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IT科技>

皇帝名称怎么来的

IT科技 阅读(9.69K)

“皇帝”的由来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

皇帝名称怎么来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

由来: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 ,从此天子称为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秦朝大王嬴政泰山封禅后召开一次较大朝廷会议。王馆头一次参加廷议,首次见到这种场面,开始时,有些拘谨。秦王一问,他一个激灵,壮壮胆子施礼道:“大王诛乱除害,兴利造福,六合之内,黔首大安,人迹所至,无不臣服、西至流沙,南至北户,东有

我们在一些古装剧里可以看到,有一些人会称呼皇帝为陛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1、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3、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宋。范仲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怎么读?

1、姓名:朱元璋(朱:zhū 元:yuán 璋:zhāng)

庙号:明太祖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年号:洪武

统治时间:1368—1398

2、姓名:朱允炆(朱:zhū 允:yǔn 炆:wén)

庙号:明惠宗

谥号: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年号:建文

统治时间:1398—1402

3、姓名:朱棣(朱:zhū 棣:dì)

庙号:明成祖

谥号: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年号:永乐

统治时间:1402—1424

4、姓名:朱高炽(朱:zhū 高:gāo 炽:chì)

庙号:明仁宗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年号:洪熙

统治时间:1424—1425(264天)

5、姓名:朱瞻基(朱:zhū 瞻:zhān 基:jī)

庙号:明宣宗

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年号:宣德

统治时间:1425—1435

6、姓名:朱见深(朱:zhū 见:jiàn 深:shēn)

庙号:明宪宗

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年号:成化

统治时间:1464—1487

7、姓名:朱厚照(朱:zhū 厚:hòu 照:zhào)

庙号:明武宗

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年号:正德

统治时间:1505—1521

8、姓名:朱厚熜(朱:zhū 厚:hòu 熜:cōng)

庙号:明世宗

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年号:嘉靖

统治时间:1521—1566

9、姓名:朱翊钧(朱:zhū 翊:yì 钧:jūn)

庙号:明神宗

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年号:万历

统治时间:1572—1620

10、姓名:朱由检(朱:zhū 由:yóu 检:jiǎn)

庙号:明思宗

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年号:崇祯

统治时间:1627—1644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古代皇帝在位时都怎么称呼

称呼在位皇帝,背后称呼一般为皇上、皇帝、天子、当今圣上等,当面称呼则为皇上、陛下。所谓明清两代称呼在位的皇帝年号,并不是寻常的称呼。这是一种不恭敬的称呼,仅比直称皇帝名姓略强,只有对皇帝不恭之人私下里如此称呼。

所谓明清时称呼在位的皇帝的年号,是指明清皇帝死后人们对皇帝的习惯称呼,或者说我们今天对明清皇帝的习惯称呼。比如,我们称呼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呼爱新觉罗弘历为乾隆皇帝,都是皇帝死后人们对他的习惯称呼,皇帝在时,是没人敢如此称呼的。

皇帝的习惯称呼,即皇帝死后人们对皇帝的常用叫法或者今天人们谈历史对历朝皇帝的常用称呼。不同的朝代,皇帝习惯称呼产生的法则不同。从秦朝开始,各朝分别为:

1、秦朝。世系。我们对秦朝皇帝的习惯称呼来自于皇帝的世系系数,即通过数字来称呼皇帝,这种方式西方普遍采用。比如,嬴政,我们称作秦始皇(开始的皇帝,第一皇帝),赢胡亥,我们称作秦二世,在西方,比如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等。

2、汉朝——隋朝。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继任皇帝对他的评价,在周朝就存在,周朝的王我们也都用谥号来称呼,比如周武王、周平王,武和平都是谥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谥号,到汉朝又恢复,并一直存续下去,比如,刘彻我们一般称作汉武帝,杨坚我们称作隋文帝。当然,个别帝王除了谥号外,也有其他的习惯称呼,比如刘邦我们称作汉高帝,但也经常称作汉高祖,前者是用谥号称呼,后者是用庙号称呼。庙号,下边还讲,产生于商朝,武丁死后庙号高宗,开庙号之滥觞,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祭祀时用的代称,原则上只有功绩高的皇帝才配享有,西汉十二个皇帝中,只有五个皇帝有庙号,所以在庙号没有普遍采用的时代,我们不可能用全用庙号的去称呼皇帝,而是采用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谥号。

3、唐朝——元朝。庙号。庙号从个别皇帝所有滥觞到所有皇帝都有,虽不合理,但细想一下必然如此。原则上功绩显赫的才有庙号,但庙号有无并非历史说了算,而是继任皇帝说了算。儿子哪能说老子没有功绩,慢慢的,庙号为所有的皇帝所有。从唐朝开始,庙号取代谥号,成为皇帝的习惯称呼。比如,李世民我们习惯称作唐太宗,赵匡胤我们习惯称作宋太祖。

4、明朝。庙号、年号双用。年号起于汉武帝,但大部分皇帝都有几个年号,所以无法用年号称呼皇帝,但到明清,一个皇帝多只用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例外。从明朝开始,年号也成为皇帝的习惯称呼,但明朝的皇帝也多用庙号称呼,一般说来,前期皇帝常用庙号,后期的皇帝年号、庙号都常用。比如朱元璋我们一般还是用庙号称呼做明太祖,很少称之洪武帝,但朱翊均,我们即称呼做明神宗,又称作万历皇帝,两者同样广为人知。

5、清朝。年号。清朝皇帝从顺治开始,都只使用一个年号。一般人们都用年号称呼已逝皇帝,书面场合也用庙号,比如,康熙我们有时也称呼他的庙号清圣祖,乾隆清高宗,但绝少称呼其谥号,乾隆谥号为纯,但没有人称呼其为清纯皇帝!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称?

一、秦朝

1、秦始皇帝嬴政

2、二世皇帝嬴胡亥

3、秦王嬴子婴

二、西汉

1、太祖刘邦

2、孝惠皇帝刘盈

3、前少帝刘恭

4、后少帝刘弘

5、太宗刘恒

6、孝景皇帝刘启

7、世宗刘彻

8、孝昭皇帝刘弗陵

9、汉废帝刘贺

10、中宗刘询

11、高宗刘奭

12、统宗刘骜

13、孝哀皇帝刘欣

14、元宗刘衎

三、新朝

1、新皇帝王莽

四、玄汉

1、更始帝刘玄

五、赤眉汉

1、建世帝刘盆子

六、赵汉

1、汉嗣帝王郎

2、成家公孙述

七、东汉

1、世祖刘秀

2、显宗刘庄

3、肃宗刘炟

4、穆宗刘肇

5、孝殇皇帝刘隆

6、恭宗刘祜

7、前少帝刘懿

8、敬宗刘保

9、孝冲皇帝刘炳

10、孝质皇帝刘缵

11、威宗刘志

12、孝灵皇帝刘宏

13、后少帝刘辩

14、孝献帝刘协

八、三国魏

1、高皇帝曹腾

2、太皇帝曹嵩

3、太祖武皇帝曹操

4、高祖/文皇帝曹丕

5、烈祖/明皇帝曹睿

6、齐王曹芳

7、高贵乡公曹髦

8、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九、三国蜀

1、汉烈祖刘备

2、后主刘禅

十、三国吴

1、始祖孙坚

2、太祖孙权

3、废帝孙亮

4、太宗孙休

5、末帝孙晧

十一、西晋

1、高祖司马懿

2、世宗司马师

3、太祖司马昭

4、世祖司马炎

5、孝惠皇帝司马衷

6、赵王司马伦(篡位)

7、孝怀皇帝司马炽

8、孝愍皇帝司马邺

十二、东晋

1、中宗司马睿

2、肃宗司马绍

3、显宗司马衍

4、康皇帝司马岳

5、孝宗司马聃

6、哀皇帝司马丕

7、废帝司马奕

8、太宗司马昱

9、烈宗司马曜

10、安皇帝司马德宗

11、恭皇帝司马德文

十三、前凉

1、恒王张重华

2、哀王张曜灵

3、威王张祚

4、冲王张玄靓

5、悼王张天锡

十四、后凉

1、太祖吕光

2、隐王吕绍

3、灵帝吕纂

4、末主吕隆

十五、南凉

1、烈祖秃发乌孤

2、康王秃发利鹿孤

3、景王秃发傉檀

十六、西凉

1、太祖李暠

十七、北凉

1、文王段业

2、太祖渠蒙逊

3、哀王沮渠牧犍

十八、前赵

1、高祖刘渊

2、废帝刘和

3、烈宗刘聪

4、隐帝刘璨

5、襄宗刘曜

十九、后赵

1、高祖石勒

2、太祖石弘

3、正帝石虎

4、成帝石世

5、仁武帝石遵

6、兴武帝石鉴

7、末帝石袛

二十、前秦

1、高祖苻健

2、越厉王苻生

3、世祖苻坚

4、哀平帝苻丕

5、太宗苻登

6、越厉王苻生

二十一、后秦

1、太祖姚苌

2、高祖姚兴

3、末主姚泓

二十二、西秦

1、高祖乞伏乾归

2、太祖乞伏炽磐

3、厉武王乞伏暮末

二十三、前燕

1、高祖慕容皝

2、烈祖慕容隽

3、隐宗慕容暐

二十四、后燕

1、世祖慕容垂

2、烈宗慕容宝

3、开封公慕容详

4、赵王慕容麟

5、中宗慕容盛

6、高宗慕容熙

7、景宗慕容云

二十五、南燕

1、世宗慕容德

2、太祖慕容纳

3、文帝慕容超

二十六、北燕

1、太祖冯跋

2、昭成皇帝冯弘

二十七、成汉

1、太宗/李雄

2、哀帝李班

3、幽公李期

4、昭文帝李寿

5、归义侯李势

二十八、南朝宋

1、高祖刘裕

2、少帝刘义符

3、太祖刘义隆

4、废帝刘劭

5、世祖刘骏

6、前废帝刘子业

7、太宗刘彧

8、后废帝刘昱

9、顺皇帝刘准

二十九、南朝齐

1、太祖萧道成

2、世祖萧赜

3、前废帝萧昭业

4、后废帝萧昭文

5、高宗萧鸾

6、炀皇帝萧宝卷

7、和皇帝萧宝融

三十、南朝梁

1、高祖萧衍

2、临贺王萧正德

3、太宗萧纲

4、豫章王萧栋

5、武陵王萧纪

6、世祖萧绎

7、闵皇帝萧渊明

8、敬皇帝萧方智

9、废帝萧庄

三十一、西梁

1、中宗萧詧

2、世宗萧岿

3、惠宗萧琮

4、萧铣

三十二、南朝陈

1、高祖陈霸先

2、世祖陈蒨

3、废帝陈伯宗

4、高宗陈顼

5、后主陈叔宝

三十三、北朝北魏

1、太祖拓跋珪

2、太宗拓跋嗣

3、世祖拓跋焘

4、南安隐王拓跋余

5、高宗拓跋濬

6、显祖拓跋弘

7、高祖元宏

8、世宗元恪

9、肃宗元诩

10、殇皇帝元姑娘

11、幼主元钊

12、敬宗元子攸

13、废帝元晔

14、烈宗元恭

15、安定王元朗

16、显宗元修

三十四、北朝东魏

1、孝静皇帝元善见

三十五、北朝西魏

1、文皇帝元宝炬

2、废帝元钦

3、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三十六、北朝齐

1、高祖高欢

2、世宗高澄

3、显祖高洋

4、废帝高殷

5、孝昭皇帝高演

6、世祖高湛

7、后主高纬

8、安德王高延宗

9、幼主高恒

三十七、北朝周

1、太祖宇文泰

2、孝闵皇帝宇文觉

3、世宗宇文毓

4、高祖宇文邕

5、宣皇帝宇文赟

6、静皇帝宇文阐

三十八、隋朝

1、高祖杨坚

2、世祖杨广

3、恭皇帝杨侑

4、皇泰帝杨侗

5、秦王杨浩

三十九、唐朝

1、高祖李渊

2、太宗李世民

3、高宗李治

4、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武周代唐)

5、中宗李显

6、殇皇帝李重茂

7、睿宗李旦

8、玄宗李隆基

9、肃宗李亨

10、代宗李豫

11、德宗李适[kuo]

12、顺宗李诵

13、宪宗李纯

14、穆宗李恒

15、敬宗李湛

16、文宗李昂

17、武宗李炎

18、宣宗李忱

19、懿宗李漼

20、僖宗李儇

21、昭宗李晔

22、景宗李柷[zhù]

四十、大齐

1、宣武皇帝黄巢

四十一、五代后梁

1、太祖朱温

2、废帝朱友圭

3、末帝朱友贞

四十二、五代后唐

1、太祖李克用

2、庄宗李存勖

3、明宗李亶(李嗣源)

4、闵皇帝李从厚

5、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四十三、五代后晋

1、高祖石敬瑭

2、出皇帝石重贵

四十四、五代后汉

1、高祖刘暠(刘知远)

2、隐皇帝刘承佑

四十五、五代后周

1、太祖郭威

2、世宗柴荣

3、恭皇帝柴宗训

四十六、辽朝

1、太祖耶律亿(耶律阿保机)

2、太宗耶律德光

3、世宗耶律阮

4、穆宗耶律璟

5、景宗耶律贤

6、圣宗耶律隆绪

7、兴宗耶律宗真

8、道宗耶律洪基

9、恭宗耶律延禧

四十七、北辽

1、宣宗耶律淳

2、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3、英宗耶律术烈

四十八、西辽

1、德宗耶律大石

2、感天皇后萧塔不烟

3、仁宗耶律夷列

4、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5、末帝耶律直鲁古

6、恭帝屈出律

四十九、北宋

1、太祖赵匡胤

2、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3、真宗赵恒

4、仁宗赵祯

5、英宗赵曙

6、神宗赵顼

7、哲宗赵煦

8、徽宗赵佶

9、钦宗赵桓

五十、南宋

1、高宗赵构

2、简宗赵旉

3、孝宗赵昚

4、光宗赵惇

5、宁宗赵扩

6、理宗赵昀

7、度宗赵禥

8、恭宗赵显

9、端宗赵昰

10、怀宗赵昺

五十一、西夏

1、太祖李继迁

2、太宗李德明

3、景宗李元昊

4、毅宗李谅祚

5、惠宗李秉常

6、崇宗李乾顺

7、仁宗李仁孝

8、桓宗李纯佑

9、襄宗李安全

10、神宗李遵顼

11、献宗李德旺

12、末帝李睍

五十二、大理

1、太祖段思平

2、文经帝段思英

3、圣慈文武帝段思良

4、至道广慈帝段思聪

5、应道帝段素顺

6、昭明帝段素英

7、宣肃帝段素廉

8、秉义帝段素隆

9、圣德帝段素真

10、天明帝段素兴

11、兴宗段思廉

12、上德帝段廉义

13、广安帝杨义贞

14、上明帝段寿辉

15、保定帝段正明

16、大中帝高升泰

17、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18、宪宗段正严

19、景宗段正兴

20、宣宗段智兴

21、享天帝段智廉

22、神宗天开帝段智祥

23、孝义帝段祥兴

24、天定贤王段兴智

五十三、金朝

1、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2、太宗完颜晟

3、熙宗完颜亶

4、废帝完颜亮

5、世宗完颜雍

6、章宗完颜璟

7、卫绍王完颜允济

8、宣宗完颜珣

9、哀宗完颜守绪

10、昭宗完颜承麟

五十四、元朝

1、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2、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3、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4、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5、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6、晋宗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7、兴宗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8、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9、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

10、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1、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12、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五十五、明朝

1、太祖朱元璋

2、惠宗朱允炆

3、成祖朱棣

4、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镇

7、代宗朱祁钰

8、宪宗朱见深

9、孝宗朱祐樘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熜

12、穆宗朱载垕

13、神宗朱翊钧

14、光宗朱常洛

15、熹宗朱由校

16、思宗朱由检

五十六、南明

1、安宗朱由崧

2、绍宗朱聿键

3、文宗朱聿鐭

4、昭宗朱由榔

五十七、清朝

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3、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4、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5、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6、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7、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8、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9、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0、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1、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2、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总共有302位皇帝,而这302位平均寿命为44岁。翻阅中国封建王朝历史资料,皇帝活过80岁的只有五位。

分别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89岁(公元1711——1799年)、南北朝梁武帝萧衍86岁(公元464——549年)、南宋高宗赵构81岁(公元1107——1187年)、元朝世祖忽必烈80岁(公元1215——1294年)、唐周武则天82岁(公元624——705年)。

在70岁以上的仅有12位,分别是:

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岁(公元852——930年)、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岁(公元847——918年)、五代南平高季兴71岁(公元858——928年)、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1岁(公元326——396年)、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70(公元336——405年)。

汉武帝刘彻70岁(公元前156——前87年)、三国东吴孙权71岁(公元182——252年)、唐高宗李渊70岁(公元566——635年)、唐玄宗李隆基78岁(公元685——762年)、辽道宗耶律洪基70岁(公元1032——1101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皇帝用什么来命名国家官员的名称

用汉字呗,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以前是用花名、鸟名等,后来慢慢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管什么的就用什么了,比如司寇、司马。

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

以清朝为例,宫殿分布:

太后宫:宁圣宫。

皇帝宫:御乾宫,包括养心殿、御雄殿。

皇后宫:坤宁宫,包括正殿、永寿殿、武台殿、舒敬轩、华沐苑、锦墨居、听雪堂、望湘楼。

低位嫔妃居所:储秀宫。包括四殿、六轩、六苑、六堂、六居、六馆、六楼、六斋。

东六宫:

如绘宫:正殿、雅岚殿、惊鸿殿、吟霜轩、初云苑、月夕居、皎月堂、洛影楼。

长信宫:正殿、含德殿、明光殿、绛雪轩、倚梅苑、宁馨居、语樱堂、天巧楼。

昭阳宫:正殿、飞羽殿、玉堂殿、妙云轩、瑾思苑、合欢居、存菊堂、念凤楼。

养德宫:正殿、景福殿、玉芙殿、澄瑞轩、醉花苑、陶然居、妙音堂、浮碧楼。

娴吟宫:正殿、怡和殿、缀锦殿、太平轩、菱荇苑、莹脂居、菱悦堂、云烟楼。

冰泉宫:正殿、漪澜殿、霁月殿、复香轩、云桂苑、流裳居、体仁堂、永畅楼。

西六宫:

建章宫:正殿、永延殿、金华殿、鑫海轩、睿和苑、画眉居、安鹤堂、依晚楼。

毓秀宫:正殿、南薰殿、曦宜殿、云砚轩、飘絮苑、秋水居、摘月堂、紫荆楼。

华阳宫:正殿、倾颜殿、寒香殿、嘉燕轩、暖妆苑、承香居、彬榭堂、琴韵楼。

永宁宫:正殿、鸣鸾殿、平洪殿、书墨轩、晚晴苑、斜阳居、水影堂、沐云楼。

雨蝶宫:正殿、细碟殿、采容殿、醉霞轩、悦璃苑、菲墨居、珍诗堂、花影楼。

雅风宫:正殿、显亲殿、瑶光殿、芙蓉轩、水妍苑、衍庆居、景平堂、崇韵楼。

扩展资料:

紫禁城的整体布局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