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普知识站>生活小常识>

春节给压岁钱包红包没钱怎么办

生活小常识 阅读(2.89W)

春节给压岁钱包红包没钱怎么办

现时代,春节过节包红包真的很为难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下面懂视小编为大家解答春节给压岁钱包红包没钱怎么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节过年红包综合征:都是攀比惹的祸

Holidays5兔年红包专题:又是一年春节到,红包、压岁钱又成了不能回避的家庭重要议题。古代,压岁钱是为了压住邪祟,让亲人平安幸福、远离灾难。这一习俗流传到今天,却“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方面,互赠红包、压岁钱是件喜事。它既包含了心意和祝福,还能增进亲情。对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年中最大的惊喜;对长辈来说,红包不仅代表了儿女的孝心,也说明他们事业平顺、生活安康。红包,给春节增添了不少“年味”。

但另一方面,送红包给不少人带来经济负担,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一项调查显示,65%的人表示过年发红包的金额超过自己月收入的两倍以上。特别是在外打拼的上班族,人情支出让他们成了“恐归族”、“节奴”,甚至患上“红包综合征”。

事实上,无论送红包还是收红包,“红包”本身并没有错。带来烦恼的,是好面子和攀比心理。这些想法,使讨吉利的风俗变成了人情债,滋生矛盾。

其实,“红包”送祝福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财物价值。要想不沾染“铜臭气”,送红包也要讲究原则。首先,给老人的红包不能少。这是为了送出祝愿和关心,金额可多可少,但这份心意不能少。其次,给孩子要适度。压岁钱给多少、给到几岁,最好家里有个默契,正确引导孩子红包的意义。有人改送“压岁书”,让孩子在快乐的同时增长知识,也是好方法。最后,朋友之间量力而行。不要因为给少了没面子、不能输给朋友等思想,“打肿脸充胖子”,既让自己难堪,又让友情变味。

总之,春节回趟家,最难得的还是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放下攀比和虚荣,无论你“差不差钱”,都能开开心心过大年。

新年压岁钱代表什么含义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现在,“压岁钱”的真正意义已成为老一辈对下一带的关爱和寄予的厚望,也是老一辈富足(有余钱)的象征。

压岁钱的来历及含义:

据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嫔妃们在春节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此风在当时宫廷内是很盛行的。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压岁钱”从何而来?传说有二。

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二说,它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到清代,才有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至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以示“长命百岁”,建国后才用纸币,以示祝福.