,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他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他,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他,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参考译文】   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本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本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本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无疑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我们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是这样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